重庆日报网 > 重庆 > 正文
江北 社区科普大学受追捧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10-14 06:52:22 | 编辑:李平

“吃降压药的同时,还可以添加阿司匹林肠溶片,以防脑梗堵。”日前,江北区郭家沱街道大溪村社区科普大学开学了,根据市民需求,学校从区科普大学教师库中择优选择,推出3节高血压治疗预防课,从发病病因讲到常规服药再到紧急情况处理。科普大学的忠实“粉丝”、郭家沱街道大溪村居民路芳芳听得十分满意:“讲得细,有收获,特别是互动环节,更是体现出了答疑解惑的针对性。”

从“被科普”到“追科普”,市民接受度越来越高,江北区的社区科普大学成为老百姓喜爱和受益的惠民工程、科普源头,备受“追捧”。

内容为王 按需服务

每周二,观音桥街道同创国际小区居民何天霞风雨无阻地到社区科普大学上课,再也没有去外面乱买保健品,回家还给老伴和女儿分享科普知识。这让老伴王叔叔一边放下了心,一边盘算着下学期也要跟着去上课。

“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科普需求,但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生长老病死、衣食住行用’。”江北区科协主席高毅说,“精准发力,学员们缺什么我们就学什么,力求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江北区社区科普大学创新课程设计,以“内容为王”,围绕热点科学事件、重大科普节日、中国传统节日等策划开展课内外科学教育活动。根据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受欢迎程度,每个教学点每学期录制1节时长30分钟左右的精品课程,收录进入全市社区科普大学教学资源库,实现共建共享。

同时,分类梳理不同阶段、领域、人群的多样化需求,科学规划教学活动内容,围绕社区居民最关心的医疗健康、营养配餐、家庭急救、法律知识、电脑应用等内容,开展贴近生活的科普课程,不断深化社区科普大学在居民心中的影响力和教育作用,由点及面产生“辐射”效应,达到一人学习、全家受益的效果,实实在在做到服务于民、惠之于民。

社会办学 能者为师

华新街街道东方家园社区王文芝年过七旬,精神矍铄,热爱学习。她常把书籍、报刊、杂志上的实用信息、生活小窍门、各类养生保健知识摘录下来,汇编成交流材料,在每次科普大学课程学习完后,与学员们一起交流,很受大家欢迎。她还利用自己娴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带着学员们在社区电子阅览室查阅网络信息,点播有实用价值又有益于老年人日常保健的视频资源。

王文芝也因此成为了社区科普大学的一名志愿者,并被列入志愿者讲师队伍。在她的带领下,东方家园社区科普大学涌现出了大批志愿者,他们积极投身社区,营造起了良好的科普宣传氛围,推动社区科普工作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江北区科协还从区卫生系统、党校、司法、街镇机关、党派、高校、学会、协会、企业等各行业吸纳科普志愿者236名,组建了专业讲师队伍。本着“能者为师”的原则,各教学点自聘辖区能人、行业专家讲师354名,不断更新发展、充实教师队伍。全区建立起590人强大师资队伍,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江北区向学会、协会购买精品服务,邀请专家教授前往社区科普大学进行前沿科技、环境保护、医疗保健等授课,深受居民喜爱。

快速发展 覆盖街镇

自2012年社区科普大学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江北区为社区科普大学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支持。

创新探索“社会企业+地方”的模式,整合资源优势,打造科普阵地。整合社会单位资源,利用区内重庆市科技馆等21个科普基地,打造创客空间,主题科普场馆,创新科普阵地建设。建立了重庆华港3D打印科普基地、爱尔眼健康科普基地等多个企业科普教育基地。利用企业特色资源,开展眼科小医生、探秘3D打印等科普实践活动,在中小学生中掀起一股科普“热潮”。

根据街道特点,设立街镇科普基地,先后建立了铁山坪街道消防科普馆、寸滩街道交通安全科普馆、五宝镇农耕科普知识馆等主题科普场馆16个,涉及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青少年科技、健康科学等丰富内容,实现街镇全覆盖。还利用社区文化室、党群服务站、四点半课堂和母亲课堂等丰富科普大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阵地,努力实现科普“零距离”。

截至目前,江北区已建成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67个,数量居全市第一,实现街镇全覆盖。近5年,社区科普大学累计开班253个,授课次数达3380余次,培训学员在15万人次以上。

(江北区融媒体中心 赵倩)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