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重庆文化“走出去”的桥梁

来源:重庆日报 记者:赵迎昭 编辑:李平

POST TIME:2019-09-16 06:27:55

  9月15日,文博会上,观众在红岩联线推出的“多点数字展示交互屏”前互动交流。

  9月15日,为期4天的重庆文博会闭幕。

  文博会让重庆市民领略了世界风情,也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展商走近了重庆的历史文化。

  有专家指出,文博会带给重庆的,不仅有经济效益和展商间交流碰撞的火花,还有重庆文化如何“走出去”的思考。

  小小苗绣产品卖了10万元

  促进文化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昨天,我刚刚从新加坡回国,就听到了文博会的好消息。”9月15日,“酉州苗绣”非遗传承人陈国桃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陈国桃提及的“好消息”,是她的公司在文博会上收获颇丰——现场销售收入超过10万元。记者昨天在N1馆看到,陈国桃公司的展位位于展馆的一个角落,但“酒香不怕巷子深”,近10位市民在选购心仪的产品。

  “我们公司累计帮扶约1000名乡村贫困妇女、聋哑学生、残疾人学习苗绣技艺,她们亲手绣制的产品在文博会热销。”陈国桃表示。

  苗绣“火”的同时,蜀绣也“热”了起来。15日,记者在N3馆看到,“蜀绣”非遗传承人李飞正在指导观众体验刺绣。她介绍,13日和14日,她的展位迎来了很多对蜀绣感兴趣的观众,供观众体验的刺绣工作台几乎没有闲置的时候。“几天下来,我的微信多了100多位好友。”她说。

  对蜀绣感兴趣的还有外国观众。李飞介绍,14日,有两位外国观众站在工作台前,欣赏她表演刺绣,“他们足足看了20分钟,还不时拍照记录,看得出她们非常喜爱蜀绣。”

  跨界“取经”

  木雕和陶器也可以碰撞出火花

  N3馆荣昌陶器展区,一件件“身披”彩衣的荣昌陶器光鲜亮丽,造型、装饰各具特色。

  “荣昌陶器制作技艺”区级传承人刘冬介绍,本次亮相文博会的荣昌陶企业超过10家,比去年增长了一倍。在本届文博会上,刘冬所在的公司和来自重庆、云南、浙江等地的20余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

  当然,刘冬的收获不止于此。他介绍,他在展馆中参观时,欣赏到了不少木雕艺术品。他想出了一个点子——尝试将木雕的工艺和纹饰运用到荣昌陶器上,让荣昌陶器绽放新颜。

  在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刘吉芬看来,文博会也是一个倾听消费者意见和建议的平台。“有的消费者建议荣昌陶器的造型和釉色可以更加丰富,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并且有实用价值,这些建议我们都会认真思考。”

  秀山县在文博会上也有所收获。该县文旅委产业科科长曹培介绍,秀山竹编、秀山花灯、龙凤花烛、土家织锦等产品亮相文博会,有6家企业看中了龙凤花烛等产品的市场前景,主动和秀山县对接,意图拓宽龙凤花烛等产品的销路。“文博会让秀山参展企业的眼界得到了提升。”他说。

  不少区县还在文博会上推介当地的文旅项目,提升了这些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足区重点推介大足石刻文创园项目,该项目主要分为文创旅游区、石雕加工区、石材交易区,布局艺术家工作室、石雕文创研发中心、“大足石刻+”电商平台等,配套酒店、民宿、无动力游乐设施;南岸区在文博会上推广即将在南滨路开馆的龙泉宝剑青瓷重庆博物馆项目,该馆将展出龙泉宝剑和青瓷;巴南区推介了华熙LIVE、京汉凤凰城、迎龙峡影视拍摄基地三大项目。

  借船出海

  为重庆文化“走出去”提供契机

  部分专家学者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庆文化“走出去”,文博会这一平台应发挥更大作用。

  “通过山神漆器、荣昌陶器、三峡绣等展品,观众看到了重庆工艺美术发展的新成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重庆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蔡泽荣表示,“文化需要交流和传播,这个平台更是宣传重庆的历史、地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契机。”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一文中认为:“我们应该重拾中国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化以自信、从容、高迈、尊严的姿态走出去!”

  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浪潮中,重庆文化如何走出重庆、走向世界?对此,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表示,重庆可“借船出海”,通过文博会这一平台让重庆文化“走出去”。

  文化因交流而丰富,文明因互鉴而精彩。周勇表示,文博会是一座桥梁,让世界各地的文化汇聚重庆,也让重庆的历史文化呈现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展商面前。放眼世界,会发现重庆文化有其独特个性,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支瑰丽的花朵。“以近日热播的‘重庆造’历史纪录片《城门几丈高》为例,我们会发现,越是地域的,就越是世界的,越能打动人心。”

  周勇建议,今后,文博会可围绕“钓鱼城之战的世界意义”等问题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国际专家,用世界的眼光“解题”。让世界通过重庆,了解到一个和平、发展、对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