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乘“云”而上 绽放“数据之光”
时间: 2019-09-05 07:34:42 | 编辑:肖福燕

 

张燕

日前,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和市“云长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全面实施“云长制”,统筹抓好“管云、管数、管用”,促进数据“聚通用”。这并不是“云长制”第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事实上,不久前重庆出台包括《重庆市全面推行“云长制”实施方案》在内的一系列文件,就开始全面推行“云长制”。

关于“云长制”的消息一出,立刻引发热议。由此,我们开始想象,数据上“云”,是一朵什么样的云?云长管“云”,能否真正打破数据壁垒、消除数据孤岛?

我们都知道,数据不会自动产生价值。只有经过计算、梳理和分析,数据才能成为有效信息,从而真正服务于政、商、民。数据只有“上云”以后,才能更好地被共享和应用;更重要的是,“上云”后的数据要管用,还需要人来进行管理。于是,“云长制”应运而生。

全面推行“云长制”,是重庆在大数据智能化领域的一次探索。要深刻理解这一制度的现实意义,就要对重庆的现状有所了解。近年来,重庆大力发展大数据智能化,围绕智慧政务、智慧民生等重点项目,深挖数据的商用、政用、民用价值。但发展过程中一些“梗阻”也逐渐显现,比如信息孤岛、数据壁垒等问题。推行“云长制”,就是用改革思路和办法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发展,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来消除全市各级部门之间数据共享的“肠梗阻”。

“云长制”方案之所以让人期待,是因为它详细规定了“总云长”“系统云长”“云长”的职责,设立了市“云长制”办公室,明确提出“建云迁云、集约建设、数据治理、融合应用、安全保障”五项量化的工作目标,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考核评价等多个方面给出了可操作的办法,确保在推进数据“聚通用”时,不会“雷声大雨点小”,遭遇落地难的问题。

“云长制”是建设“智慧名城”的重要一环。我们常常谈到的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数字重庆云平台、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平台等,都离不开数据“上云”。“云长制”的推行,让我们对“云端世界”有了新的期待。2020年初步建成“1+N”的“大云牵小云”体系,基本完成信息系统迁移工作;2020年,部门内部系统整合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2020年,建成以“两个系统+四大基础库+N个主题库+N个部门数据池”为框架的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我们可以想象,在不远的将来,全市的政务信息系统都将迁移至“数字重庆”云平台,部门间业务协同更加畅通;未来的重庆市民,将会充分融入到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政府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应用场景中,感受到在新型智慧城市的便利、舒适生活。

乘“云”而上,重庆必定绽放无比璀璨的“数据之光”。如今,第二届智博会刚刚落幕,把智博会成果总结好、运用好,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当“云长制”遇上智博会,我们满怀热情,期待尽快开启全域感知、互联协同、数字运营、智能决策、运转高效的智慧城市新图景,真正让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