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旅游 > 正文
“双晒”推出后 奉节白帝城诗意更浓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08-23 07:08:09 | 记者:颜安 | 编辑:李振兵

“游客朋友们,咱们奉节是诗的家园,是‘中华诗城’,古往今来有许多大诗人在这里留下了千古名篇……”8月6日,奉节白帝城景区游人如织,讲解员刘光玉边走边讲,把自己新近学到的诗词运用到讲解中。

“双晒”活动浓墨重彩地展现了奉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作为奉节的知名景区——白帝城,如何给外界展示诗情画意的一面呢?

“白帝城景区的每一名员工,至少要能背诵30首诗词,讲解员至少要背诵50首。”白帝城景区管理部副部长彭宏告诉重庆日报记者。

刘光玉是景区的金牌讲解员,去年参加奉节县夔州诗“唱读写”比赛,进入了前十名。“‘双晒’活动后,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每天熟读、背诵一首诗词,而且要把这些诗词灵活自然地运用到讲解中,引起大家的共鸣。”她说,很多古诗里都蕴含着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很容易吸引旅客倾听,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

比如说,宋代时的奉节虽然坐落在长江边上,人们的吃水却是个问题,曾在这里为官的诗人王十朋便命人用竹筒将水引到了老百姓的家里,可谓最早的自来水。王十朋为此赋诗一首:“接筒引水下山陬,端为夔民解百忧。长使义泉名不断,莫教人费一钱求。”

又如,在瞿塘峡口的江心曾有一座名叫滟滪堆的庞然巨石,令船工们望而生畏,民谣里唱到:“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诗圣”杜甫也曾写道,“巨石水中央,江寒出水长。沉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尽管滟滪堆为夔门雄姿增添了景色,但终究是一个航运障碍,于1958年冬被炸除。如今,这块巨石存放在三峡博物馆里,供人们参观。

诗意,不仅仅体现在讲解员们的解说词里,也体现在白帝城景区新设置的活动中。“每天都有古筝和竹枝舞表演,同时我们还加大了与学校的对接力度,让中小学生们在这里学习古诗词、汉代礼仪等,之后我们还要开设诗歌讲堂,让诗词文化更加普及。”彭宏说。

“这也是为创建5A景区做准备。”重庆市赤甲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奉节的“双晒”推介内容表达的是这座城市一直以来承载着的“诗歌基因”,是对自身情结的一次抒怀,作为“皇冠上的明珠”,白帝城景区将在该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肩负起更重要的责任。

如何做?一方面,奉节将把《归来三峡》作为景区的重要产品进行打造;另一方面,还将通过演艺的形式呈现白帝托孤等主题内容。此外,将围绕峡江文化、三国文化,打造讲师堂等诗歌产品,展现李白、杜甫等“十贤”在奉节的经历。

“年内,我们就将在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对这些理念进行形象展示,重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境。”该负责人表示。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