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大足:我与荷花有个约会
来源:大足报
时间: 2019-07-31 07:13:13 | 编辑:李振兵

袁孝正摄影作品

  袁孝正摄影作品

荷塘采风

  荷塘采风

《荷韵》封面

  《荷韵》封面

袁孝正(左)与陶德均

  袁孝正(左)与陶德均

  自古以来,荷花就是历代诗人、词人、画家等喜爱的吟咏题材之一。大足是中国荷莲之乡,历经1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大足境内种植的荷莲品种已经达到1001个,总面积近50000亩。由于种类繁多、色彩多样、形体多变、连片规模,每到荷花盛放的季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花友和摄影爱好者都会慕名来足。

  今年75岁的摄影师袁孝正就是大足荷花的一位“铁杆粉丝”,尽管家住四川省南充市,但他每年都会多次往返大足和南充,只为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关于大足荷花的动人景色。30年来,他为大足荷花拍摄了近万张照片,也将大足荷花推介到全国各地。

  缘荷而来
  袁孝正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全国交通系统优秀记者,曾先后受聘为全国7家新闻单位记者和特约记者。从事摄影艺术近40年,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5000余件图文稿件,部分优秀作品还获得过国内外最佳奖项。

  “我在学生时代就特别喜欢摄影,看着摄影师拿照相机把很多美好的画面定格下来,非常羡慕,但当时家庭条件不好买不起相机,更谈不上学专业摄影了。”袁孝正回忆道,尽管当时没有如愿以偿,但他一直把“成为摄影家”这颗梦想的种子默默地埋藏在心里。

  1982年,由于袁孝正供职的单位正好缺少一个能兼职承担摄影任务的人员。他抓住这个机会,自告奋勇担任摄影师,并购买了人生中第一台相机。在当时环境艰苦、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袁孝正刻苦钻研,自学摄影技艺。

  “我的作品大多以生态环保、自然环境为主题,大到山川河流、城市建设,小到虫鱼鸟兽、花草树木,但最爱拍摄的还是荷花。”袁孝正说,“吸引我的不仅仅是荷花的优雅姿态,更是它蕴藏其中的高洁品质。在北宋学者周敦颐的笔下,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谦谦君子,这值得我终身学习。”

  只要一听说哪里的荷花开得艳,不管多远,袁孝正都要赶到那里去拍摄。

  1989年夏天,在一位影友的介绍下,袁孝正怀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来到大足,坐了近4个小时的客车到原复隆乡一处连片荷塘(现为雅美佳湿地公园)。一下车,他就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

  “真的就如同诗人杨万里所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去了很多地方,很少见过开得如此饱满娇艳的荷花,荷塘的规模和荷花的品种都让我心服口服!”袁孝正说,当时他心里暗自高兴:这趟没有白来!

  摄影师的眼光是挑剔的,在袁孝正看来:“宁愿空手而归,也不愿勉强将就。”

  正式拍摄的第一天,袁孝正顶着大太阳一直拍到中午都不肯放下相机,汗水浸湿了他的背心都不曾发觉。“我看着这儿取景不错,那儿拍摄也好,一时半会儿连吃午饭都忘记了!”他回忆道。

  由于低血糖加上轻微中暑,袁孝正晕倒在荷塘边上,好在有人及时发现,将他搀扶回阴凉处。荷塘主人急忙给他兑了一杯温热的糖水,并让他躺在床上好好休息,过了一会儿他才缓过来。

  那一刻,一股暖流涌上了袁孝正的心头。

  因荷结友
  从那以后,每年荷花盛开的季节,袁孝正都会赶到大足来拍照。

  “大足的荷花再美也没必要年年都去吧!”曾经有人开玩笑地说,“拍来拍去不都一个样儿?”

  “大足,我每年都去好几次,从来没让我失望过,总能捕捉到惊喜的画面。”袁孝正很认真地回答,“吸引我的不仅是大足荷花的娇柔动人,还有大足人的朴实热情。”

  因为拍摄荷花,袁孝正结识了挚友陶德均。一个是擅长拍摄荷花的摄影师,一个是研究荷花品种的育种人,两人如同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友谊,因大足荷花“牵线”而日渐浓厚。

  “在我晕倒的时候悉心照顾我、给我送糖水的荷塘主人就是陶德均夫妇。尽管我和影友们是外地人,但在这边吃住他们从来没收过高价。甚至熟识之后我给钱他们都不收,之后每次过来我只好带些水果点心,就像亲戚之间串门儿。”袁孝正笑着说。

  什么时候荷花出了新品种,什么时候荷塘有了新景色,陶德均第一个告诉袁孝正。

  “老陶,那片荷叶遮挡了视线,这盆荷花往左边挪一挪,画面就更美啦!”……

  对于袁孝正一切可以满足的拍摄需求,陶德均都能领会并且极力配合:哪怕穿着皮鞋在岸边走着,他也能随时脱掉鞋袜走进荷塘,为袁孝正摘掉影响画面美感的残叶;哪怕牺牲晚上的休息时间,他也愿意为袁孝正夜晚拍摄照灯……

  “我和袁老师都是‘荷花痴’,他的执着坚持和追求完美的品格让我很感动。”陶德均说,只要能拍出好照片,哪怕地上全是稀泥渣土,袁孝正都毫不犹豫地趴上去;有时候拍照片入迷了,到了饭点怎么喊他也不理会,经常在大家都吃过了才返回;为了拍出一张理想的荷塘美景照,他能顶着太阳在户外晒一两个小时,蚊虫叮咬起了疙瘩也没多大反应。

  在袁孝正的影响下,陶德均学会了基本的摄影构图、用光和拍摄等技巧,甚至在布置荷塘美景的时候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而在陶德均的解说下,袁孝正也了解了更多关于大足文化、大足荷花的内涵。

  时间,积淀了两人对荷花的喜爱,也沉淀了他们珍贵的友谊。陶德均不向外界公开的荷花育种精品园,袁孝正可以随时进出;而袁孝正拍摄的经典作品,也毫无保留地赠送给陶德均。

  以图感恩
  30年来,袁孝正为大足荷花拍摄了近万张照片,有绽放的荷花、忙碌的花农、月光下的荷塘美景、荷叶上的演奏乐队等不同的画面,以荷塘婚礼、荷花宴、荷塘腰鼓等为主题的摄影作品曾多次刊登在《人民日报》和新华网等媒体的显眼位置。

  在袁孝正编撰的《荷韵》《中国荷花品种图册》等作品集中,70%以上都是关于大足荷花的照片,涵盖了约300个品种的荷花。他的摄影作品在构图、取景、影调、用光等方面颇为讲究,把大足荷花的形态和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荷花品种图册》由中国图书出版社发行于今年6月份。这本巴掌大的图册包含了上百种大足荷花的特写照片,由于内容丰富且携带方便,出版后很快就一售而空。

  《荷韵》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发行于2001年,封面作品为袁孝正2000年在大足雅美佳湿地公园拍摄的《母亲的乳汁》。为了拍摄水珠滴落的瞬间,袁孝正在荷塘边上“蹲守”了两天,由于当时没有数码相机,无法即拍即看,胶卷冲印出来后,他只选择了一张满意的照片。

  “这幅作品构图很简单: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一滴悬挂荷叶的水珠。但是它却有多层含义,有关于教师的教书育人之恩、养花人的辛勤培育之恩、母亲的无私哺育之恩,当然也有我对大足城和大足人的感恩。”袁孝正介绍。

  今年荷花节前后,袁孝正在大足待了近半个月,为即将出版的新书《走进雅美佳湿地》采集素材。在书稿目录中,记者看到有荷塘小景、荷塘童趣、荷花梦、荷花浴等许多关于大足荷花的内容。

  “3年前我就开始编写这本书了,由于年纪大了,视力越来越差,动作也越来越慢,但是不管有多困难,我都会尽快完成。”袁孝正说,他把自己养老金的一大半都投入进来,尽管旁人笑他傻,但是他却觉得很值。

  几乎每到一个地方,袁孝正都会向大家发出邀约:“如果要看荷花请到大足来!绝不会让你失望!”许多被他引荐而来的画师、影友等,凭借在足创作的作品获得过不少省级甚至国家级奖项。在他的推荐下,大足荷花也逐渐走向全国各地。

  “我爱大足城,更爱大足人,夜里梦中游,还是大足城,还是大足人!”袁孝正说,“如果不是大足这座城市给我这个机会,我也不会拍出这么多关于荷花的作品,这座城市的景和人都给了我一个外地人莫大的感动,无以回报唯有以图感恩,我还会坚持每年再来,直到走不动了为止!”本报记者黄小倩/文受访者供作品图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