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时政 > 正文
聚焦开放激荡发展活力——论抓大开放促国际化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07-23 06:50:08 | 编辑:李平

本报评论员

开放的空间决定着发展的空间,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质量。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的重庆,通过抓大开放促国际化,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是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出路所在。

抓大开放促国际化,是重庆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作出更大贡献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视察重庆和2018年参加全国两会重庆代表团审议时,要求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今年视察重庆时再次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把总书记对重庆开放发展的殷殷嘱托落到实处,就要采取更有力度、更加精准、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举措,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走深走实,这是我们的“必答题”。

抓大开放促国际化,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选择。看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所带来的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文化流,如长江之水浩浩汤汤;看国内,新一轮对外开放是全方位、高水平、立体式的,开放格局正在深刻重塑,内陆开放发展潜力和优势日益彰显;看城市,国际化正在成为各大城市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推手。对于重庆来说,抢抓这些机遇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扩大开放,加快国际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抓大开放促国际化,能够让重庆汇聚全球要素资源,直接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全球产业格局。具体怎么抓、怎么促、怎么化,需要各级各部门深入谋划、深化调研,尤其是要围绕解决当前的难点痛点做文章。要看到,建设陆海新通道,全方位构建通江达海、联通内外的通道体系,是开放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工作抓手。目前陆海新通道的内涵外延不断深化,战略功能逐渐完善,但物流成本还有待降低,物流效率还有待提高;对外开放的平台载体建起来了,但平台的能级还不够高,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开放平台;营商环境方面,虽然“放管服”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但企业仍然反映办事不够便利高效,在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质量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许多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大开放与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看一座城市的国际化水平,经济外向度、城市舒适度和国际知名度、国际交往活动的参与度,是几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从历史积淀、城市地位、经济总量、发展阶段来看,重庆正处于加速国际化的重要窗口期,尤其需要在相关领域深耕。让重庆更有国际范儿,就必须面向世界,打开大门,敞开心扉,培育国际化企业,引进国际化人才,创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国际人文交流,加快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全面推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重庆经济要发展,同样需要到世界市场的大海中闯荡。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魄力,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构建开放新通道,打造开放新平台,塑造开放新动能,全神贯注抓大开放促国际化,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必将使重庆在经济大舞台上更加耀眼夺目。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