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讯(记者 杨艺)我国消化道疾病长期陷于发现率低而死亡率高的困境,如何改善?7月13日-14日,奥林巴斯第一届消化道早癌精查、ESD培训班在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举行,来自上海、四川、重庆等地的消化道专家齐聚,通过专家带教、现场交流、模型操作、病人实例等,共同探讨新理念、新技术,以提高早癌诊断的能力。
一直以来,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及死亡率位列前五。
“由于消化道肿瘤在早期无任何症状,因此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消化道肿瘤筛查,实现早诊早治。“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科教授李晓波介绍,以同为消化道疾病大国的日本、韩国为例,在全面推行早期筛查后,日韩消化道早期肿瘤诊断率已达到70%以上,而我国目前不到15%。“通过早起筛查、治疗,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将由低于30%提升至90%以上。”
规范的消化道早癌筛查是早期癌检出的关键因素之一。值得借鉴的是,日本内镜医生胃镜进镜时(从口咽部开始)常规使用窄带成像技术检查咽喉部、食管,如果发现可疑病灶时,进一步使用放大NBI观察乳头下毛细血管,大大提高了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
“这一技术可以将病灶放大100倍,从而使一些难以发现的隐性病变提前暴露,实习早期干预、医疗。”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袁晓英介绍,从2012年起,该院便引入这一高端技术,每年对1000名左右的高危人群进行免费色素内镜筛查,筛查出30-40名消化道早癌患者,并进行及时治疗,目前5年存活率达到100%。
袁晓英建议,由于重庆市民饮食偏辛辣,因此消化道疾病高发,建议40岁以上、有消化道癌症家族病史的市民,都进行消化道早癌筛查,实现早诊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