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北碚 > 正文
5年内北碚民营企业将达到3万户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07-11 06:32:37 | 编辑:李平

  “两个天地”培育计划暨政务服务“一窗式”改革启动会议

  重庆正川医药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

  7月4日,北碚区举行推进“两个天地”培育计划暨政务服务“一窗式”改革启动会议,再次吹响发展民营经济的冲锋号。

  会议提出,到2023年,北碚将力争全区民营企业总数达到3万户。这些铺天盖地的市场主体中,将诞生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届时,上市挂牌企业将达到25户,产值10亿元以上的要达到43户。

  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靠什么?北碚的答案是深挖内部潜力,广泛嫁接外部资源,通过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引领和鼓励民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以好的产品赢得持续的市场竞争力。

  院士专家汇聚

  北碚又揽获一批优质项目

  就在此次会议之前,6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所长北碚行”院地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北碚区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科研院所的30多位院士、所长、专家对接交流,14个产业层次高、科技含量高的院地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为推动北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有为、张景中、曹春晓,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李长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袁家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韦方强,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等各个行业内的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共同见证14个科技项目在北碚落地。

  这些项目包括手术机器人操作手项目、早期肺癌便携式诊断仪项目、新型环保阻燃材料项目、人工智能存储芯片项目等,涉及机器人、半导体、光电子、医疗器械、环保材料、新能源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创新三大要素中,创新资源排在第一位。创新资源主要来自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北碚拥有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重庆材料研究院等一大批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可谓得天独厚。

  如何把资源变为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资产”?

  北碚的做法是以深化同中科院及西南大学院地合作、校地合作为重点,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探索“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团队—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实现校地、院地合作升级。

  北碚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这次“院士专家北碚行”活动为契机,他们将认真消化吸收院士专家智慧结晶,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建好双创平台,运营好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全力打造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做好签约项目后续服务工作,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使创新成为推动北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我所用

  挖潜带动民企创新发展

  如果说“院士专家北碚行”这样的活动是从外部为民营经济嫁接创新资源,那么组织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对接,以及从体制机制上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则应该称为“深挖内部潜力”。

  因“一滴尿液查肿瘤”而蜚声海内外的浦洛通生物有限公司,正是北碚区近年来精心培育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之一。目前,这家企业已经获得国家临床医学执业许可证、临床基因扩增备案许可等相关资质,成为西南地区基因医学企业中获批证照和资质最全的企业。同时,该企业获中国科协重庆海智基地、院士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等8个平台,成为重庆本领域获国家与地方平台最多的企业。

  不过,浦洛通创立之初,既缺钱又缺人才,可谓困难重重。所谓缺人,是难以延揽到国际高端人才。这是国内同行面临的普遍难题,主要原因是人才的认定和评价体系。在发达国家,科研人员更看重自己的履历,而不是短期的薪资。如果去国外的大学交流学习,是一件为履历加分的事,但去企业则被看作是商业行为,对履历无增益。

  在北碚区科技局的协助下,浦洛通与西南大学展开合作。西南大学可以聘请北碚区推荐的外国专家到学校任职。这样一来,浦洛通急需的专业人才就有机会一边在大学里教书和科研,一边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援,可谓一举两得。

  在此基础上,在北碚区科技局的推动下,几年前,浦洛通将作为企业内设部门的研发中心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法人实体,即研发机构法人化。这样一来,企业紧缺但难以从高校通道引入的人才就能更加顺利地加盟这一独立的研发机构。

  浦洛通研发机构法人化后,获得1000万元的财政补贴。凭此,该公司有条件展开基础性研究,为应用研究储备技术和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输送动力。浦洛通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了这种体制机制优势后,他们的研发团队已经由最初的10余人增加到目前的30多人。

  北碚另一家民营企业——茂田齿轮也是北碚深挖内部科技潜力的受益者。此前,这家企业的主打产品是电机,此后瞄准国际市场,向电动轮椅的动力装置转型。在北碚区科技局的协调和技术指导下,他们先是找到西南大学,实现了减速、集成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突破。此后,他们又找到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试图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产品更加人性化。目前,这项研究已经进入产品调试阶段。

  政府积极作为

  多方面全方位扶持民营经济

  不管是外部嫁接创新资源,还是内部深挖潜力,说到底靠的是政府在民营经济培育上的积极主观努力。

  “北碚区委的领导直接给我说,企业发展遇上困难,凌晨3点都可以给他打电话。”浦洛通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罗锋说,“这话听得我心暖,也让我感动!”

  几年来,北碚在全市率先成立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门机构,构建完备的政策体系,从创新资源、创新资金、创新生态等多方面入手,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策体系方面,仅引导民营企业创新方面,北碚就先后出台了《关于北碚区破解民营经济发展“创新难”问题专项工作方案》《北碚区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嘉陵创客科技创业种子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北碚区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同时强化知识产权对创新的保障,出台《北碚区专利资助奖励办法》。

  创新资金方面,北碚组建了科技创业投资种子基金,首期1000万元。为了把优惠措施落到实处,他们通过实地走访、会议培训等多种渠道,面向科技型企业进行政策辅导。截至目前,北碚区为41家科技型企业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4000万元。

  创新生态方面,北碚重点推进“双高”、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通过孵化提升、众创培育等方式做强一批以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为核心的科技型企业。截至目前,全区有效期内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93家,市级科技型企业达到450家,科研平台达到92个。

  工作做得好不好,数字能够提供佐证。两江新区北碚蔡家组团和水土组团2018年合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92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15亿元,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436亿元、税收收入21亿元,多项指标在全市高新区中处于领先。 潘锋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