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教育 > 正文
以善为魂成就两江学子“大善人生”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07-10 06:43:00 | 编辑:李平

  高考誓师大会

  诗词朗诵活动课

  科技艺术节——重庆市一等奖舞蹈《青春誓言》展示

  两江中学

  心理宣泄室

  今天的教育,培养的是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劳作为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直接指向未来人才培养综合要求,“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既是当今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教育人的共识。

  “上善若水育桃李,辉耀两江立潮头”。近年来,两江中学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核心任务和教育目标,以“优质+特色”校园品质构建为引领,以内涵提质、课程改革、特色教育等为抓手,不断拓展学生成长和发展空间,为每一位学子的人生奠基,成就两江学子的大善人生。

  以德为本 “善”之理念润泽成长

  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是所有教育者都要面对和解答的问题。

  “中学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开始对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初步选择。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教育要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两江中学校长郑睿表示,这与两江中学一直以来的教育理想不谋而合。在两江中学教育人的心中,答案是秉承“以善修德、立德树人”的工作理念,培养“心善、言善、行善、善天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于“善”的教育,不仅体现在两江校园的一品一景中,也深深植根于两江中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中。

  不久前,两江中学谭兰老师的书桌上出现一封感谢信。“两江中学的孩子们热情、细心,为我们送来关心和温暖。”朴实的文字后面,是好几个不同笔迹的签名。这封来自敬老院的感谢信,既是对孩子们的肯定,也是对两江中学教育文化和教育智慧的肯定。

  两江中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结合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文化节日,法制、健康、安全等纪念日,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例如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学校开展以“端午粽飘香,融融爱生情”为主题的茶话会,邀请初一至高二5个年级的学生代表齐聚一堂,追忆屈原的同时对校园生活畅所欲言。

  除贯穿全年的校内实践活动,两江中学还不断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加强与社会、社区、企业的联系,拓展学生社会实践的渠道,丰富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近年来,学校先后建立了学生生产实践基地、城乡帮扶基地、敬老爱老基地、扶弱助残基地、法制教育实践基地,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灵动课堂 夯实基础提升质量

  “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是两江中学治校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高考背景下,如何通过课程、课堂、评价的改革提升质量,是两江教育人思考的问题。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培养的是面向未来的人。核心素养要求下,学校教育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更应该从‘应试’教育模式向‘全面育人’教育模式转变,注重学生探索、思考、创新等关键能力的培养。”郑睿表示。

  两江中学紧抓课堂这一核心育人阵地,分别进行了初中“有效课堂”和高中“灵动课堂”的构建。逐步实现初中从有效课堂到实践高效课堂,再到追求卓越课堂的转变;实现高中“按生本发展要求、不断丰富校本课程,实施部颁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课程灵动,“提升思维品质、思维能力、思想丰富、思维活跃”的思想灵动;“语言丰富而生动、简约而精准、专业而地道”的语言灵动和“科学实验+校外实践”的实践灵动。

  例如一堂关于物体相对运动的物理课,“假设飞机自西向东飞行,以地球为参照物,若相对速度同等的条件下,即可认为飞机与地球之间是相对静止的,飞机上的人就有可能见证一个‘永恒的落日’。”原本晦涩难懂的相对运动,经过“灵动课堂”的重构和生活化的语言以及场景介入,变得如诗如画,一目了然。

  “灵动课堂让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更加凸显,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究,学生更加善于求知、合作和创新。”学校教学负责人表示。

  教学语言、情境乃至“教”“学”关系的一系列改革,让两江中学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不仅学生学业水平考核成绩连年攀升,3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级优质课大赛获得一等奖以上86人次,其中国家级赛课特等奖1人、一等奖9人,市级优质课大赛一等奖22人,区级赛课一等奖54人次,教、学质量实现双优。

  2018年底,两江中学正式挂牌“西南政法大学附属中学校”,走出优质高中与一流高校合作办学的创新步伐,向着一校多品的重庆名校砥砺前行。

  多彩舞台 特色成就个性发展

  不久前,两江中学第八届“逐梦两江人,建功新时代”科技文体艺术节期间,合唱、主持、声乐、舞蹈、器乐、校园剧、辩论、科技小发明、科技小论文、速叠杯、Scratch制作等比赛轮番上演,两江学子们在学校搭建的舞台上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展现自我,全体师生共创共享了一场来自科技、文化与艺术的盛宴。

  多彩的两江舞台承载的不仅是师生精湛的科技、艺术修养,更是两江中学尊重个性,促进学生全面、主动而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内涵。

  每周三下午,孩子们放下厚重的书本,奔向校园各个角落开展自己喜欢的活动。从绘画、书法到武术、田径,从合唱、舞蹈到管乐、动漫,不管是“文”还是“武”,在两江中学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以“艺术尚美、体育健身、科技启智”为育人之道,两江中学扎实推进艺体、科技特色教育,加强美术、音乐、体育特长培养,建立科技、艺术、体育学生个性特长培训班以及学生社团60余个,为学子开设第二课堂、两江大讲堂等为每一种个性的发展需要提供可能。

  例如科技社。学校组织专人负责开展3DONE、科技模型、智力运动会、机器人竞赛、小小实验家、科学素养大赛等,外派科技教师参加机器人培训、科技模型培训、科创教育的培训,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发展氛围。

  除此之外,两江中学还将育人阵地拓展到两江之滨、巴渝大地。“魅力嘉陵江”研学之旅,让孩子们在实地探访中学习气候、水土、交通知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之旅,让孩子们重走长征路,温习党史故事;参观“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让孩子们开阔科学眼界,领略地方文化……

  学校通过科技文体艺术节,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展示舞台。学校舞蹈、合唱、足球、网球、羽毛球、跆拳道等多个艺体项目跻身重庆市一流水平;学生综合素质及特长得到明显提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斩获荣誉无数。学生舞蹈《青春誓言》荣获重庆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舞蹈类一等奖,足球队获2018年“邛海杯”全国足球邀请赛男子U16获金奖,网球队获2018年重庆市网球排名赛3金5银1铜,羽毛球获2018年重庆市羽毛球精英赛2铜,机器人创意作品获重庆市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等好成绩。

  链接》》

  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内在能量

  谈及两江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人陈晨老师介绍:“过去心理咨询专家常常有‘谈心理色变’的说法,很多人觉得心理健康是难以启齿的、隐晦的,两江中学为此做了很多努力。”

  学校以积极心理学为背景,建成包括宽敞明亮的心理测评区、减压放松室,设施先进的智能放松设备等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灵氧吧”,构筑起两江中学学子们学习成长路上的避风港。

  两江中学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板块融入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每个来两江中学上学的孩子都会上到一节普及心理知识的心理课,让学生明白并不是有问题的同学才需要接受心理服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同学们找到自己的优势、激发自己的潜能,当然也包括解决成长中的困惑。

  从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课程、心理社团、心理主题周活动,到面向部分学生的一对一咨询服务,再到面向家长的育儿课堂和面向教师的心理沙龙,心理健康在两江中学不再是过去的小众视角,而是触手可及的身边服务。

  学校把生涯教育和心理教育有机的结合,以体验式教学方式,重视心理素质的训练、倡导学生潜能的开发、唤起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建设学生社团,带动心理服务更好的面向全体。

  “老师,我很感谢你在我最艰难的时候的陪伴,但我最感谢的人是我自己,我主动找到你,还不断地努力。”在接受完3年的心理咨询服务后,学生小王说出了这句影响程老师职业生涯的话,也道出两江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真谛,即“助人自助,让来访者找到和激发自己内在的能量,真正学会接纳自己,自我调节”。

  在两江中学,老师们帮助孩子们解决成长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小烦恼,营造起积极、健康、乐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今年1月12日,重庆市教育学会、学生涯规划指导专业委员会授予两江中学重庆市第三批“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实验基地”,张莉老师荣获“重庆市中小学生生涯教育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心晴心理社获评“重庆市普通高中优秀社团”。两江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站在新的起点,在更高平台和更宽广的领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助力学子成长成才。

  谭茭 万芮杉 覃燕 图片由两江中学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