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南川:自然遗产成为绿色发展“密码”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06-27 07:01:07 | 记者:颜安 | 编辑:肖福燕

6月的金佛山,万木葱茏,绽放的高山杜鹃绵延十几公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南川接待游客量达24.5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12%。

5年前的6月23日,金佛山喀斯特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5年来,通过坚守生态红线,南川自然遗产地成为绿色发展“密码”,生态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发展优势。

保护:从人工巡护到智能监测

生态是金佛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最大优势,保护好这一山苍翠,至关重要。

6月18日清晨,检查完镰刀、水壶、电筒等工具后,南川区金山镇老龙洞村村民梁正福如往常一般出门了。

梁正福是金佛山的一名护林员,守护这片山林已有31年。1979年金佛山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的力度陡然加大。于是,一些住在林子里的村民被聘为护林员,梁正福的父亲梁隆全就是其中之一。

“上级交给父亲的任务是,守护好大山里大小不等的70余株野生银杉,包括最大的银杉王,管理面积达上百亩。”梁正福说,为了守护这片青山,父亲几乎每天都要沿着崎岖的山路去林中巡护,看看有无山火危险,有无偷采偷伐人员。1988年,梁正福从父亲手里接过班,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里。几十年间,父子俩共同见证着这片森林变成植物王国。

除人工巡护外,近年来一些智能化的手段,也投入到遗产地的保护与研究中。

自2014年起,金佛山管委会累计投入近200万元,安装了200多个红外线相机和32个高清摄像头,对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进行全天候的监测。截至目前,已取得有效画面约4333个、视频2360段,成功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和黑叶猴、二级保护动物7种活动的清晰画面,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和支撑依据。

以濒危灵长类动物黑叶猴为例,2014年之前,金佛山科研监测中心对黑叶猴的保护和研究主要靠人工蹲点,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误差较大。而通过红外线相机,不仅让科研人员发现了黑叶猴需要通过啃食岩石来补钙等生活习性,也对黑叶猴种群和数量的统计更加准确。

多年来,南川对金佛山遗产地的保护始终如一,使其生态优势日渐突显。

宣传:“中国自然遗产日”倡导者

时间回到2015年6月23日,在金佛山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一周年座谈会上,一个议题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注意——我国只有文化遗产日,而针对自然遗产的专属节日却是空白,这对我国自然遗产的宣传和长远保护造成了极大局限。

这是南川从金佛山保护工作中得出的体会——南川区金佛山管委会主任梁正忠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尽管当年举行申遗的各项活动,让全区上下的生态环保意识都有了提高,但在大山深处,依然偶有砍伐、打鸟等让人揪心的事情发生。

南川的议题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业界广泛共鸣。会上,住建部等参会领导、金佛山管委会、与会学者及中国南方喀斯特遗产地负责人就此开展讨论。

南川发起设立“中国自然遗产日”的倡议,得到多位专家的支持。“从世界遗产保护历程来看,自然遗产日渐弥足珍贵。”西南大学地理科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袁道先表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压力日益增加,尤其是在当前处理保护与发展矛盾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强大的合力、持续的坚持和社会的自觉,“设立这个节日十分必要。”

2016年1月初,南川区政府向国务院办公厅呈报了袁道先、程天民等5位院士签名的《设立“中国自然遗产日”倡议书》,得到国务院领导人的高度认可。同年9月17日,倡议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这强化了广大民众对世界自然遗产的认知,营造了全社会‘珍惜美丽家园、呵护自然遗产’的良好氛围。”袁道先院士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设立,进一步彰显了国家对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历史担当,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壮美自然景观和悠久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高度重视。

此后,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各地结合实际开展免费体验景区、科普讲座、世界遗产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宣传文化和自然遗产事业的发展成就,进一步发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在自然文化资源保护、惠及民生、审美启智、精准扶贫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发展: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良好的生态和科学的监测,让金佛山遗产地在几年时间里硕果累累:

黑叶猴从过去的71只增加到151只,约占全世界数量的8%;

首次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野外存在的清晰画面;

人工繁育的3187株银杉幼苗放归野外,经过一年时间的生长监测,幼苗野外存活率超过85%;

在10平方公里区域内一次性发现了集中生长着的超过20种珍稀野生兰科植物;

……

梁正忠说,对世界遗产地的保护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但如果在发展中没有对研究成果进行运用,那么保护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一言以蔽之,遗产地并非“孤岛”,而是真真实实可以触摸的“瑰宝”。

林麝是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雄麝所产的麝香具有开窍醒神、消肿止痛、活血通经等功效,我国只有9个厂家的11个中成药品种允许使用天然麝香。

以前要取麝香必须杀麝,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对于林麝的保护极为不利。位于南川区三泉镇的市药物种植研究所,是全国最早开展林麝人工养殖研究的单位之一,该所发明的活麝取香技术,使一只雄麝的利用次数多达10余次,效率提高了十多倍,从生产意义上极大提高了麝香的产量,从生态意义上改变了林麝的命运,对野生林麝种群的保护起到关键性作用。

生长于金佛山、柏枝山两山低谷中的野生大茶树,是从第四季冰川时期延续至今的稀有树种。南川通过研究发现,野生大茶树有非常强的抗逆性基因,十分耐寒,几乎不会遭受虫害,可以培养出优良的品种,为当地人带来更多收入。

于是,南川区引进业主,对野生大茶树进行人工培育,逐步扩大产量。位于德隆镇的龙蝉香大树茶股份制合作社就是其一,该合作社由赖海波、周廷旭、韦会明3人发起,20多户村民集体参加,一共流转了1586亩地作为大茶树种植基地,按每亩500株计算,干叶产量可达近万斤。当地不少村民都依靠采茶实现了增收,如茶树村村民周小强最多时一天采了27斤,按照300元/斤的收购价,赚了8100元,大茶树成了当地村民手中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此外,得益于金佛山近5000种中药资源,南川提出了加快培育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计划。目前,南川已被确定为全市中药材种源繁育基地、中药材特色产业建设基地、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将在“十三五”期间,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将中医药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预计到2020年,年产值将达300亿元,建成重庆市中医药产业集聚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梁正忠说,下一步金佛山还将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深度挖掘遗产地价值,在坚守生态红线的基础上,加快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更多发展优势。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