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教育 > 正文
丰都县包鸾中学 勇挑教育扶贫重担 绘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06-25 06:33:29 | 编辑:肖福燕

  包鸾中学2019届毕业班“中考加油”文艺晚会

  “扶智励志 放飞青春”研学旅行活动

  学校老师走访贫困户

  6月1日,丰都县包鸾中学400名困难家庭子女走进了丰都县双桂山景区、名山景区和雪玉洞景区游学,学生们不仅开阔了眼界,也增加了对丰都传统文化的认识。学生冉红军开心地说:“我以前从来没有旅游过,今天来到景区游学,让我发现原来家乡还有这么多美好的地方,这个儿童节我过得很开心。”

  包鸾中学是一所扎根在农村的学校,学校始终心系农村孩子、心系农村发展,锤炼“六大名片”办好农村优质教育,通过多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让教育扶贫从面到点、由人至心。

  正如校长陶鸿钢所言,教育可以教化育民,对一个地方的发展影响深远,乡村教育的使命就是扶贫济困、成就孩子、改变家庭、兴旺家乡。

  上好扶贫路上“必修课”

  在陶鸿钢看来,扶贫是一脚一脚走出来的,走得越深效果越好。

  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包鸾中学完善了结对帮扶制度,做到人人结对、月月走访、时时帮扶,同时健全精准扶贫档案台账、贫困户档案、教育扶贫工作责任考核机制,真正让教育扶贫走下讲台、走出校园,走向脱贫攻坚最前沿。

  自2016年起,上山下乡、走村入户成了包鸾中学全体教职工每月的“必修课”,他们走进贫困户家中一次又一次耐心宣讲中央脱贫攻坚战略和教育资助政策;他们与贫困户交流谈心,了解实际困难并提供帮助;他们甚至帮助贫困户做清洁,帮助贫苦户贷款谋副业,长期照顾家中只有老人的贫困户……怀着“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包鸾中学还针对已经没人在家的贫苦户,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时刻与被帮扶人联系,宣传相关政策,力争做到关爱细致入微,让贫困户感受到扶贫的温暖。

  几年来,包鸾中学教职工入户走访共计1万余次,行程数十万公里,是当地政府脱贫攻坚政策宣讲、民生民情信息收集、帮助贫困户排忧解难、落实国家教育保障、倡导乡村文明风尚的生力军。

  “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包鸾中学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话刻在学校最醒目的墙上。老师们说,这是他们的教育理想,就是要“治学报国,万卷诗书济苍生!”

  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包鸾中学“扶贫队伍”就这样风雨无阻地走在扶贫路上,从校长到职员、从头发花白的老教师到刚入职的大学生。包鸾是全县面积最大的镇,有时候需要翻几座大山才到一户人家,但老师们没有缺席过。“有的老师怀孕也依然坚持。”副校长秦光杰深有感触地说,很多地方路特别滑,一到下雨天站都站不稳,不知道走烂了多少双鞋。只要贫困户能搞懂扶贫政策,增强脱贫信心,得到更多收入,吃再多的苦也值得。

  这一步一步的扶贫路,让老百姓对教育有了更多的认可和支持,“每一次走访也都是对老师们的一次洗礼。”去年大学毕业的特岗教师刘亚说,刚到农村工作的时候心里多少都有些不甘,觉得条件苦、待遇低,进村入户后才知道民生多艰,才明白教育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才深感自己肩上的重大责任。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走出了教育扶贫的很多创新举措。

  乡村学校如何做产业扶贫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增收,一直是困扰包鸾中学领导班子的一个难题。入户走访的时候发现很多贫困户农副产品滞销,学校就想到订单农业,从去年开始向贫困户采购农副产品供学校食堂使用,帮助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农户特别是困难群众增产增收。“自从得到包鸾中学采购订单以后,我家种的蔬菜再也不愁卖不出去了。”村民们感激地说,每年收入也增加了,真是帮了大忙。

  除了采购农副产品以外,包鸾中学还定点向深度贫困村提供公益岗位,优先聘用贫困人口到校从事服务工作,为他们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采购渠道”和“聘用渠道”的打通,让更多贫困户看到了希望。目前这一做法已经在丰都全县推开。

  在激发内生动力,推动精神脱贫方面,包鸾中学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也积极作为。去年5月,学校耗资5万多元在深度贫困村白果园村举办首届“孝善白果园”内生动力激发大会,通过评选“最清洁户”、“五好村民”、“致富能手”、“好乡贤”等方式,提升了村民文明素养,倡导了不等不靠勤劳致富的风气,使深度贫困村焕发出新的生机。

  “筑梦行动”情暖贫困家庭孩子

  因为家庭原因辍学的小红第一次看到包鸾中学教师来访时十分胆怯,在不断地开导下她终于吐露心声:“我是被领养的孩子,养父过世后家里也垮了,现在寄宿在姑姑家,挺麻烦他们的,我想出去打工。”

  原本应是青春快乐的孩子,却承受着孤独与苦难。

  就像包鸾中学教师所说,个别孩子辍学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一方面是经济上的贫困,另一方面是精神上的贫困。在扶贫政策帮助下,小红读书有了保障,但对包鸾中学来说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扶贫。因此学校引导各科教师对小红提供帮助,班主任更是时常与她沟通谈心,带领她参加学校丰富的课程活动,帮助她解开心结、发展爱好、树立人生理想。

  如今小红学业成绩不断提高,性格也变得积极阳光起来。

  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辍学,成为包鸾中学教育扶贫的第一重任。学校开展了针对失学儿童的“筑梦行动”,千方百计让困难家庭子女有学上、上好学。

  据悉,该校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少年“大家访”活动,全校任课教师都“出动”,通过上门访谈、电话联系、视频沟通等方式,精准掌握贫困家庭孩子的信息,与家长深入沟通交流,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并宣讲教育扶贫政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措施等。学校专门安排两名教师对因残疾无法到校上学的孩子进行“送教上门”,确保周边区域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学上。

  有学上更要上好学。为解决孩子上好学“难题”,包鸾中学一方面提供经济帮助,除了落实各项免补政策外,还向边远村社学生发放交通费,为各类贫困学生减免生活费,为品学兼优的农家子弟提供校长助学金。另一方面学校也提供精神帮助,通过开办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建立心理咨询室等方式引导学生快乐成长。

  陶鸿钢认为,要做好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不仅要慰问交流,更要实打实的帮助,特别是强化家校共育,形成帮助学生成长的合力。

  因此,包鸾中学通过定期家访、学校开放日、家委会驻校轮值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地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并引导他们走进学校了解学校,参与到涉及学生发展决策、教师评价的重大事项中来。此外,学校还专门开展了“临时家长”领养活动,对贫困学生进行点对点的学习帮扶,令教育扶贫更加精准、温暖。

  扶智励志撑起农村新希望

  点燃梦想、树立希望,是对贫困学生最大的帮扶。

  “我们学校大部分孩子都来自农村,其中贫困学生人数更是不少。”陶鸿钢坦言,帮助他们扶智励志是教育的重要责任,也是振兴乡村的民生担当。

  学校展开了“别人与我比父母,我与别人比明天”主题活动,通过演讲比赛、文艺汇演、主题班会等形式,抓好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进而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教会学生自强、感恩、励志。

  通过主题活动引领,每一位老师都有意识地利用上课或课余时间为学生“加油鼓劲”,并立足学生实际情况为他们树立学习规划和人生规划,班主任每周还组织一次“学生宣言”,让学生朗读榜样格言或励志文章来强化意志信念。

  让学生深受感触的还有“别人与我比父母,我与别人比明天”演讲比赛活动。他们把自己的成长故事、人生梦想、学习感言等写成文章,通过声情并茂的演讲,不仅坚定了信念,也感染了更多学生朝着目标努力前行。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是拔掉穷根、稳定脱贫的前提。

  对于包鸾中学而言,教育扶贫不仅要让学生有保障的上好学,还要纵深教育扶贫的形式,引导学生发展综合素养,树立人生理想,磨练奋斗精神。

  事实上,除了开展“别人与我比父母,我与别人比明天”主题活动外,该校还开展了“扶智励志 放飞青春”主题研学旅行活动,并注重感恩教育,结合教育扶贫行动让学生懂得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感恩父母、感恩教师。例如,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大手拉小手”的扶贫走访社会实践活动,到贫困户家中关心慰问,为贫困户家打扫清洁,活动结束后学生还要撰写扶贫走访心得,并举办“我的扶贫故事”征文比赛。

  让被帮扶者受益,让帮扶者传递,正是这样有温度、有厚度的行动,为包鸾中学的教育扶贫增添了最生动的注脚。

  如今,丰都县包鸾镇当地群众和学校的感情日益深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老百姓对学校的支持也越来越积极,绝大多数家长都选择把学生送到包鸾中学就读,这不仅是对学校教育的认可,也是对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坚信。

  文秀月 刘进 图片由丰都县包鸾中学提供

  链接》》

  “六张名片”看乡村教育绽放新颜

  乡村教育不仅关乎学生的成长,也关乎农村的发展,更关乎着国家的未来。

  办好乡村教育,让学生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栽培浸润,是切断贫困代际传播,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重要助推力。

  包鸾中学用情用智打磨“六张名片”,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每一张“名片”背后都镌刻着立德树人的初心和办好乡村教育的坚守。

  ●名片一:校园文化

  以“立学为本、治学报国”为宗旨,扎根乡村的包鸾中学积极打造“朴素教育”文化,并全方位、多角度地实践学校核心文化,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举止文雅、行为儒雅、品格高雅的“三雅”行为文化,民主、和谐、高效的课堂文化,多元并举的课程文化、整洁优雅的环境文化等,将文化渗透到方方面面。

  ●名片二:养成教育

  以“举止文雅、行为儒雅、品格高雅”的“三雅”朴素德育为载体,包鸾中学着力强化学生养成教育,把养成教育做成一种文化,做到“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管理”,形成了丰富有效的德育课程体系,并坚持一日四项活动、师生大谈心活动、德育讲坛活动等系列化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丰富了德育内涵。

  ●名片三:课堂教学

  以生为本,包鸾中学创造性地开设了学习课程,从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并让学生介入教师教学评价,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学评教,倒逼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还打造出“闭环式教学流程”,创生出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学生个性化作业等新的教学形态,教学质量一直位于全县初中教育前列。

  ●名片四:课程建设

  以“入世的教、出世的育”为课程理念,包鸾中学构建出“朴素校本”课程体系,因地制宜在校本课程设置上分为“学与教、耕与读、术与道”3个板块,并相应开发多种校本课程,比如英语作文、快速记忆、毛衣编织、小木工、围棋、书法等40门课程,使学校焕发出办学生机,也促进了学生个性而全面的发展。

  ●名片五:校本研训

  以师为根,在打造新时代教师队伍中,包鸾中学进行了“四步三维”主题式合作研修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抓住“项目分析”、“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跟踪”4个重要步骤,精心设计“理论引领、实践操作、评价跟踪”的三维课程,这种强调体验实践、互动合作的培训模式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名片六:智慧校园

  以被市教委确定为丰都县3个智慧校园试点学校之一为契机,包鸾中学积极展开“互联网+教育”探索,引入阅卷系统、网络云平台,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使教师的备课、上课和学生的预习反馈检测等过程可视化、数据化,力争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智慧校园新范式。

  观点》》

  用教育为贫困乡村斩断穷根

  作为一所扎根农村的学校,我们所面对的是每个农村家庭的希望和将来,更是这个社会的希望和将来。要办好学校必须依靠群众、服务百姓,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乡村振兴斩断穷根,我们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着力建设一所理念先进、设施齐备、质量领先的现代化农村中学,有效破解城乡教育的发展不均衡的难题。同时我们承担起推动全镇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向广大群众传播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纪意识、安全生产与文明风尚,传递了正能量。从党的十九大到全国教育大会、全市教育大会的召开,无不启示着新时代下教育创新改革的必然性。办好学校、成就老师、幸福孩子、温暖家庭是我们最大的责任,我们将继续办好优质教育惠民,帮助更多农村学子和家庭实现梦想。

  ——丰都县包鸾中学校长 陶鸿钢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