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城口 农文旅融合促进全域旅游大发展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05-28 06:58:26 | 编辑:李平

  

  亢谷漂流 摄/余文斌

  黄安坝 摄/张昌军

  北屏空河

  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 摄/包兵

  亢谷巴渝民宿

  城口地处大巴山腹地、重庆市最北端,境内最高海拔2686米,最低海拔481米,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

  城口总体森林覆盖率68.3%和县城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长期保持重庆市第一,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拥有全国首个“中国生态气候明珠”、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荣誉称号,是西部唯一“中国老年人宜居宜游县”。

  “城口是重庆重要的旅游资源大县,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城口最大的潜力。”城口县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城口县致力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现在,中国大巴山“心灵牧场·养生天堂”深入人心,消夏养生节、秋季彩叶节成为城口的靓丽名片。

  资源富集

  旅游休闲度假理想场所

  城口处于秦岭以南、长江以北的南北气候分界线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显著的山区立体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3.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3.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2.8℃,春季回暖较快,夏季雨热同季,秋季天高露浓。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湿度适中,风速较小,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城口县相关负责人介绍,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城口形成了独特的天空颜色及云海、霞光、曙暮光、彩虹、彩叶、烟雨、积雪、冰凌、雾凇、雨凇等许多美丽的气象景观,其中秋季彩叶和冬季冰雪更具盛名。同时,城口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中国南方最大的高山草场,有物种繁多的珍稀动植物资源,有典型的高山湖泊群,有富有激情的任河、前河漂流。“2013年9月,城口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为‘中国生态气候明珠’。”

  逶迤连绵的巴山群峰,青翠茂密的原始森林,纵横遍布的流泉飞瀑,清新秀美的巴山春野,凉爽宜人的巴山夏风,五彩缤纷的巴山秋叶,苍茫无际的巴山冬雪,是旅游者回归大自然、放牧心灵、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目前,这里绝大部分旅游资源均处在未开发或初级开发阶段,且保护较好,是“重庆旅游最后一块净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极大。

  “城口红色历史文化也很深厚。”城口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口是连接川陕渝三省市的革命老区,拥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城口县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红三十三军旧址,全县总共有31处典型的红军革命遗址、旧址,红色旅游发展潜力大。

  此外,城口民俗文化悠久古朴。城口秉承巴蜀文化传统,受三秦文化、楚天文化熏陶,是一个巴文化、巫文化、盐文化、药文化等多元文化荟萃之地。流传至今运用最多的是山歌、民间故事、花鼓、狮子舞、钱棍舞、彩船舞、锣鼓、孝歌等,独特的民俗文化给城口带来一种古朴神秘的色彩。

  2012年,城口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钱棍舞之乡”。2014年,城口被命名为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特色旅游

  “一心两带多片”全域发展

  5月17日,在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 城口县人民政府与重庆海亚集团实业有限公司(简称“海亚集团”) 正式签约,海亚集团投资50亿元打造九重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项目。

  九重山最高海拔2471米,最低海拔705米,是集自然景观和民风民俗等为一体的山岳型自然风景区,由九重山、卧龙草场和四十八个青草塘三大景区组成,森林覆盖率达85%,境内现已知的野生动物248种、野生植物566种。

  据介绍,该项目将打造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扶贫实验区、大巴山生态旅游首选地。

  “打造‘一心两带多片’特色旅游产品。”城口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发展全域旅游,以县城为核心,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秦巴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依托红军小镇完善县城旅游集散中心功能,依托土城老街、滨江公园布局城市休闲街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大巴山特色生态城;以亢谷为核心,结合“旅游+康养”业态创新,以“巴山原乡”为主题,以亢家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亢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为主要抓手,打造东北部“巴山原乡”人文、康养特色旅游带;以九重山为核心,打响九重山、巴山湖两块国家级牌子,以加快九重山国家5A级景区创建为重点,打造西南部“天地九重”山水、体验特色旅游带;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多片发展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构建旅游目的地支撑体系。

  城口县东安镇兴田村亢谷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但这里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达91.8%,海拔在1200—2300米之间,立体型气候明显,常年平均气温约12℃,平均湿度85%左右,宜居宜游。

  2012年,城口县在兴田村启动了亢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逐步布局休闲、观光、游乐设施,2016年亢谷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亢谷景区为依托,凭借夏季的凉爽、秋季的彩叶和冬季的雪景,东安镇在兴田村发展起了乡村旅游。2018年,兴田村接待游客逾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0余万元。

  全市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重庆城口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重庆清凉胜地黄安坝、中国亢谷、九重花岭、夜雨湖、秋池…….近年来,城口县打造了一大批生态旅游景区,成功创建部级美丽乡村2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个,特色民居村1个;并围绕春季踏青赏花、夏季避暑纳凉、秋季农事彩叶和冬季民俗年节,打造出4条休闲农业精品景点线路。

  九重山、黄安坝先后被列为“重庆最美的森林”“重庆最美的草地”,亢谷被评为“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 城口县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红军战场遗址被列入重庆重点建设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城口荣获“亚洲金旅奖·大中华区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称号。

  住得舒适

  建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

  随着盛夏的到来,厚坪乡龙盘村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也将建成投用。这是城口县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风貌、统一监管、统一基础设施”、“分户建设”的“五统一分”工作模式聚力打造的大巴山森林人家(乡村旅游)集群建设模板。

  9年前,城口旅游市场接待能力基本为零。2011年,县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大巴山森林人家”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把提升大巴山森林人家(农家乐)数量作为当时旅游发展的最大任务,制定发展目标、颁布管理办法,提供多种政策支持,极大的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到2016年,全县大巴山森林人家发展到1200家,初步满足了乡村旅游接待的需要。

  “引导集群发展,推动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口县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城口县因时制宜确定了“重点景区+乡村旅游集群片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成立了1000万元融资担保基金,全力引导政策性投资、社会资本、银行资本向大巴山森林人家(乡村旅游)集群片区聚集,力争到2020年在全县范围内高标准建成5-8个大巴山森林人家(乡村旅游)集群片区。“逐步构建业态丰富、各具特色、差异互补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10多个部门,历经近二十天时间摸底调查,按照“交通便捷、用地充分、山水灵动、气候适宜”的原则, 形成了内容详实的调研报告,创新提出了“景区带动类”“农业观光类”“农趣体验类”“民俗文化类”“农家生活类”“休闲度假类”“滨水活动类”“森林康养类”“避暑纳凉类”等多种类型的大巴山森林人家(乡村旅游)集群片区进行差异性布局。

  据介绍,河鱼两扇门集群片区主要采用当地的毛石、夯土和玻璃为建材,组合形成几何状的建筑形态;双河天星集群片区采用川东民居建筑风格,选用当地木质和毛石为主要建材,每家每户设独立院落,采用退台式布局形成建筑组团;沿河迎红集群片区运用本地的土墙、竹墙、木板房、石板房、小青瓦和茅草元素,将当地竹元素融入到建筑和食材当中,打造竹主题特色村等。

  截止2018年底,厚坪龙盘、岚天岚溪、巴山坪上3个大巴山森林人家(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已初具雏形,全县大巴山森林人家达1500余家,接待床位2万余张,带动了7000余户贫困户(15000余贫困人口)通过务工、就地农产品销售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2019年还将启动河鱼两扇门、周溪九龙坪、双河天星三个大巴山森林人家(乡村旅游)集群片区的实质性建设。

  挖掘潜力

  农文旅融合延伸附加值

  去年8月,城口县河鱼乡平溪村游客中心上演了一台城口县首台实景剧《山恋·河鱼》。该剧借河鱼乡流传的“金牛与如玉”爱情故事为原型创作而成,展示了河鱼乡的农耕文化与乡土人情,同时表达了河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山清水秀的避暑纳凉地变得也有了文化味。”近年来,河鱼乡围绕绿色有机农业挖掘农耕文化,建设传统榨油坊、农事体验场、传统农具展示厅,成功打造3A级农耕文化体验园景区,连续四届举办农耕文化旅游节庆。“通过挖掘提炼,促进了文化旅游紧密结合。”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城口最大的潜力。去年以来,城口县深挖大巴山文化,发挥大巴山传统民风民情民俗独特魅力,利用好土法造纸、山神漆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景区文化植入和业态布局,深度挖掘传统建筑、服饰、礼仪、原始崇拜等魅力,充分展现大巴山的地理风貌、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特色,培育大巴山文化品牌;同时注重本土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提升,提升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价值链,促进大巴山文化与农旅、农商深度融合;并围绕红军精神挖掘红色资源,策划包装红色创作主题,传承弘扬优秀革命历史,持续挖掘红色文化;用好用活生态资源优势,开发生态文化、竹木文化、茶文化、湿地文化产品以及创意农业、创意园林等绿色景观,打造摄影、影视、文学、写生取材地,积极培育生态文化。

  高观镇的山上有成片的竹林,河里有星罗棋布的石头。过去,竹林和石头没怎么利用。去年,高观镇成立了半山工艺扶贫车间,通过设计研发,把石头、竹子做成了手工艺品。贫困户李书福现在每月可实现稳定增收3000元左右。他说,没想到石头沾上文化也能变成钱。

  “既抓文创产品研发,又培育特色旅游农副产品。”城口县农委负责人介绍,城口拥有城口老腊肉、城口山地鸡、鸡鸣茶、山神漆器、核桃、野生山核桃油、板栗、中药材、野生菌类、蜂蜜、猕猴桃、海百合化石(4.3亿年前的海洋古生物化石)等一系列特色旅游商品。“城口还是‘中国核桃之乡’和‘中国板栗之乡’。”

  截止目前“三品一标”有效认证7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49个,产地认定34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50多种农产品通过有机认证,极大的延伸了旅游产业附加值。

  刘茂娇 刘钦 图片除署名外由城口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