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江津 全力打造永不散场的人才荟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05-16 07:35:54 | 编辑:李平

  江津举办各类技能比赛,培育“津工津匠”

  江津区2018年企事业单位北京大学专场招聘会

  山朕科技技术工人进行机器人程序和电机设计调试

  江津有多所中职院校,在校人数超2.2万人

  辖区7所高校每年为江津输送大量高素质人才

  蓬勃发展的江津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江津,这座传承与创新互相交织的城市,历史名人层出不穷,自古以来便是人才汇聚之地。

  近年来,江津抢抓“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加快推进人才强区建设,深入实施“津鹰计划”,制定落实吸附力强、含金量高的人才激励政策,搭建多样化、特色化的创新创业平台,实施系列重大人才项目,着力汇聚天下英才,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到2021年,着力实现全区各类人才素质全面提升,总量达到22万人,真正为江津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人才集聚优势日益显现

  “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江津区相关负责人认为,江津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集聚优势。

  首先,江津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吸引人才集聚。江津位于重庆主城南部,毗邻四川合江县和贵州习水县,有200平方公里的区域在重庆二环周边,境内有长江黄金水道127公里,绕城高速、三环高速、渝泸高速、江习高速和成渝、渝黔铁路在此交汇,拥有珞璜长江枢纽港和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水公铁”联运交通优势明显。随着主城区与渝西片区一体化发展和轨道交通五号线、渝昆高铁、合璧津高速等交通大动脉推进建设,人才、资本、技术将持续涌入江津。

  其次,江津坚实的产业基础集聚了数量庞大的产业技术人才。江津是全市工业大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拥有重庆第三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江津综合保税区,以双福、德感、珞璜、白沙4个工业园为核心的区域,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313亿元。显著的工业产业优势集聚了研发人才、企业工程师、技能人才等一大批产业人才,队伍数量已突破30万人。

  此外,江津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资源丰富。目前,已有重庆交通大学等7所高校,在校青年大学生突破6万人,被誉为重庆“第二大学城”。为集约化管理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在江津的高校组建科技创新人才联盟,形成了高校、企业和政府“三方联动”的区域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模式。同时,江津还有首批国家中职示范学校——重庆工商学校,以及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等多所中职学校,在校学生达到2.2万余人。

  像江津这样同时拥有如此规模的产业技术人才、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在全市极为少见,他们正为江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出台人才新政引才育才

  5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与江津区中医院签署“石学敏院士专家工作站合作建站协议”。

  在此前,渝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企业、高校创建了4个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先后引进5名院士,有力提升用人单位的科研水平。

  多名院士为何钟情于江津?这与江津区大力实施“津鹰计划”,尊才、爱才、重才密不可分。近年来,江津区围绕“津鹰计划”,出台和落实“1+6+N”系列人才政策:“1”就是制定“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实施方案”;“6”就是出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6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N”就是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等10余个比较优势强的配套政策文件。

  同时,江津区全面实施“双招双引”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等重大人才项目,坚持“招才与招商并举、引智与引资并重”,多措并举汇聚各方英才,取得了较好成效。2018年,通过区委主要领导率队赴高校上门揽才、面向全国选拔人才等方式招才引智,引进优秀青年人才1650名,其中博士、硕士450名,柔性引进专家110名。

  按照规划,到2021年,江津区将遴选1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育25个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引进300名国(境)外专家;培养引进2000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定向培养100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7年起,江津还设立了每年不低于1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十三五”期间将投入不低于10亿元的科技创新激励扶持基金,为加大人才的引进、培育和服务提供了资金保障。

  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明确,引进顶尖人才,最高可享受1000万元安家补助;引进急需紧缺博士最高可享受200万元安家补助、5000元/月人才激励金、最高30万元的购房补贴……

  2018年,江津围绕这一系列政策,已在创新创业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等领域,兑现了各类人才奖励补助总金额近3000万元。

  在校企合作方面,江津主动适应产业集群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培育了中国西部最大的跨区域、跨行业的重庆工商职业教育集团,其集团化办学模式更被教育部作为全国7个典型模式之一向全国推广。此外,依托重庆江南职业学校,成立了全国首个农民就业创业培训集团,年均社会培训达1.2万人次。从2010年至今,江津职业院校已累计向区内工业企业输送技工超过6万人,培训产业工人超过3万人次。

  截至目前,江津全区人才队伍总量已突破18万人,正成为优秀人才的向往之地、集聚之地、创业之地。

  形成“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生态

  仅仅有政策和资金奖励扶持还不够,江津区还在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加强人才服务等方面着力,加快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近日,初中学历的焊接工人李功敬获评江津区级高层次人才,并获每年6000元的人才激励金。江津区高层次人才评审小组通过综合研判,认为“他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焊接工人,但其在焊接技艺上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是大家学习的楷模,符合高层次人才的有关标准”。李功敬高层次人才的评定过程,也是江津区改革人才评价机制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2018年以来,江津区以高层次人才评价为突破口,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将是否具有真才实学、能否在所从事领域发挥重要骨干作用等实际能力和业绩作为人才的重要评价标准。获评的342名区级高层次人才中,既有从事科技研发的清华大学博士,也有工厂一线的技术工人。

  对这些人才,江津区加强政治引领服务,全面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明确25名党员区领导直接联系服务专家,协调解决专家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定期开展走访慰问等活动。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父母养老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便利,从经济待遇、社会地位、价值体现等方面尽心竭力做好保障服务。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下一步,江津区将持续深入实施“津鹰计划”,进一步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不断优化人才干事创业的环境,真正以人才优势支撑起江津区的创新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全力推动江津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李耀辉 图片由江津区委宣传部提供

  咨询电话 023-47272805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