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庆 > 正文
云物智联更懂生活 把握万物互联时代新机遇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05-15 06:29:55 | 记者:申晓佳 黄光红 张亦筑 实习生 董豪 | 编辑:李平

  五月十四日,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二○一九中国云计算和物联网大会现场。本版图片均由首席记者谢智强摄

  人物简介

  布赖恩·大卫·约瑟夫森(Brian David Josephson),1940年1月生,英国物理学家,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因其在超导现象和量子穿隧效应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闻名于世。1973年,凭借“约瑟夫森效应”的相关研究,他与另外2位科学家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梅宏

  何友

  王彦丹

  李培根

  徐晓兰

  刘松

  云计算、物联网蓬勃兴起,智能驾驶、无人支付、智慧医疗等新技术新应用加速落地,新产业带动新发展形成新市场,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时代正在到来。

  云物智联的渐行渐近,不断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昨天开幕的2019中国云计算和物联网大会(以下简称云物大会)上,诺贝尔奖获得者布赖恩·大卫·约瑟夫森、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等专家学者,围绕云计算和物联网的产业发展、融合趋势、研究应用等展开研讨,从技术、产业、生活等诸多方面,带领我们走进美好的智慧生活。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布赖恩·大卫·约瑟夫森:

  云计算和物联网让生活更方便和舒适

  “其实我平时不太上网,使用最多的互联网产品是电子邮件。”

  5月14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布赖恩·大卫·约瑟夫森(Brian David Josephson)应邀出席云物大会,并作主题演讲。他在接受采访时幽默地表示,自己和互联网“交集”不多,但相信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应用会让人们的生活更方便和舒适。

  在主题报告中,约瑟夫森还提出,通往物理学研究的路径是多样化的,引入符号学、化学、生物学等多学科视野,会为物理学带来更多的机遇。

  “在此,我想和各位分享我40年来研究的一些学术成果。”约瑟夫森在主题演讲中介绍,他在早期研究中,就曾将心理学等学科引入物理学领域。

  “有科学家认为,数学是通往物理学的路径。但我认为它不是唯一的路径。”约瑟夫森举例说,人体的各个器官是彼此独立的,但它们可以自发地、协调地工作,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机能。推而广之,我们使用的许多机械系统等,也由多个独立部分组成。借鉴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或许可以为物理学领域中系统的单元互联、动态协调等提供新的思路。

  “如果你们对某方面的科学观点有兴趣,可以进行延伸阅读,获取更多的知识。”约瑟夫森表示,吸收知识不必限于某一行业或学科,希望大家都能了解科学前沿动态和新的概念,保持知识的更新和进步。

  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

  “新一代信息技术极大推动了信息技术向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渗透,也开启了应用创新和面向应用的技术创新发展主线。”5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在云物大会上发表演讲时说。

  “大数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资源,蕴含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新思路。”梅宏认为,大数据应用还呈现出初级发展阶段特征,还处于一种尝试阶段,这也给信息技术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在他看来,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对大数据的存储、处理和传输,我们要建立在自主可控的云计算平台之上,必须提高我国云计算、大数据核心技术水平和自主可控能力。这也是国家启动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的原因。

  他介绍,国家启动该重点专项,是要形成自主可控的云计算和大数据系统解决方案、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在云计算与大数据重大设备、核心软件、支撑平台等方面突破一些关键技术;基本形成以自主云计算与大数据骨干企业为主题的产业生态体系、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集群;提升资源汇聚、数据收复、存储管理、分析挖掘、安全保障、按需服务等能力,实现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重点专项在人机交互、智能应用、核心软件、关键装备四个方面都设置了重点任务,实施两年多来,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他介绍,比如,在软件定义的云计算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提出了低熵云计算理论框架,指出了未来10年第三代云计算发展方向,也就是高品质云计算;建立了云OS生态体系,实现了与华为云、阿里云等典型云平台的对接。共申请专利451项,提交标准提案41项,部分成果已得到示范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友:

  大数据促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目前,中国工业正面临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将大数据融合到经营管理与生产运营过程中,促进制造企业向服务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友发表演讲时称。

  他说,工业大数据来源于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机器设备数据、工业信息化数据和产业链跨界数据。除了内部数据外,市场需求、市场变化、客户需求、竞争对手、国家政策等外部数据也是工业大数据的重要来源。

  “如何将数据统计分析的能力转变为大数据分析、预测和决策能力,促进传统工业升级改造和产业整合,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核心关键问题。”他表示。

  不过,他也坦言,工业大数据仍面临不少挑战,比如,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仍存在数据不足、数据信噪比低、数据分析难度高等问题;大数据给信息安全带来新挑战,加大了隐私泄漏风险,“黑客”若要发起攻击也有了更多机会,这些都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挑战。

  何友认为,工业大数据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工业大数据具有无限的潜力和机会,更有可能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我们需要用全新的大数据思维模式,开辟工业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途径。

  演讲中,何友还介绍了工业互联网在6个方面的应用:一是加速产品创新设计,二是产品故障诊断与预测,三是供应链的分析和优化,四是产品销售预测与大数据营销,五是生产计划与排程,六是产品质量管理与分析。

  中国电信云计算分公司CMO王彦丹:

  5G时代是云的时代将改变生产生活

  “云、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已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数字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上云’。即将到来的5G时代,将是云的时代,云可为5G创新赋能。”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计算分公司CMO(首席营销官)王彦丹在云物大会上发表演讲时认为。

  为什么这么说?王彦丹表示,无论是5G应用、5G核心网,还是5G主要目标客户,都需基于“云承载”。

  从4G到5G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核心网络架构的变革。未来,5G的核心网将全面云化。同时,从5G的应用和主要目标客户来看,有了云,才能更好地实现5G灵活组网的目标,更好地满足企业对5G的应用需求。未来,5G+云计算+人工智能+垂直行业,将催生很多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改变生产生活,为社会进步注入活力。

  比如,中国电信正通过“云+5G+边缘计算”的战略布局,承接国家“数字战略”。目前,基于天翼云等,中国电信可向公众客户和产业互联网提供各类创新应用。如白洋淀智慧水务、深圳无人机警务、雄安自动驾驶、杭州马拉松直播、成都5G公交环线等项目的成功实施,都是中国电信以云赋能5G试验网、有力支撑业务应用的生动实践。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

  靠数据驱动才能顺利推进智能制造

  “企业推进智能制造,需要数据驱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在云物大会上作报告时指出,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数据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说,要实现智能制造,离不开数据。数据与互联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分析制造过程中方方面面的数据,就可能发现影响制造质量的各种因素;掌握企业各种活动的相关数据,就能降低认识的不确定性。

  可以说,企业的一切过程、一切目标和一切事务,如设计、生产、管理等,都需要数据驱动。只有靠数据驱动,才能顺利推进智能制造。

  譬如,海尔依靠数据驱动,将用户的碎片化需求进行整合,使其研发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从过去的先有产品再找用户,转变为先有用户再研发产品。用户可以全流程参与海尔产品的设计、制造,从单纯的消费者变成了“产消者”。

  “但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像海尔一样意识到数据驱动的重要性。”

  对此,李培根建议,企业要转变观念,积极从数据中学习,从数据中提取知识,实现数据驱动。产品数据、运营数据、企业内部数据、供应商数据和价值链数据等各种各样的数据,都可以供企业挖掘利用。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

  用工业互联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智能化时代,企业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在云物大会上发表演讲时建议:发展工业互联网。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工业互联网则是这轮产业变革的重要基石。

  在她看来,工业互联网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能够进一步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智能化进程。

  其原因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核心支撑,向上对接工业优化应用,向下连接海量设备,承载着海量工业经验与知识模型,是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及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发展工业互联网,有利于企业提质、增效、降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

  徐晓兰介绍,目前,美国的微软、霍尼韦尔,德国的西门子,日本的日立等跨国企业,都在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其中,日本更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互联工业”,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

  在中国,已在工业互联网平台、IPv6建设及工业互联网应用等重点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工业互联网应用方面,部分企业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比如,河南航天智能工厂项目依靠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运营成本降低30%,机床主轴利用率提高50%,产品质量合格率提高15%,操作工人减少60%,能源利用率提高15%;东方国信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于钢铁冶炼行业,可提升冶炼效率10%,提高铁水质量稳定性20%,降低单座高炉年运行成本2400万元。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

  未来10年将迎来产业互联网大发展

  “大科学、大技术、大产业、大社会已经进入大交叉时代。”5月14日,在云物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以《迈向智能化的数字经济》为题进行了分享。

  他表示,互联网及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都将成为基础设施,“只有网络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基础设施,成为随时都可获取的资源,我们才能在这样的大平台上构筑数字经济。”

  在他看来,如果过去10年是以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作为基础设施,把人和商品连接起来,带来以App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大发展。那么未来10年,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将共同构成新的技术环境,数字技术和物理世界会进一步融合,推动实体经济的产业变革,从而迎来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产业互联网大发展。

  “一切智能皆服务,边缘智能无处不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无缝融合,这是全球智能科技热点,也是未来发展趋势。”他说,在此背景下,中国将迎来非常难得的创新发展机遇。

  本报记者 申晓佳 黄光红 张亦筑 实习生 董豪 采写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