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消费扶贫,唯有共赢才能走得更远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04-19 06:31:03 | 编辑:李平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组织消费扶贫,加大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就业,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工作岗位。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乡村,一头连着消费市场,通过市场机制把社会力量动员到扶贫中来。本期众议,我们摘编了几篇来稿,一起探讨如何让消费扶贫发挥更大作用。

——编者

以市场为导向

方桂琴

从最开始的驻村干部、游客自发购买贫困户的农副产品,到机关、企业有组织地帮助贫困户解决农副产品的销路,再到常态化、规模化的消费扶贫,这一扶贫新方式正逐渐从慈善活动演变成市场行为。

随着消费扶贫的模式深入人心,消费扶贫的参与群体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交易平台不断升级,服务保障不断完善,消费扶贫之路越走越远。在消费扶贫模式下,消费者买到了称心如意的产品,贫困户解决了产品的销路,实现了一举多得。

消费扶贫不是简单的献爱心,本质上仍属于市场行为,还得按市场规律办事。更好发挥消费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助力作用,就要引导贫困户按照市场规则参与竞争,以质美价廉的产品赢得市场的认可。

激发内生动力

饶思锐

日前,重庆市潼南区启动消费扶贫活动,一大批带有乡土味的农家货吸引消费者线上抢购。相较于给钱、给政策的扶贫方式而言,消费扶贫通过打开农副产品的销路,帮助贫困户增收,让他们尝到生产变现的甜头,有利于提高其生产的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

当然,要让消费扶贫走得更远,还要解决广泛性和持久性的问题。把这种扶贫模式推而广之,一方面要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进来;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对接好各类商超企业和电商平台,助力贫困户的农副产品上架、上网,卖向全国。与此同时,也要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对接好物流平台,指导贫困户完善售后服务保障,从而增强消费者的黏性,让更多消费者成为回头客、常客。

让消费扶贫走得更远,关键是要做好贫困村、贫困户农副产品的供销对接。消费扶贫重在公益参与,需要以自愿为前提,如果为了追求短期扶贫效果而“揠苗助长”,搞指令销售、份额摊派,就会适得其反。只有产品过得硬、服务有保障、价格真实惠,买卖双方得利,这一扶贫模式才能更加深入、更加持久。

品质要有保证

汪世东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看一个产品是否值得购买,不仅仅取决于卖家是不是贫困户,还要看产品质量。

如果产品不失自身特色,又有质量保证,在各方参与和推动下,能够迅速打开市场,并且持续下去。比如重庆金溪镇逐渐将当地特色的羊肚菌、土鸡、香猪肉、秋葵等农产品进行统一包装标识,打造金溪山货品牌。

过去消费扶贫中不乏这样的情况:消费者碍于面子或者出于爱心,来购买贫困户的农产品。这当然是好事,但持续性要打个问号。如果产品质量出了问题,给消费者留下不良体验,更是砸了贫困乡村农副产品的招牌。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快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做好消费扶贫的品质服务监管。贫困户不能只图当前东西卖得出去,还要把质量和品牌放在第一位,树立良好口碑,形成长期效应。

补齐农村电商人才短板

隆炼

近年来,在社会化扶贫的大背景下,消费扶贫被更多的消费者认知和接受。但由于农村懂电商的人才匮乏、销售渠道有限,导致农产品进不了城、卖不出好价钱。部分人在试水农村电商时,因为对农副产品的生产销售经验不足、市场手段有限,弄得鼻青脸肿。种种因素导致许多农产品仍然养在深闺人未识,让想参与扶贫事业的消费者无从下手。

使消费扶贫实现长远发展,就要积极搭建“互联网+”快车,培养发展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让他们借助电商平台,把贫困户的产品供应和消费者的需求便捷有效地对接起来。只有找准双方的利益连接点,才能在共赢中走得更远。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