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从2018年度热词中读懂重庆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12-31 06:52:11 | 编辑:李平

编者按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重庆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巴渝大地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岁末年尾,总结过去经验,才能更好地汲取前进力量。为此,重庆日报通过盘点一系列热词,并进行深入剖析解读,为广大读者厘清2018年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脉络,提振精气神,让大家以更加昂扬自信的姿态走向2019年。

高质量发展,信心来自精准施策

单士兵

岁末年尾,盘点展望,需要聚焦经济发展。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要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就要对今年经济工作认真总结,理性分析,为科学谋划和推进明年工作提供思路。

2018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谋划实施“三大攻坚战”和“八项行动计划”,全市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向好、稳中有变、稳中促转”的态势,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通过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全市正在加快形成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化应用“三位一体”发展格局。

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精准施策,按照经济规律办事,通过狠抓落实,将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这就是今年重庆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支撑。

随着重庆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正确对待经济增速波动,正确对待经济结构调整,正确对待质量效益变化,就必须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看待经济发展不能短视,而要有长远眼光和辩证思维。今年重庆的各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结构性亮点,以及改革创新不断释放出来的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都说明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不动摇是理性的选择。

解决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关键就是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2018年,实施“三大攻坚战”和“八项行动计划”、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坚定不移发展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推动服务业发展等等,围绕这些工作,通过调整考核指挥棒,通过优化政策执行方式,精准施策,狠抓落实,为推进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比如,以“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为主题的首届智博会,种下了“智慧树”,开出了“智慧花”,已经成为重庆发展和城市形象的金字招牌。当前,重庆正在抓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趋势,不断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的创新,推动重庆制造向“重庆智造”“重庆创造”转变,让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在同频共振中融合发展。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这就是重庆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2019年,相信通过精准施策,真抓实干,重庆经济一定可以激发出更为强大的澎湃动力,不断为人们创造高品质生活。

乡村振兴,凝聚共享发展新合力

程正龙

从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到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在2018年,乡村振兴频频上头条,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热词。在巴渝大地,一个个振兴乡村的故事正在发生:剑桥女博士彭阳学成归国,回到家乡奉节发展脐橙,通过标准化种植、科学管理和市场化销售,打造现代农业新品牌,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渝北兴隆镇牛皇村广泛推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遏制大操大办,破除愚昧低俗,树立文明新风……

一年来,重庆坚持把农业农村摆在优先发展位置,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乡村振兴的政策持续加码、制度不断完善、资源不停集聚,形成了推动“三农”发展的强大合力。从村庄到田野,从山间到地头,从农民的精神面貌到干部的工作状态,从日常生活到发展环境,重庆乡村呈现出可喜的变化——农业越来越强,农村越来越美,农民越来越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往大里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具体到小里说,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到最为关键阶段,能否攻克坚中之坚,啃下“硬骨头”,是高质量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因此,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显得尤为重要。

乡村振兴为了谁、依靠谁?毫无疑问,乡村振兴为了农民、依靠农民、发展成果由农民共享,这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这也正是共享发展的题中之义。事实上,只有落实好共享发展理念,激发内生动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广大农民才能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梦想不会自动成真。要把重庆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就要在共享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下,广泛凝聚起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合力。具体来说,就是要继续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农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继续打好“乡情牌”“乡愁牌”“事业牌”,营造“近悦远来”环境,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继续做好“铸魂强根”,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继续保护好美丽山水田园,打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硬仗,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要继续推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倾斜,实施好党建强村工程,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积力所举无不胜,众智所为无不成。乡村振兴是一项长远之策、系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有贯彻落实好共享发展理念,切实把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农民主动和企业助力等各方面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就一定能让乡村振兴战略在重庆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一一实现。

高品质生活,增强民生福祉的落脚点

侯金亮

“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期间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正式提出了“高品质生活”的概念。如何创造高品质生活成为2018年重庆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指向和基本遵循。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2018年,重庆多措并举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年来,重庆组织实施了一批民生实事,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品质和城市风貌。比如,农村小康路建设,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主城区交通拥堵治理,公共停车场和步行系统建设,公共厕所建设,免费无线局域网建设,社区养老服务,建立医改便民长效机制等;进一步推进了审批服务便民化,公布了审批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目录清单,比如,“渝快办”上线后首批推出的群众最关心、最高频的服务事项就有300多项,得到市民普遍好评;主要环境指标持续改善,“重庆蓝”逐渐成为常态……

这些举措提高了群众的生活品质,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让广大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过去这一年,我市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就是得益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民生无小事,民生无易事。要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让民生工作更接地气、更通民意,多做暖人心、得人心的实事。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扎扎实实,要整巴适、不吹壳子。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改革的最好方式,就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不断将改革的力量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接下来,就要以极大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精准度,增强针对性,直面民生难点痛点堵点,直面深水区的风险与挑战,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把民生工作落到实处。

“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只有把握好民生这个永远不变的“指南针”,加强责任分工,一锤一锤钉钉子,一个一个抓落实,一件一件来解决,直到产生实际效果,我们就一定能在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征途中,绘就民生新图景,开创发展新局面。

城市提升,让市民生活更美好

张燕

2018年注定是属于重庆的一年。这一年,重庆经常登上新闻头条、社交软件热搜第一;接待游客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被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评为“全球十大发展最快旅游城市”第一名;入选2018最具文旅新引力城市十强。这一年,重庆成为了很多人的“向往之城”。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提升的目的就是让市民满意。重庆正在实施的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的重要举措。当前,全市通过实施城市综合管理提升等专项行动,从基础设施、城市管理、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让市民生活更美好。

美好生活离不开基础设施保障。城市是人们栖身之所,衣食住行,处处体现市民的获得感。以交通为例,近年来,重庆致力于打通网络型基础设施这个城市互联互通的主脉,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大力实施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三铁”融合,不断提高了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让市民生活更便利。

治理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精细化管理,是美好生活的必要前提。今年11月,我市出台了《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包括九大板块37项任务,对城市外在“颜值”、内在“品质”提升都作出了详细要求和安排。城市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整体布局的基础上,下足“绣花”功夫,注重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同步推进。对重庆而言,重点是要深化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不断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落实“马路办公”方式,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务。

生态美才能城市美,城市美才能生活美。重庆之美,美在山水。重庆立足山水资源禀赋,发挥立体优势,持续开展“碧水、蓝天、绿地、田园、宁静”五大环保行动,开展“两江四岸”整治提升,保护自然山水资源,提升山城江城魅力。到2020年,重庆要建成7条约160公里“清水绿岸”,约166平方公里次级河流流域面积达到海绵城市指标要求,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实现山清水秀城美。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美好生活离不开文化滋养。冯骥才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这里的记忆,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同质化是当前城市建设面临的共同难题。重庆要走出这个误区,就要既讲美学、又讲哲学,既有历史学家的思维、又有社会学家的眼光,把握城市发展的特色风格,传承巴渝优秀文化,做强做靓大都市国际旅游目的地,让城市宜居宜业宜游。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没有终点。我们要继续抓实各项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城市经济、生态、人文、生活品质,不断推动城市提升取得新进展,不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尺寸之功,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金钥匙”

亮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多积尺寸之功。一时间,“尺寸之功”一词成为两会热议的关键词,也成为贯穿2018年的热词。

尺寸之功虽然只有短短四个字,但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是新时代的党员干部立政德的标尺和镜鉴。

尺寸之功是艰苦奋斗精神的体现,也是持之以恒的担当,更是人民公仆的本色。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心中要有敬畏,知道什么是高压线、什么是红线、什么是底线,多积尺寸之功,经常防微杜渐,就能做到立根固本,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

2018年,全市上下把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入脑入心,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决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把正面的立起来,把反面的去掉,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干部状态焕然一新。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一年来,全市党员干部把积尺寸之功作为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在各领域涌现了一批优秀干部。比如,用生命兑现承诺的杨骅,带领困难群众披荆斩棘,彻底摆脱贫困的事迹感染很多人,也激励了很多人;被追授“时代楷模”称号的杨雪峰,从警21年,始终扎根基层、奋战一线,不仅执法公正,而且一心为群众排忧解难,被当地群众称为“暖警”;巫山县当阳乡红槽村原党支部书记、玉灵村“第一书记”严克美,是一名乡村振兴路上的青年先行者和实干者,她用智慧和力量带领乡亲父老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

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这些好干部的涌现,正是重庆政治生态好转的一种具体表现;正是重庆上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紧要任务的结果;正是党员干部们厚立从政之德,多积尺寸之功,“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干事的重要体现。

功之论尺寸,言功可累积也。当前,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我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而艰巨。全市党员干部,当催动奋进的步伐,找到前行的节奏,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历史的责任,敢于担当、主动作为。要不断提升思想境界、涵养浩然正气、塑造高尚品格,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经常用党性修养这把剪刀,剪除失志之念、失德之欲、失格之为。要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做到慎独慎微、慎始慎终,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细处严起,从小事实起,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当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

“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进入新时代,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全市党员干部只有重视并积累尺寸之功,自觉地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努力奋斗、接续奋斗、有效奋斗,才能收到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效果,才能交上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