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渝中 市政设施提档升级 城市更显气质魅力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12-18 07:49:04 | 编辑:李平

  

  菜九路人行护栏涂装后

  八一向阳隧道口棚架涂装及铭牌清洗后

  中兴路地通道整治后

  李子坝匝道整治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市政设施事关城市形象、品质,更直接关系到市民生活,需要在管理上精益求精与时俱进。

  今年以来,渝中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城市管理工作“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和“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的要求,以市政设施品质提升行动为抓手,在市政设施管理工作中不懈探索,统筹抓好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管理工作,让城市颜值更高、气质更佳,让人民群众在城市里生活得更便捷、更舒适。

  大城细管

  精心修缮和平隧道

  渝中区是重庆“母城”所在地,曾经有“九开八闭”17座城门。然而,历经数百年沧桑变迁,目前只有通远门还残留着一段古城墙。

  1947年,通远门和平隧道建成,成为贯通老重庆城内外公路的一条要道。时至今日,和平隧道历经数十载,仍然在发挥着重要的通行功能。但天长日久,隧道内结构表面风化粉化、水渍污渍较多,不仅影响美观,也给隧道内车辆行人安全带来了隐患。

  如何保护好和平隧道,使其在发挥交通通行作用同时又不致受损?

  在广泛征求文保、交通等部门意见基础上,今年4月,渝中区将其纳入全区市政设施品质提升项目之一,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隧道进行维护改造。

  为保护好古迹,同时避免交通拥堵,渝中区设施维管单位利用夜间仅有的6个小时精心修缮和平隧道,通过手持式电动工具对隧道基层结构表面进行打磨清理、对隧道墙体基层细微裂缝采用环氧树脂胶进行封堵嵌填。

  工程项目负责人介绍,环氧树脂胶为环保无污染胶,灌封固化后不易老化,具有耐高温、低温,热稳定性良好的优点,在防潮、防水、防尘、防腐蚀、耐臭氧、耐气候老化等方面的效果优异,可有效保护和平隧道免受潮气、汽车尾气对隧道带来的损害。

  目前,和平隧道维护改造工作已顺利完工,原貌依旧、病害无存。设施维管单位将进一步加强对和平隧道的维护管理,传承好母城文化,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

  精雕细琢

  让城市浮雕光彩重现

  近年来,作为外地游客来渝的必看景点,李子坝轻轨站“轻轨穿楼”引来无数游人啧啧称赞。与此同时,李子坝轻轨站旁的浮雕作品“岩之魂”,也吸引了游人们的目光。

  据介绍,“岩之魂”浮雕文化墙建于2001年,是由著名美术家、时任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江碧波设计。

  设计之初,为了让浮雕墙能够充分展现“岩之魂”的意境,在江碧波的设计方案中,整个浮雕是由天然矿石、陶瓷等10多种材料组合而成,不仅材料复杂,而且色彩多样。10多年来,该浮雕文化墙因常年饱受日晒雨淋,表面瓷砖暗淡无光,局部出现脱落现象,展示效果大打折扣。

  今年4月底,按照市、区各级领导对于提升热门景点旅游品质的相关工作要求,渝中区城管局组织人员启动了对李子坝文化墙容貌整治工程。通过规范搭设脚手架、布设安全防护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文化墙进行了清洗,修复墙面文字部分以及破损、脱落的瓷砖,对800余平方米的文化墙进行涂刷。其中,瓷砖涂刷工序最为复杂,共安排了7个班组同时进行作业,采用3道涂刷工艺加紧推进,由于涂刷施工受雨天影响,期间因连续下雨,文化墙被雨水浸泡,为保证涂刷质量和效果,项目组对雨水浸泡的部分进行重点涂刷。

  “这座文化墙从每个角度看都有不同的美。”一位从山东来渝的游客表示。如今,“岩之魂”浮雕墙经过翻新美化,又恢复了昔日的光彩,每天都吸引了不少游客拍照合影。

  借力新技术

  非开挖修补市政管网

  地下管网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保证城市功能整体正常运行的“地下生命线”。随着使用年限的不断增长,城市地下管网的各种病害也越来越多。过去,地下管道的常规修复手段是开挖修复,这种施工方式需要开挖路面占道施工,不仅影响交通,还会引起扬尘和噪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也很大。

  “现在,我们不用开挖施工,只需要做一个‘微创手术’,就能对城市地下管网进行修复,既缩短的施工期,又不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渝中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日,渝中区城管部门对嘉韵山水城小区附近创新性地采用CIPP非开挖修复技术,高效、环保地完成了城市排水管渠的管理维护。

  据介绍,嘉韵山水城排水管网改造工程难度极大,施工位置位于住宅小区内的断崖边,侧畔是嘉陵江,管道上是城市道路和小区建筑物,完全不具备开挖条件。此外,该工程还有修复管径大、线路长的难点,“一般的管道修复是30米-50米为一个管段,该工程的整段修复线路达150米,这在国内都很罕见。”

  此次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只利用管网检修口找到修补管网端口,通过在端口塞进涂有树脂的内衬软管,之后通过往管中灌水,利用水压将软管翻转送入地下管道,再经过设备对水进行加温,将水温升至85度,让内衬软管树脂硬化成型。

  工程负责人介绍,CIPP非开挖修复施工最早在欧洲等国运行,这种修复施工不需要开挖路面占道施工,扬尘和噪音都大大减少,同时将对周边交通影响降到了最低。相比传统修复方式动辄个数月的工期,采用非开挖新技术,加上施工前期处理,修复时间可控制在40天左右。

  提升品质

  智慧城管为市政设施赋能

  事实上,对和平隧道、岩之魂浮雕的修缮,以及采用新技术非开挖修补市政管网,只是渝中区不断提升市政设施品质的生动剪影。

  今年以来,渝中区城管部门优化项目时序,规范快捷推进全区市政设施品质提升工作。

  对道路隔离设施,该区主次干道栏杆以“蓝白相间”为基调,背街小巷及步道栏杆统一设置为灰色,完成全区10万余米隔离栏杆的提质改造;完成了84座城市桥梁容貌提升,累计涂装面积达26万平方米,打造舒适美观的通行环境;美化整治10座隧道、13座人行地通道、7座车行下穿道,累计整治面积达20万平方米,对隧道洞门墙体进行修复,处置渗水、干裂缝等问题,对隧道内拱顶涂刷环保型防火面漆,侧墙安装钢钙板,同步完善限高、限宽等标识牌,使城市隧道功能提升容貌换新。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还大力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在市政设施领域的应用,完成了解放碑地下环道无线WIFI覆盖工作,在主通道区域实现免费WIFI覆盖,为驶入地下环道的驾驶人员提供免费无线网络;推进智慧停车先行试点,将帝都车库20个车位纳入共享停车试点范围,并配合区国资公司选取了部分路内停车场进行智能化管理试点,努力构建渝中区智慧停车服务平台,逐步推进智慧停车工作。

  渝中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局已委托专业机构对全区排水管网基础数据进行普查,对泵站、雨水井、污水井等坐标和标高进行测量,并将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形成电子档案,下一步,该区将逐步推进物联网传感技术对全区排水管网的智能化管理。

  盛志信 图片由渝中区城市管理局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