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餐娱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商流行业话发展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12-18 07:34:53 | 编辑:李平

40年间,我市商贸流通领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和质量不断改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消费品零售市场规模发展迅速,重点流通企业销售不断扩大,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本报特邀我市商贸流通领域各行业协会代表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商贸流通业所取得的发展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展望。

小曲清香推动渝酒发展

重庆市酒类管理协会副秘书长、国家注册高级酿酒师、高级品酒师 高怀昌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酒类行业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发展成果。过去,从计划经济凭票供应半斤白酒,到如今消费者可根据自身喜好,各取所需,可以说市场供给完全饱和了市场的需求。

40年间,许多酒企经过大浪淘沙,留下了所有的精华,而小曲清香型白酒则是重庆市改革开放以来,首个获得国家标准的一款产品,并作为国家标准样酒参加国评,是国家评酒委员必须要了解的一款酒型。

其中,最具建树的企业当属江津酒厂(集团)有限公司,他们以小曲清香为代表,推动着渝酒的发展,不断开拓市场、创新产品、提升质量,让重庆人民乃至全国人民认识和了解到小曲清香白酒“清、雅、纯、净”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此外,重庆小曲清香白酒在创新和发展当中,江记酒庄是市场的开拓者,不但引领了清香白酒的未来,更以年轻化、时尚化、低度化来迎合广大消费者,驱动了下一代年轻人对白酒的了解。其产品更销售至20多个欧美国家,是重庆典型的小曲清香的代表。

未来,协会将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继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净化市场,提高产品质量,按照国家标准严格实施生产工艺,促进我市白酒市场的规范化、合格化、无差异化发展,使重庆酒类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

引导粮食流通行业经营放心粮油

重庆市粮油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杨龙德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粮食流通产业从计划经济、统购统销、凭票供应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开放市场,实现粮食供求平衡、丰年有余。

重庆是粮食产销平衡区,市粮油行业协会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努力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引导会员单位和粮食流通行业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保持默默奉献的无私情怀,“艰苦奋斗、勤俭办库”的光荣传统,“宁流千滴汗、不损一粒粮”的敬业精神,“手摸无灰、口吹无尘”的严谨要求,爱惜粮食,实干、博学、勤思、律己的崇高品德。

未来,将致力于夯实粮油产业基础,推进行业信用体系评价,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育“粮工巧匠”,提升粮食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经营放心粮油,让消费者在解决了吃饱以后,吃得健康、吃得营养、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百亿级调味品产业享誉全球

重庆市调味品协会秘书长 晏志华

“食在四川,味在重庆。”重庆调味品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名扬神州。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调味品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已从过去作坊式、传统手工式生产逐步朝着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据数据显示,我市调味品早已突破百亿,并占整个重庆食品工业产值约10%。

自重庆市调味品协会成立以来,长期致力于为企业服务,指导、引导企业发展,反映会员诉求,提供行业信息,组织技术培训和交流,维护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调味品行业迅速得以壮大。目前,重庆产的调味品在西南、西北、东北等市场已经达到了绝对的市场占有率。上海、广州等东、南部地区对麻辣食品的接受程度也逐年上升。

其中,重庆火锅不仅作为城市名片,火锅底料也是重庆调味品界最负盛名的代表,受到国内外市场广泛认可。例如红九九、周君记等龙头企业更将产品卖到了东南亚、英国、加拿大、美国等近10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不俗的销售成绩。

基于火锅底料的成功,各个调味品企业也积极发扬创新精神,不仅研发了川菜、渝菜系列复合调料,更创新了如烧鸡公、辣子鸡、水煮鱼、酸菜魚等符合大众口味的江湖菜系列复合调料,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

此外,我市调味品行业还实施按标准化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消除了无标产品,诞生了国家级驰名商标9家、中华老字号4家、重庆市著名商标30家、重庆老字号9家。同时,为实现250亿元产值的“十三五”规划目标,相继建立了石柱辣椒调味品基地、江津青花椒基地、涪陵榨菜基地的产业链,让人民能够吃上安全、放心、美味的调味品,满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品牌创新活力

重庆市糖果糕点行业协会名誉会长、高(特)级技师 车安吉

重庆糖果糕点的始创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因此,巴渝糖果糕点的产品古老而传统。

在改革开放40年中,我市糖果糕点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产品与西式的糕点互相竞争,在竞争中共存共赢,在竞争中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增加花色品种,从而形成了全行业争奇斗艳的局面,进一步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口味的消费者需求,活跃了市场,拉动了内需。

当前,在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行的影响下,我市糖果糕点行业至今依然保证了10%的递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将来,我们一定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大对重庆巴渝地方传统特色产品的重新发掘、整理和翻新,并在此基础上,汲取外地产品之精华,结合现代消费者口味,激发品牌创新活力,从而增加消费者对重庆特色产品的了解,带来更多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的记忆,使我市糖果糕点行业发展迈向新的台阶。

构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新格局

重庆市豆制品行业协会常务会长兼秘书长 章小平

豆制品——在改革开放前物资贫乏、缺菜少粮的那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地方政府只能把它作为副食品供应的重要补充,季节性地采取凭票定量供应,其计划经济的特征十分明显。到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重庆市辖的9区12县的豆制品全部由蔬菜系统清一色的国有企业生产经营,靠政府拨粮拨款维持和保障市场供应,行业发展和规模无从谈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副食品市场出现了购销两旺的可喜局面。在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中,一些嗅到了商机的民营豆制品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成长,充分满足了重庆餐桌豆制品的需求。

此外,在市豆制品协会和众多企业的推动下,兼具传承千年传统工艺和浓郁巴渝麻辣鲜香特色的休闲旅游小包装食品——重庆豆干也冲出盆地,畅销全国,部分产品还外销海外市场,使得我市豆制品行业多年来稳居全国前列。

回顾历史,没有祖国的改革开放,没有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革,没有民营经济的大发展,绝不会有今天重庆豆制品行业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新格局。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做大做强

重庆市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 曾宪林

改革开放40年,也是我市食品工业快速发展40年,我市食品工业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逐步发展壮大,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食品企业茁壮成长。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大大小小食品加工企业有2万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00多家,从业人员近30万人。截至2017年,食品行业总产值达1800多亿元。

40年间,除了传统产品不断提升品质、丰富品种外,传统的火锅底料、各类调料的工业化、以泡椒凤爪(翅)为代表的各类休闲食品崛起,已发展成为最具重庆特色的两大食品产品业,成为重庆作为美食之都的一张响亮的名片,结束了过去重庆食品产品规范较小、品种稀少、结构单一的落后状况。而且,食品加工水平逐步提高,正朝着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不断前进。如今,我市一些食品企业正加快技改和投入,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一些企业加工手段已经部分实现了智能化,并朝着全部智能化努力。

重庆食品要在未来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参与竞争,站稳脚跟,做大做强,一方面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营造促进食品民营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要扩大食品产业的增量,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引进一批有市场、有品牌、有竞争力的企业,尽快加大重庆食品产品规范,不断开发出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的产品,培育出一批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

创新零售业态,创造高品质生活

重庆市零售商协会秘书长 刘争鸣

中国零售业是改革开放最活跃的行业。它由原来的计划固定体制发展为国有、个体、私营、外资、合资、股份制等多种混合经济相互交融的行业,是改革开放成果最显著的行业,是最能体现经济体制转型的行业。

40年间,我市零售业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由单一落后的单体门市模式,发展为各种新型百货商场、各种专卖店和体验店、各型超市(大型、中小型、便民店)、购物中心、电子商务、线上线下以及各种业态为一体的消费购物广场,可谓是百花齐放。其中,最大的表现是我们在生活品质、生活休养、生活追求上所发生的种种变化。而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甚至让百年发达国家羡慕嫉妒。

对于零售行业未来的发展,首先是在百花齐放中选择适合我国生长的业态,并把它完善,在创新零售业态的同时,进一步让新业态落地生根发芽成长,让它成长为老百姓喜欢的、有特点的、通风的浓荫大树。其次,培养优质的零售企业,成为零售行业的中间力量。比如德国的麦德龙、瑞典的宜家家居、法国的家乐福等。最后,围绕永远的顾客理念,应用好新科技手段,以性价比为杠杆,以时尚、卫生、方便、快捷现代消费理念为引导,改变售卖方式,让消费者喜爱。

继续发挥民营经济在商品市场转型升级中的主导作用

重庆市商品交易市场协会秘书长 朱吉华

改革开放初期,重庆没有真正意义的商品市场,人们所接触的只是沿街而设的集贸市场。到80年代末逐渐形成的少数专业市场,也几乎全部姓“公”,为国企或政府部门所掌控。直辖后,重庆商品市场进入大发展时期,民营资本也开始冲破体制的藩篱,全面出击各类市场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形成了以民营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实现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全市市场总数达到2100多家,交易总额突破6000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其中,民营市场占比达到80%以上,涵盖生产资料、工业消费品及农产品等各个市场领域,全市15家百亿级市场,民企就占了12家,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发展主力军。

重庆商品交易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传统“三现”交易到现代展贸一体、线上线下融合,在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满足消费、活跃流通以及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既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也得益于民营市场主体所作出的努力与奉献。当前,重庆商品市场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更需要继续发挥民营市场主体的主导作用,继续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在新一轮市场发展中有更为出色的表现,并得到更大的发展。

汪正炜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