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乡村振兴 山沟沟也能飞出金凤凰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8-22 06:18:51 | 编辑:李平

渔沙新农村集中居民点

茶园建设

发展山羊养殖

电商平台建设

边远、闭塞、贫困,这是过去巫溪县红池坝镇的写照。

红池坝镇地处巫溪西陲,是距离县城最远的乡镇,全镇的出境路只有3条且都弯多路窄。该镇有9个贫困村,建卡贫户达到1344户,贫困发生率高达26%。

一个山沟沟里的贫困乡镇如何改写命运?

乘着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深入实施的春风,红池坝镇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环境,聚焦收入越线大力推进产业就业扶贫,聚焦社会治理创新提升乡镇发展内涵,演绎出幸福的“变形记”,让山沟沟也能飞出金凤凰。

1 关键词:环境之变

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农村也有向往生活

向往的生活是什么?如今现代都市人对农村生活更加向往,平淡而朴实的农村有着它独特的美,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历史文化。

然而,对于居住在贫困乡镇的人来说,他们所向往的生活是条件更好的住房,是出门便捷的交通,是完善公用设施设备……农村人居环境决定了村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也决定了这里是不是真的能够生成令人向往的生活。

为改善人居环境,红池坝镇作出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首先是聚焦住房保障,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专题研究制定《农村住房改善实施方案》。

据了解,目前,红池坝镇正在实施D级危房改造83户、C级危房改造300户,拆除“阴阳房”旧房670户,完成生态扶贫异地搬迁247人。按照“统征、统规、统建”原则,该镇启动了茶园集中安置市级示范点及茶山、龙台2个村级集中居民点建设,并按照“统一规划、农户自建”原则,开建5户联建微型居民点5个。

农村住房改善需要有魄力,同时更需要做到精细化。对于红池坝镇来说,要改善就必须连厕所、厨房、畜禽圈舍、线路等都不能放过。

以“切实消除农房安全隐患、完善居住功能、提升农村整体形象”为目标,红池坝镇实施了包括改厕、改厨、改圈、改线、改立面,庭院整治、入户便道及排水沟整治,C、D级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

“缺啥补啥、应改尽改”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如今农村卫生改厕与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农民新村建设、沼气池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传统畜禽圈舍实现了粪便自流入池,强、弱电线及室内线路也得到了清理,甚至屋顶、外墙面、门窗也焕然一新……

“改房子还有补助,这是以前想都没想过的。”村民王大爷高兴地说,“我们改了排水沟有1000元的补助,其它的也有补,自己出小钱,政府出大钱。”

除了改善住房环境外,红池坝镇还有力推进了全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段时间以来,该镇已建成投用茶园、铁岭2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开工建设5个村文化阵地、10个村体育阵地,完成12个村广播村村响工程。与此同时,该镇正加快贯通“一横一纵”主干公路,实施省道升级改造,全面启动50公里人行便道、46公里“四好农村路”、6条道路波形防护栏建设,并加快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城镇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小河场镇外立面及管线整治工程和“羽圣春居”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市级示范片建设。

2 关键词:产业之变

特色产业多箭齐发,农民荷包鼓了笑容多了

“我们把土蜂蜜拿到网上去卖,卖得还挺不错。”村民张淑琴乐呵呵地说,“我们提供产品有专门的人帮我们卖,一点也不愁销路,再过几个月我们还要准备一些腊肉去卖,今年肯定可以过个好年。”

自从培育了“红池·中岗原”这个电商品牌后,还有不少像张淑琴一样的村民找到了致富之路。红池坝镇建起农产品集配中心和13个村电商服务站点,今年以来已实现在线销售茶叶、土蜂蜜、腊肉等特色农产品4005件、16.09万元。

事实上,网上销售农产品只是红池坝镇农业崛起的一个缩影。

以农业为基础发展特色产业,红池坝镇的产业链条更加丰富,最重要的是村民因此荷包鼓了、笑容多了,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强了。

为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红池坝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该镇实际,专门研究制定《红池坝镇特色产业扶持办法(2018-2020)》,将全镇粮经作物种植比由现在的7:3调整为4:6。同时抓好“粮改饲”、“荒改草”、“坡改林”等畜禽载养工程,计划到2020年发展中蜂1万群,养殖山羊(黄牛)3万只(头)。

要实现产业兴旺,招商引资也要跟上步伐。

对此,红池坝镇多方引进和就近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成功引入蜂谷美地、黄阳坝养殖公司、建忠农业、新一佳农业、鑫序农业等市县龙头企业,积极与永川君山茶叶、栋福生态农业等龙头企业洽谈合作,扶持壮大龙鼎茶叶、新茗茶叶、金醇酒厂等本地企业,探索出“龙头带动、产销对接”的模式。

例如,为了推进中蜂产业发展,红池坝镇与蜂谷美地公司合作,实行“公司投资、技术保障、农户寄养、利益共享,分糖分钱不分蜂”的中蜂养殖新模式。也就是说,公司免费向村民提供蜂箱和蜂群,并派遣技术人员定期对蜂群进行管理,村民负责蜂群日常看护,蜂蜜、花粉等蜂产品收获后现场分配。

又如,为了扩大黄牛的养殖规模,红池坝镇推行了“送牛入托”形式,合作公司建设集中育肥栏,村民可以购送牛犊给公司进行集中托管饲养,育肥后统一销售,一头牛售出后村民能拿到纯收益1500元以上。

目前,红池坝镇还引入了多个蔬菜专业合作联社,并启动1万亩茶叶、1万亩经果、1万亩马铃薯(蔬菜)、1万群中蜂,新增1万亩中药材、I万只山羊(黄牛)“6个万级”产业建设,令更多村民能够从多种特色产业中提高收入。

3 关键词:治理之变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激活乡镇发展活力

推动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既可以补齐民生“短板”,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特别是对于红池坝镇这样的边远镇来讲,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更是当务之急。可以这样说,村民的幸福感就是从更好的社会治理中产生。

社会治理要敢闯新路。一方面,红池坝镇组建起“乡村振兴互助会”,在村(社区)两委领导下,协同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关心关爱“三留守”人员、参与基层社会事务治理。

目前,全镇已成立乡村振兴互助会13个,推选互助会成员282名。

另一方面,该镇还建立起村(社区)事务联席会议机制,但凡涉及村(社区)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政策落实、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等,都要由村(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牵头,乡村振兴互助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成员共同参与商议决策。

这种以“村(社区)党支部为核心、村(居)委会负责、乡村振兴互助会等协同、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支持”的共治模式,既加强了村支两委工作的监督,促进决策公开透明,又增强群众的理解和认同,不断融洽党群、干群关系。

创新的同时,红池镇也深入思考着如何提升村民的自治能力,如何让村民从社会治理中有所获等问题,并用一系列群众性创建活动作出应答。

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讲习所”中,农业技术专家、法律工作者、产业致富能人等用培训会、院坝会等形式,向群众宣讲党的扶贫政策、法律法规、种养植(殖)技术、文明礼仪和传统美德。

在“乡贤明德堂”中,村民矛盾由互助会代表同村(社区)综治专干共同调解,矛盾双方公开陈述、现场评理,乡情和道德的力量将矛盾一一化解。

在各类文体活动中,村民组成乡村文艺队,以山歌会、故事会、太极拳、坝坝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还有孝爱敬老“四个一”行动,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推选脱贫致富、孝老敬老、勤奋少年等先进典型活动等。通过创新社会治理,红池坝镇正在形成以自治为基础、共治为主体、德治为支撑、法治为保障的乡村社区治理新格局。

聚焦》》

精准发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贫困地区的禀赋条件有所差异,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也各不相同,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才是真正的精准扶贫。对于红池坝镇来讲,要丢掉“边远、闭塞、贫困”的标签,不仅需要把政策、资源等精准地指向贫困户,更重要的是让贫困户在新的产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直面短板

“七步走”攻坚克难

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是要精准扶贫对象。从今年4月开始,红池坝镇深入开展大排查,共排查农户5048户,并全面开展大整改行动。找准对象后,红池镇的第二步即是大力推进产业就业扶贫,累积开展贫困户创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4000余人次,实现转移就业500余人,并实施扶贫车间工程,解决贫困户就近务工1000余人,同时优先从贫困户中选聘公益性岗位、生态护林员、乡村保洁员等212人,人均年工资收入6000元以上。

提升贫困村民收入的同时,红池坝镇还走好了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条件、保障住房改善人居环境、实施教育扶贫提升扶智成效、推进健康扶贫防止因病政贫返贫以及帮扶“失能弱能”人群这几步,把扶贫工作做到了村民心坎上。

民生为本

“六重点”全面发力

为集中火力、突出重点、推动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红池坝镇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围绕大排查大走访、特色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责任体系完善、基层党建保障、社会治理创新这六个重点纵深推进。

特别是在统筹协调上,红池坝镇认真执行“1+7”发展规划体系,即脱贫攻坚三年总体规划以及镇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7个专项规划,并制定13个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按图施工、挂图作战。

同时,建立了红池坝镇脱贫攻坚县镇村三级作战指挥及责任体系。县级层面,成立县驻镇脱贫攻坚协调小组,由常务副县长李先斌任组长,副县长、红池坝镇党委书记王仕杰任常务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13人,成立综合组、产业组、项目组,常驻红池坝镇分线作战,条块负责,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研究区域脱贫政策措施,统筹协调各方事务;镇级层面,在双组长基础上,建立精准脱贫工作线和重点项目服务工作线,具体负责全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村(社区)层面,分村(社区)建立脱贫攻坚指挥所,由党委班子成员牵头负责,分村(社区)包干作战,一抓到底,具体制定并抓好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因人帮扶措施,确保精准识别、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帮扶落实、资金监管、问题整改“六个全覆盖”。将全镇及驻镇协调小组工作人员分成项目建设、产业发展、驻村指导、窗口服务、安全稳定、党建保障和行政后勤七条线,让工作职责更明确,工作精力更专注,工作推进更深入。

未来可期

“十目标”狠抓落实

让贫困村民享有更好的生活,不仅是当下的阶段性目标,更是永远在路上的不懈追求。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红池坝镇砥砺前行。

据了解,红池坝镇已确立下一阶段的脱贫“十目标”,包括狠抓对象识别、产业就业扶贫、住房保障和异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发、综合保障脱贫、东西扶贫和定点扶贫、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扶贫干部能力和作风建设、提高群众满意度、常态化督查考核等工作。

今天的红池坝镇通过脱贫攻坚已经发生了蜕变,要让更多的金凤凰从这里腾飞,还需要进一步做实。正如该镇相关负责人所言,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才能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

王静 刘廷 图片由红池坝镇政府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