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残联 > 正文
我市八成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享受到康复服务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8-05 06:17:30 | 编辑:王俭林

脑瘫儿童在奉节春雨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

康复是残疾人工作永恒的主题。康复服务是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享有康复服务是残疾人的基本权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这一论述诠释了生命的价值,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帮助残疾人实现康复,与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一样意义重大。

“十三五”以来,我市大力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计划。2016年-2017年,全市共为23.27万人次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去年,全市残疾人康复服务率为80.94%。这意味着我市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中,八成以上得到了政府提供的康复服务。

一声“妈妈”

喊得母亲热泪盈眶

9月,彤彤就要升中班了。女儿能和同班小朋友共同“进阶”,让彤彤父母倍感欣慰。

彤彤生下来便有些“不一般”。在同龄的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她总是沉默不语。2015年11月,刚满1岁的彤彤被确诊为“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伴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双耳听力损失均在100分贝以上。

配备的助听器,无法彻底解决彤彤的听力问题。2016年5月,彤彤父母为女儿报名参加市残联组织实施的“七彩梦行动计划”聋儿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12月,她在项目定点手术医院——西南医院完成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按项目要求,进入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初期的两个月,彤彤完成了对声音做出正确反应、简单发音以及基础认知等能力培养。同时,彤彤的母亲黄女士也获得了一定的辅助康复知识。

从去年7月开始,彤彤开始学习个别化训练课程,从听能、语言、言语、认知、沟通五个方面展开全方位康复训练,很快掌握了大量词汇及语句,基本能和同龄孩子一样,与人进行简单交流了。当彤彤第一次清楚地喊出“妈妈”时,黄女士激动得热泪盈眶。

去年9月,基本康复的彤彤和同龄小朋友一起进入南坪中艺佩佩幼儿园小班学习。同时,她坚持每天下午放学后到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继续康复训练。如今,即将升中班的彤彤在沟通、认知、语言发展等方面均与健全儿童无异,甚至表现得更为优秀。

“我们对彤彤的康复效果非常满意。由衷感谢市残联的项目救助和重庆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提供的优质服务,让我们的女儿获得听力、语言,像健全孩子一样进入学校,融入社会!”黄女士激动地说。

率先出台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地方标准

和彤彤一样,有更多残疾儿童通过康复机构的训练,逐渐恢复健康。

为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建设,更好地为残疾儿童提供规范化康复服务,由市残联组织起草,市质监局批准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等级划分要求》(下称《要求》)于2016年12月出台,这是全国首部对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进行等级划分的地方标准。

《要求》根据场地设置、人员配置、设备配置、康复服务人数、质量监控等情况,将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按类别听力、脑瘫、孤独症、智力残疾、辅助器具,由低到高分为A、AA、AAA3个等级。

今年5月,为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等级划分要求》地方标准,按照机构自愿申报原则,由市残联组织的市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等级评估委员会各类别专家组对83个机构138个类别进行现场评审,并确立了等级。

科技引领

借智能辅具还精彩人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残疾人康复应该关注的发展方向。未来的残疾人康复事业,必将更多地依靠科技的力量,实现更高的效率。

由市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重庆睿亦迪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邮电大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重庆(西南)智能辅具研发示范中心,将为我市残疾人康复事业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我市将充分依托该示范中心,整合市级相关部门、市内外残疾人智能辅具研发机构、残疾人辅助器具企业资源,打造智能辅具“政产学研用”体系。实施五大工程加强康复科技助残,利用生物科技、智能制造新技术、新产品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工作,推进智能辅具、康复科技研发、推广、应用水平。

同时,市残联将加强调研,推进康复政策制定、出台、落实;继续实施重点项目,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夯实基层康复阵地,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更加重视康复人才培训,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潘锋 彭光灿 图片由市残联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