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环渝 > 正文
宜居宜业宜商 幸福美丽新东兴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6-01 01:17:25 | 编辑:周游

  万达商业圈 摄/张光平

  千草生物育苗基地 摄/兰自涛

  乘高铁到内江北站,出站后沿汉安大道一路向西,映入眼帘的是宽阔整洁的街道、高峻挺拔的楼房、清新俊雅的沿街绿地以及洋溢着幸福笑容的人们……没错,这里是内江新城——魅力东兴。

  东兴,东汉置县,迄今已有1800年历史,是文化大师张大千、“新闻巨子”范长江的故乡,享有“文化之乡”“四川美食之乡”的殊荣,还是内江唯一的革命老区。

  随着建设内江百万人口城市和百平方公里建成区的提出,作为内江新城建设的核心区——东兴区,把“两个新城、三大园区”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坚持把“产业强区、生态立区、民生稳区”作为实现幸福美丽东兴的主要路径,加快培育具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体,不断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奏响东兴区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歌。

  产业之歌——

  蓄积发展的新动能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

  东兴区产业如何转型升级?谁为东兴经济发展代言?

  邓献浪是汉安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的“站长”。这几年,他完成了“卖废品”到“经营再生资源”的身份转变。

  为破解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东兴区着力建设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依托再生资源优势,“变废为宝”培育打造循环经济品牌,引领传统工业与新型工业竞相发展,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73亿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东兴区将第三产业从“东兴名片”上升到东兴“经济支柱”高度,让第三产业与工业竞相发展,借力“四川大千美食之乡”城市名片,东兴区培育引进特色餐饮企业900余家,成功举办13届大千美食文化节,实现特色餐饮与大千文化融合发展,2017年,餐饮住宿收入达23.6777.8亿元,增长15.4%。

  在范长江故乡——田家镇,东兴区创新“文农旅联姻”发展模式,推动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同步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个,实现全区旅游收入60.4亿元。

  “产业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命脉所在,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东兴区委主要负责人指出,“产业强区”就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力推进椑木新城、东兴南部新城“两个新城”以及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内江长江现代农业园区、东兴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三大园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懈动力。

  生态之歌——

  让绿色为发展护航

  “出门再也看不到堆积成山的废旧物资,道路宽了,心情也舒畅多了。”家住椑南镇的刘俊谈起家乡近年来的变化,连连称赞。

  东兴区椑南镇是内江市“牛棚子”区域的核心区域。严重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让一个美丽的小村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逐渐变成了一个垃圾污染重镇。

  富了腰包,污了环境,成为89万东兴儿女隐隐的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立区就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东兴区委表示,要让绿色成为保障东兴永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方向已明,如何夯基筑台?

  为了让东兴区的水更清,东兴区先后启动了沱江河流域治理工作,清河、清沟、清渠、清路、清院“五清”行动,建立河长制制度,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启动“牛棚子”区域废旧物资非法经营户专项治理,打响拆违控违攻坚战。

  同时,大力发展蚕桑、毛叶山桐子,以产业发展带动环境修护,新增造林500公顷、通道绿化162.4公里、水系绿化125.6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25.3平方公里。

  东兴区不仅把“两个新城、三大园区”建设作为“产业强区”的新引擎,还将其作为“生态立区”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据悉,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将以循环产业等为主要内容,形成“一园五片区”的产业构架。东兴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将以小青龙河休闲绿道为轴线、以汉安大道以南7平方公里范围为核心,整体规划布局建设。而长江现代农业园区也将被打造成全省一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西部独具特色的田园综合体、全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

  民生之歌——

  增强群众的幸福感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东兴区的发展誓词,更是对89万东兴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提高百姓幸福指数。东兴区确定的“民生稳区”发展路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安其居、畅其行、乐其业、授其教、医其病、养其老,实现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让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

  数据显示,2017年,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达25.2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5%。全区5302名贫困人口“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三有”指标全部达标并验收合格,21个退出贫困村“一低五有”指标全部达标并通过市级验收,十大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落实群众社保待遇10.82亿元,城乡医疗救助覆盖5.5万人次。

  一件件实事、好事,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形象地称其为民心工程。

  民心工程的实施,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认同。大家激动地说:“民心工程暖心窝。”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8年,东兴区将狠抓脱贫攻坚工作,坚持民生优先原则,实施好省、市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以及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兰自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