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酉阳:三家田人闯“三关”
来源:酉阳报
时间: 2018-05-23 11:28:16 | 编辑:姜雅娟

  虾塘。

  三家田保存完好的民居。

  

  三家田,地处偏柏乡鱼水村1组。顾名思义,这里有成片的水田。然而,一直以来,这里却因为交通闭塞,不为世人知晓。

  2014年,偏柏乡启动脱贫攻坚工作,三家田因为被评为“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通过扶贫干部口耳相传,第一次“走”出了大山。

  虾塘成片,果树成荫;车来人往,修桥铺路……初夏的三家田,颇有些现代村庄的意境。但这些景象对于三家田人孙茂香而言,要是放在10年前,她连想都不敢想。

  时光荏苒,人生半载。现在,60岁的孙茂香时常回忆:“三家田过去以交通难、生活难等‘老难’被人记住,是出了名的穷地方。”

  而今,治理关、产业关、基础关这“三关”正陆续解决,村民的日子从贫穷走向富裕,越过越有劲。

  基础关

  43年前,有人为孙茂香说了门亲事,男方是三家田人。后来双方在偏柏集镇上碰了个面,就将婚事定了下来。

  不久后,带着父母打发的被褥和家具,一行人敲锣打鼓,跋山涉水数个小时,孙茂香“风风光光”嫁到了三家田。

  5月中旬,热浪还未来袭,大山深处的三家田已经“热”了。一辆辆满载砂石、水泥的车辆接踵而至,让以往稍显安静的地方一下子热闹起来。

  孙茂香家坐落在鱼水村河岸。沿着她家往东行400米,一条正在硬化的入村道路正悄悄打破三家田数百年没有好路的现状。

  据了解,现在有3条进村的通畅公路正在硬化施工,三家田很快就要突破大山的叠嶂,获得新生。

  “过去,喝水靠挑,种粮靠背,吃的喝的都离不开肩膀。现在好了,喝水有自来水,路通后,种粮食也可以用机器了。”孙茂香感慨,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产业关

  村民有盼头,村干部的干劲也更足了。

  最近,鱼水村党支部书记满鸿有点忙。无一例外,都是为了三家田发展产业。

  村民白亚林前几年回到了三家田。去年末,他多次前往江苏省的一个小龙虾养殖基地考察学习,并和当地养殖户交流经验。学成后,白亚林带头在三家田成立了水产养殖合作社,计划发展80亩小龙虾,带动周边群众增收。

  “三家田,水田多,水质好,非常适合发展水产养殖。”白亚林介绍,小龙虾养殖周期短,见效快。再过两个月,基地里就有500多公斤小龙虾可以上市。

  小龙虾基地除草、饲养、收获以及后期销售都需要人手,村民除了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或者入股获得固定收益,还可以在小龙虾基地就业增收。满鸿说:“鱼水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515户3000余人。如果能大规模发展,可以解决很多村民的增收难题。”

  发展产业,试点先行。满鸿说,鱼水村作为深度贫困村,贫困户有139户620余人,脱贫攻坚难度大。目前,小龙虾养殖试养效果好,村上计划以三家田为试点,并进行推广。

  一连几天,三家田连续被几场绵雨浸润。广阔的田野上,绿草如茵,生机勃勃。

  在三家田的虾塘里,白亚林指着一片虾塘说,“搞产业,我们底气足!”

  治理关

  三家田原本没有人居住,三家田人的祖先到此后才修田筑屋。走在三家田的路上,过去修墙筑屋的碎石有迹可循,只要弯下腰,随手就能拾到上百年的历史。

  去年,一张新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公约“走”进了三家田。按照公约,村民每周必须对房屋及其周边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努力搞好村容村貌。

  公约出台,三家田人不仅现学现用,还不断推陈出新。

  现在走进三家田,地面看不见牛粪、鸡粪、杂草;没有污水横流,也没有刺鼻的臭味,只见房前屋后整洁有序。

  “现在我们这里环境好得很呢!随便走到哪一家都是干干净净的。”三家田人白洪波指着三家田的房屋自豪地说。

  美丽乡村,关键在治理。满鸿说,新农村建设,我们不仅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治理也同样重要。未来,村上还将积极围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这“三风”着手,深入挖掘三家田的农耕文化,培育乡土文化人才,优先将三家田作为村里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来打造。

  夏花齐放,木楼生苔。初夏后的三家田,除了生机,还多了些秀气。

  薄雾散去,三家田里云霞满天。满鸿感慨,过去的三家田虽然条件艰苦,但好在上天眷顾,迎来发展契机。现在,三家田的基础关、产业关、治理关这新“三关”正不断被攻克,一座活而旺、富而美的村庄呼之欲出。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