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开州:幸福路通到家门口 村民致富“加速度”
来源:开州日报
时间: 2018-03-30 11:25:16 | 编辑:姜雅娟

  “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开州区坚持“脱贫攻坚、交通先行”的思路,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民心工程来抓。2017年,新建改造农村公路528公里,实现每一个贫困村“有一条硬(油)化公路”目标,全区撤并村通畅率提高至70%;实施公路防护栏安装工程,为300公里农村公路系上“安全带”,让群众出行更安全;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加快客运班车进村,新解决11个行政村通客运问题,打通农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畅通乡村致富路

  在南门镇双白村,一条宽阔整洁的水泥公路一直延伸到山上,直接通到许多农户家门前。公路不通之前,双白村产业发展不起来,大家一直守着“金山银山”过苦日子。出村和通往产业基地的公路打通后,晚熟青脆李、水蜜桃等种植产业成为该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公路硬化后,我家400多亩水蜜桃见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和2016年相比,2017年游客进园采摘量提高30%,直接经济效益达十几万元,我家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该村种植大户李代彬高兴地说出了因交通而受益的万千百姓的共同心声。加快实施交通脱贫攻坚,是破解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关键。2017年,区交委着力强化交通扶贫,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借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贷款项目机遇,共实施改造、建设农村公路528公里,安装防护栏300公里,实现每一个贫困村“有一条硬(油)化公路”目标,全区撤并村通畅率提高至70%,提前下达2018年农村小康路建设计划500公里,不让群众脱贫“卡”在交通上。在脱贫验收中,群众对交通扶贫的满意度较高。另外,按照全市深化脱贫攻坚工作大会精神以及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对大进镇交通基础设施开展了调查摸底,针对性地制定了交通专项规划。未来3年,大进镇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将达3.3亿元。“道路一通天地宽。”交通脱贫攻坚给农村带来了活力,交通运输脱贫攻坚的“东风”,吹开了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树树“繁花”。赵家街道渔乐村冬桃产业、满月乡双坪村中药材基地、长沙镇马鞍村黄桃产业、大德镇仁和村休闲农家乐、渠口镇毛坪村青脆李、大进镇紫金村红心蜜柚、南门镇东阳村养生避暑乡村旅游……依托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发展扶贫项目,“酒香”飘出了“深巷”,各地特色产业真正“活”了起来。因“路”脱贫,开州贫困群众的致富之路正越走越宽。

  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近年来,开州区农村公路建设里程突飞猛进,硬(油)化公路总里程突破4000公里。公路修好之后,开通并营运好农村客运班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我区一直把农村客运通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大力提升农村客运水平,积极为具备客车通行条件的行政村发展“小农客”。截至目前,全区共发展农村客运线路169条,农村客运车辆622辆,实现427个行政村通客运,农村客运招呼站点总数达580个,实现全区行政村客运车辆通达率100%,大大方便了边远地区农村群众出行,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镇安镇白华村是去年开通“小农客”的行政村,自从村里开通了到镇上的小客车,大家不论是走亲访友,还是赶集购物,都选择乘坐安全舒适的“小农客”出行。“以前,我到镇安场镇是坐摩托车,现在家门口就能坐‘小农客’了,票价便宜不说,乘坐既舒适又安全。”该村村民邓高俊告诉记者。“2017年,我们完成11个行政村通客运工作,新增客运车辆22辆,建成农村客运招呼站75个,行政村客运通达率达到100%。”区交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开通客车的11个行政村分别是:关面乡水溪村、麻柳乡仁和村、镇安镇白华村、九龙山镇朝阳村、高桥镇同乐村、渠口镇双丰村、金峰镇青山村、渠口镇茶香村、铁桥镇天安村、麻柳乡九华村、义和镇太康村,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老百姓身边的生活‘小事’,就是我们应该办的民生‘大事’。”该负责人介绍,今年,区交委将继续加快农村地区公共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同时,区运管所将不断创新农村客运经营管理,优化农村客运资源配置,推行片区化经营,确保通村客车开得通、留得住。 市民心声夯实交通基础,助力脱贫攻坚大进镇是市级深度贫困村,2015年以前,全镇各村都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不仅群众出行不便,还大大阻碍了产业发展。随着新一轮脱贫攻坚战的打响,各村开始硬化通村公路。如今,大进镇已村村通了水泥路。去年,大进镇年华村硬化6.3公里村级道路,连通5个村组,解决2000多名村民出行难题。“过去,这条路坑坑洼洼,底盘低的车上不来,下雨天更是受罪,我们老年人都不敢坐摩托车,经常是走两个小时的路去镇上。”78岁的村民邱发兴高兴地说,如今,公路硬化了,可以坐车到镇上赶场。紫金村通往红心蜜柚基地的一段路一直是泥巴路,不仅不方便群众出行,更影响产业发展。去年,该村硬化1组公路2.1公里,解决了500多人的出行难题,又打通了通向红心蜜柚基地的产业路。“我们盼了好多年,这条路终于硬化,以后发展产业更有干劲。”看着如今平坦的水泥路,村民秦先英激动地说。

  农村客运通到户,村民从此少走路

  自开州区开通“小农客”以来,农村客运得到健康有序发展。随着“小农客”的增加,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切实增加了农村群众的幸福感。在临江镇龙桥村,“小农客”平稳地行驶在蜿蜒狭长的乡间道路上,在将乘客一一送到家门口,驾驶员还帮着给年纪大的村民提背篓、拿物资,更是给“小农客”增添了人情味。临江镇龙桥村开通“小农客”一年多以来,村民已经习惯这种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方式。龙桥村1组村民吴忠群告诉记者,由于家比较偏远,以前从镇上坐摩托车回家要七八元,现在乘坐“小农客”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还能送到家门口。“小农客”的开通不仅解决了农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还能提供送货上门、物资下乡等多元化服务,更是给农村偏远地区的群众带来便利,大大提升了村民们的幸福指数。“小客车开通后,车子还可以把肥料直接送家门口,方便了老百姓拉东西,大家对此非常满意。”龙桥村2组村民廖启元高兴地说。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