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理财 > 正文
重庆农商行精准科学服务实体经济 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1-26 02:30:46 | 编辑:李平

重庆果园港

重庆农商行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图为该行支持的华邦颖泰有限责任公司制药作业现场一角。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就要求金融国企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立足本业、做精专业,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体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成效。

作为我市资产规模最大、资金实力最强、服务网络最广的本土金融机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下称“重庆农商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严格按照全市经济、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加强金融改革创新,精准科学服务实体经济,切实防控金融风险,促进了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全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不忘服务实体经济初心

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有新作为新进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服务“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是农商行履行服务天职,夯实发展根基的根本要求,也是改革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探路者”,近年来,重庆农商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本业,倾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主动适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领域,让更多市场主体都能分享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支持地方经济有新贡献。“一带一路”倡议为重庆提供了“走出去”的更大平台,长江经济带发展为重庆提供了更好融入中部和东部的重要载体。重庆农商行紧扣重庆“两点”“两地”定位,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国家及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倾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为发挥金融服务的“融资”“融智”及“融商”功能,近年来,该行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将金融资源配置向重点领域倾斜。大力支持地方重点工程和建设规划,截至2017年9月末,累计支持地方重点项目近500个,贷款余额突破1100亿元。同时,加大对“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领域的信贷投入,从组织架构、考核政策、信贷资源、产品创新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向沿江优势产业集群授信1300多亿元,支持“渝新欧”大通道、重庆果园港建设等重点项目贷款120多亿元;主动把握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契机,加强跨境结算和融资业务创新,为重庆自贸区内的企业发放贷款320多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为了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新动能,助推“重庆制造”向“重庆创造”“重庆智造”转变,该行充分发挥网点分布广、决策效率高、审批半径短等优势,支持全市各类制造业企业2000余户,贷款余额600多亿元,贷款余额占全市制造业贷款总额的五分之一。同时,着力推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投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100多亿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具体操作上,该行持续优化调整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投入,综合运用理财直融、保理、内保外贷等工具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细分新兴行业类别,执行利率优惠政策,开辟绿色审贷通道,加强银政、银税合作,持续提升综合化、专业化金融服务能力。

服务“三农”小微有新举措。近年来,该行认真履行支农支小天职,积极下沉金融服务重心,持续加强业务产品、服务渠道创新,切实发挥了支农支小的“主力军”作用。截至2017年9月末,涉农贷款余额1450亿元,占全行各项贷款余额的45%,占全市涉农贷款总额的30%;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近11万户,贷款余额及客户总量均位居同业前列。

为了提升金融供给水平,满足“三农”、小微客户日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在涉农产品上,该行创新推出“三权”抵押贷款、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美丽乡村住房贷款等50多个涉农信贷产品,形成了从农户到覆盖农村各类市场主体、从传统存贷汇到新型投融资的完整产品线;为破解小微企业因为缺乏抵押、担保物而出现的融资难题,创新推出订单贷、国内发票融资、税易贷、北部新区(现“两江新区”)科技型企业助保贷、增信贷、退税贷、医保贷等多款弱担保信贷产品。以两江新区科技型企业助保贷为例,该产品自2014年6月推出以来,截至2017年9月末,该行仅在两江新区一地,就已累计支持180户科技型企业,累计授信金额近9亿元,贷款金额占到两江新区同类贷款余额的近70%。去年5月,该行又与市科委、重庆高新区合作,发放全市首笔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目前此类贷款共投放59笔、金额8160万元,并将业务试点扩大到重庆6个区,有力地推动了科创型企业发展壮大、提档升级。

为了提升支农支小服务水平,在支农体制建设上,该行在董事会、经营管理层下均设置了“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从战略层面引领全行“三农”业务发展。将主城区以外的31家分支行定位为“三农”业务支行,并打造专业团队,专司“三农”服务。在考核激励引导上,推行“三农”业务差别化绩效考核,将农户贷款利息收入的20%奖励给信贷员,力促“三农”业务发展;为进一步贴近市场,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自2013年起,该行陆续在小微企业比较集中的工业园区、专业市场、物流聚集地、成熟商圈等区域设立了14家小微企业专营支行,构建了专业化、综合化的小微企业专营服务模式。小微企业专营支行拥有小微企业贷款800万元—1500万元、个人贷款300万元—500万元的审批权限。

此外,该行持续丰富支农支小服务渠道,积极延伸金融服务触角,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如,在全市1777个营业网点提供服务的基础上,该行在农村偏远地区设置近600个农村“便民金融自助服务点”,投放1.5万台自助机具,开展银行流动车、定时定点等服务,确保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实现全覆盖。以科技为支撑,创新推出智能柜台、移动展业平台等,打造手机银行、网络银行、微信银行等线上服务平台,将传统网点与新型渠道优势互补,紧扣客户新型需求,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助力精准扶贫有新实践。金融扶贫既是党和人民交给金融机构的重大任务,也是金融机构履行企业责任的应有之义。尤其是在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金融机构更好地发挥金融资金的引导和协同作用,意义十分重大。重庆农商行作为金融扶贫主办行之一,认真履行市属金融国企责任,把金融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做细做实,通过发挥产业助推脱贫等方式,倾力支持全市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了做好金融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该行积极发挥金融资金的引导和协同作用,把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在信贷资源、考核激励、人员配置等方面倾斜扶持贫困地区。目前,该行已与多个贫困区县政府签订战略协议,共同推动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落地。截至2017年9月末,该行该项贷款余额5.3亿元,较年初增长4.5亿元,增幅达574%。同时,强化内部激励机制,将扶贫支农贷款利息收入的2.5%直接奖励给一线工作人员,充分调动了基层分支行开展金融扶贫的积极性。

扶产业就是扶根本、扶长远,只有通过因地制宜地支持产业发展,才能找准“穷根”、明确靶向,做到量身定做、对症下药,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对此,该行创新金融扶贫模式,着力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等方式,共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473家、贷款余额90亿元。比如,累计发放丰都肉牛项目贷款14亿元,带动31家股份合作组织、700余户家庭牧场、5万多名农户致富增收。同时,该行依托网点和客户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电商扶贫专区,把城口腊肉、鸡鸣贡茶等特色产品带出大山,深受广大客户好评。

解决农村深度贫困,需要以点带面形成示范引领效应,消除“等、靠、要”等思想,激励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对此,该行加大对扶贫示范村、脱贫带头人等支持力度,重点扶持一批贫困乡村、贫困群众先行一步、先富起来,让老乡们看得到、盼得到、办得到。该行在城口、石柱、巫溪等打造脱贫示范村,创新乡村旅游、农家乐、光伏扶贫等信贷产品,助力建卡贫困户整体脱贫。比如,对城口岚天乡投放570万元乡村旅游贷款,支持144户、544名建卡贫困群众走上了依靠“青山绿水”的致富路。

下一步,该行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严格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确保每个深度贫困乡镇金融扶持形成1个特色产业;确保在总结示范经验的基础上,扶持一批深度贫困乡镇示范点;确保扶贫小额贷款增速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履行金融国企责任担当。

牢记高质量发展使命

在助推“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上有新行动新举措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重庆这些年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和全国一样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中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不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作为重庆本土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重庆农商行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第一时间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按照市委经济、金融工作会议要求,逐项对应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并拟定时间表,画好路线图,举全行之力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助推“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落地。

开启科技创新“发动机”。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近年来,重庆农商行不断加强金融与科技的融合,于2017年4月在全国同类金融机构中首家成功上线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核心系统,建成了“两地三中心”业务保障体系,业务处理能力和连续性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同时,不断加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机银行客户数突破680万户,其中80%为县域客户,累计交易金额达4万多亿元,有力提升了金融服务便捷度。围绕“智能化、平台化、数字化”的发展目标,制定了金融科技创新实施方案,启动“智慧银行”项目建设,打造融通城乡的电商扶贫平台,在通过创新驱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下一步,该行针对金融科技,将推出“一个核心目标+三大转型平台”总体规划——一个核心目标,即“线上+线下”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的核心目标;三大转型平台,即移动金融平台、电商营销平台和同业共享平台。在积极推进总体规划的同时,该行将积极加强对金融科技的政策研究与市场预判,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全行转型升级,不断加强金融供给,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该行加快推进“智慧银行”建设,针对客户需求整合优化各类电子渠道,搭建专有金融云平台,引入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新兴技术,打造全行统一的线上产品体系和服务平台,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度,增强客户体验。

为了给客户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产品与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该行正在积极推动直销银行建设。据悉,直销银行坚持普惠金融发展理念,目标客户包括“三农”客户、小微企业客户及个人客户。对“三农”客户而言,通过移动金融技术降低农村居民获得金融服务门槛,缓解“三农”客户金融服务难题,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对小微企业客户而言,结合互联网金融技术,充分挖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并创新金融产品以满足小微企业“短、快、频、急”的资金需求;对个人客户而言,则围绕个人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利用互联网媒介和科技创新,打造多终端多渠道融合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

装好乡村振兴“助推器”。目前,该行拥有2500万客户、服务了全市3200万人口的80%;1777个网点、1.6万名员工、1.5万台自助机具,其中80%服务农村地区;金融产品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80%都服务于县域,该行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上具有先天的优势,有信心、有能力、有责任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落地。

按照市委“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的部署要求,该行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推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要求全行统一思想、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在总行成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在分支行设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更加专业、便捷的金融服务。同时,积极加强与当地政府合作,加大对当地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产业、民生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并提供各类支付结算、投资理财等专业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此外,积极推进政府风险基金分担模式,辅以担保、保险等风险分担机制,建立“政府+银行”“政府+银行+担保”“政府+银行+担保+保险”等合作模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

为了找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该行全力支持乡村特色农业增效,要求分支行支持创建一批柑橘、榨菜、生态渔业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并加大其上下游信贷扶持,形成特色产业链,并积极支持构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模式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将农户个体发展与产业发展联结起来,优势互补、形成合力、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生产效益。此外,为了充分调动基层分支行的积极性,该行就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倾斜考核激励与资源配置政策,致力打造一批示范项目,形成可推广复制的经验,并要求各分支机构因地制宜地细化落地举措,重点支持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信贷需求,推动涉农贷款稳步增长。同时,在充分总结服务“三农”的经验基础上,致力在产品和服务上提档升级,推出一批针对农村新型消费、现代效益农业、乡村旅游、农村“双创”群体等特色产品,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平台,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接下来,该行将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2113”的工作目标:未来5年,力争累计发放涉农贷款2000亿元,涉农贷款余额市场份额保持全市第一,推动信贷资源向乡村汇集;力争支持1000个乡村振兴项目,发挥重点项目集聚辐射效应,助推乡村经济发展;力争发展手机银行客户超1000万户,推进基础金融服务“到农家”,使乡村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基础金融业务;力争与政府联合打造300个特色示范村镇,支持“一村一品”特色村镇示范工程,助推地方产业升级、经济增长。

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防范金融风险是重中之重的任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是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基于这一理念,近年来,重庆农商行始终坚持风险为本的审慎经营理念,严控过剩行业和重点领域风险,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监管评级保持在同类机构最优水平。截至2017年9月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32.20亿元,不良率0.97%,资产质量保持良好。资本充足率13.15%;拨备覆盖率435.11%,不良率和拨备覆盖率继续在上市银行中保持优秀水平,保持了较高的风险抵御能力。同时,该行持续完善新核心系统设计、功能,优化上线反洗钱、营改增等系统,健全“两地三中心”应急保障体系,科技支撑更加有力,金融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同时,该行持续优化合规风险管理办法、案件风险排查办法、重大事项及重要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营业网点安全管理办法及声誉风险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在制度层面强化合规经营、安全管理,并不断提升合规文化建设水平,积极营造安全稳定的金融服务环境。此外,持续深化案防及员工行为排查,稳妥处置信访及舆情事件,有效保证了全行安全稳定运营。如,对国家法定节假日、安全生产月、重大活动等关键时点、节点,对电、气、水、火等重点领域开展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竭力消除安全隐患,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并持续开展业务连续性应急演练,实现了“零案件”目标。

下一步,该行将严格按照全市经济、金融工作会议有关防控金融风险的要求,继续在严格防控信用风险的同时,注重其他领域的风险防范,从多方面着手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积极稳妥化解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竭力维护全市金融稳定和安全。

廖孺牛 图片由重庆农商行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