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可以安放的乡愁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12-20 02:26:49 | 编辑:王俭林

河湾山寨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水河镇,是个土家寨子。从镇上到山寨,最好乘船,五六里水程。舟行酉水,水中云影被船头犁开,青山侧立两岸,如一群亭亭玉立的土家少女,清波照影,妩媚万千。

约半小时,转过一座水寨模样的小岛,眼前一宽:四周山峦一下子退得老远,亮出大片水域,这就是河湾了。

河湾毗邻秀山和湖南龙山县,酉水再往前流,就出酉阳境了。此处地形开阔,山势斜缓,酉水在这里绕一个大圈,下游石堤水库修好后,水位上升,就成了一个湖区。河湾有两座山寨,一南一北,隔水相望,人声互答。一艘小船划过波光,几个少年光着身子,跳进湖里,尽情扑打着水花。

山寨依山临水,呈阶梯状分布,最漂亮的,当然是吊脚楼。吊脚楼是典型的土家族风格,一般是两层楼,走马转角式,中间为正房,两边为厢房,屋顶为歇山或悬山顶,木壁,青瓦,白脊,形式感很好。除少数几栋楼有些古旧外,大多数楼房其实是新建的,或旧房搞了外装饰,不过做得很精心。山寨的基础设施不错,道路干净宽敞,家家户户都种花养草。寨中有大树参差,丛丛翠竹点缀,寨后有层层梯田。

河湾山寨不仅风景好,而且有人文底蕴。山寨最早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一代代土家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农耕,渔猎,拉纤,在山水间留下了丰富的民风民俗。土家摆手舞、山歌、木叶情歌、哭嫁歌、木偶戏、傩戏等风俗,得到较好传承。逢年过节,村民们在摆手舞广场聚会欢庆,唱起山歌,跳起“舍巴”(摆手舞),其情景正如清代诗人彭施铎在《溪洲竹枝词》描写的:“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山寨村民以白、彭两姓为主,两姓先祖都不平凡。白姓先祖中有位奇女子白再香(1587—1631年),是酉水河镇人,明万历年间,她曾率兵帮助明军在辽东抗击后金,后又参与平定四川永宁土司奢崇明叛乱,战功卓著,被敕封为汉土官兵中军都督、诰封一品夫人,在历史上与秦良玉齐名。

彭姓先祖彭士愁(882—956年),是五代十国时楚国人,开创了湘西彭氏土司800余年基业,被土家人尊为“彭爵主”,其后裔在酉水一带建有爵主宫。河湾山寨就有一座爵主宫,建于清咸丰三年,建筑厚重古朴,正堂挂着一块“祖德流芳”匾。河湾爵主宫又称摆手堂,是彭氏祠堂,族人祭祀先祖、跳摆手舞的地方,每年清明,热闹非凡。

从前的河湾,虽美丽却贫穷。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除了酉水外,他们求不到更好的生活。库区形成后,跑船和种田的少了,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整个寨子越发败落。2010年,县政协对口扶贫河湾,发现这里生态不错,不搞旅游可惜了,于是帮助村民出谋划策,又募集资金修路、改水、改厕。后来,县里80多个单位都加入到帮扶河湾的行列来,一个单位帮助一两户村民。集腋成裘,几年时间,一个号称“中国最美土家山寨”的乡村旅游基地,在这片湖光山色中诞生了。

当年,村里一个叫白孝双的汉子,在新疆打了10多年工,回家一看,县里这么支持河湾发展,于是不走了,拿出全部积蓄,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还当上村支书。村民们也慢慢学会开农家乐、搞旅游。

漫步山寨中,毕兹卡(土家人)山庄、若他嘎(河坎上)酒楼、临河楼、湾都楼、仍嘎敏(敏妹子)茶楼、宜人山庄,向我们露出朴实的笑脸;那檐前挂着的串串红辣椒、黄苞谷、老腊肉,以及副副楹联,也在争先恐后向我们讲述这里的变化……

酉水流过河湾,乡愁可以安放,我且带走河湾一阵风,一片波光吧。

(简云斌)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