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凉风村的金山银山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11-19 04:00:13 | 编辑:王俭林

深秋,我站在犹洪友家的院坝打量凉风村。

九锅箐、猴子岩、观音岩群峰环抱中,有十里槽谷地带,溪山清秀,田园如画,鱼塘处处,白鹭低飞,就是凉风村。一条叫龙达沟的小溪,从犹洪友家右侧岩湾哗哗流下,在谷中汇入另一条较大的溪流溱溪河。几座山峦、两条小溪,共同塑造了凉风村的自然神韵。

犹洪友家在半坡台地,新修的凉风村至九锅箐公路从他家背后盘旋上山,公路八米宽,炒油路,显得高大上。我说:“你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哟!”他憨厚一笑:“穷了一辈子,没想到村子变成了景区,更没想到公路修到了家门口。”

犹洪友今年64岁,万盛关坝镇凉风村村民,以前是村里贫困户,如今是“青风园农家乐”老板。去年,村里搞乡村旅游建设,犹洪友得到政府补助的D级危房改造款42000元,又借了一些钱,把那间烂土房改成了有6间客房的楼房,搞起了农家乐。生意开张后,城里来的客人甚多,都喜欢他家的土鸡、土鸭、土菜,还有山野美景。

在凉风村,像犹洪友这样的贫困户曾有79户236人,而全村总共才467户1716人,贫困率达13.7%。而今开发旅游,他们大都脱贫了,凉风村戴了多年的“国家级贫困村”帽子也终于摘下。

“前些年,凉风村真是穷啊。村集体没有一分钱,全村大部分房子是泥巴房,光棍汉有20多个……”回首往事,村支书李明惠感叹不已。关坝镇煤炭富集,以前煤矿红火时,除了凉风村,其他村都有两三个小煤矿,过得滋润。而凉风村是纯农业村,发展落后,村民不是觍着脸到人家矿上打工,就是巴巴地在自家那几分地上折腾,日子从没舒心过。

幸好,凉风村人留住了他们的青山绿水。

凉风村邻近九锅箐森林公园和板辽湖,山多地少,森林覆盖率高达70%,在以煤为主的关坝镇,可谓一方净土。村里有块坝子叫财兴坝,流传一个故事:湖广填四川时,犹姓先祖来凉风村插苫为业,见此地山清水秀,林木茂盛,为不让村民滥砍乱伐,就将这块坝子命名为“柴薪坝”,规定大家只能在坝内打柴,不得上山取薪。从此,村民世代牢记先人告诫,爱惜山上一草一木,守住了这满山苍翠、一溪清流。后来,人们为求吉祥,又将“柴薪坝”改名为“财兴坝”。

多好的村规民约,多朴素的愿景啊!青山绿水,不正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吗?

近年,万盛逐步关闭了全区小煤矿,搞全域旅游,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那些靠煤为生的村子感到了压力,凉风村却以独特的山水田园优势,进入全区“三湖一岗一村”乡村旅游布局。区里投入4000多万资金,按景区标准打造凉风村。今年3月,一个以“生态凉风、梦乡鱼村”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度假基地惊艳亮相,开园那天,游客达两三万人。

凉风村还被重庆市工商局定为精准扶贫“微企梦乡村”,是全市三个“梦基地”(“梦乡村”“梦工场”“梦花园”)之一。在各级支持下,村里已发展休闲度假、餐饮、种养业等微企172个,创业村民176户,其中贫困户创业26户,返乡农民工创业165户。

漫步凉风村,亭廊楼阁,花明柳暗,户户红灯,张张笑脸。狭窄的泥石路变成了宽敞的炒油路,破房子改成了有格调的民宿,握惯了锄头的手开起了小汽车,老实巴交的农二哥当上了老板,操起了“川普”,小村搞起了钓鱼比赛,成为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这是那个贫困、落后的凉风村吗?

是的,这是凉风村。只要有梦想,一切都会改变。

唯一不会改变的,是村前潺潺流淌的清溪,是村后连绵起伏的青山,是稻田炊烟、小桥流水,是蛙鸣鸟啭、鹭飞鱼跃,是纯朴的乡情和内心恪守的村规。凉风村人知道,那是他们永远的金山银山。(简云斌)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