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秋来好办田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11-03 01:38:58 | 编辑:周游

“秋来好办田。”此乃父母常挂嘴边的口头禅,也是长期劳作的感悟。

自我和弟弟记事起,就知道父母秋收后不会闲着,常会叨念“犁田犁得深,黄土变成金”“要得来年谷子好,两犁两耙不可少”等农谚,忙着去办田。

吃完早饭后,父母拿镰来到田埂上,挽起裤脚光着脚下到水田里。弯腰后,左手握住谷桩,右手握住镰刀,用力一割,谷桩就断。重复这样的举动,一窝窝谷桩便泡在水里。按照约定俗成的惯例,须割5路谷桩才便犁田。他们照办不误,不出两根烟功夫,就会割完一块田的谷桩。如果田埂壁的杂草长得深,父母就会割掉,名曰“割小面”。

然后,母亲牵来牛儿,父亲则扛来犁铧、枷担,备好水竹棍当牛鞭。待一切妥当后,父亲就一手握住木犁铧尾部的手柄,一手拿起水竹棍猛拍牛屁股,再口里“嘘嗤”着,那牛儿便吃痛地往前奔走。犁田也要掌握好火候,过快、过慢都不好,父亲得两面权衡,拿捏妥当。那牛儿挺温顺,似乎懂得父亲的心思,十分配合。听,“哞哞”的鸣叫声、“扑扑”的喘气声、“哗哗”的水流声,一起伴奏成了一曲唯美的乐章。

该转弯了,父亲一声“哇(停的意思)”,牛儿惯性地走两步后,很听话地止步。倾斜犁铧待转后,“转”的号令又响起,牛儿便转身朝来时偏一点的方向迈步。就这样,牛儿深犁着水田,一窝窝谷桩被埋进稀泥里,一条条黄鳝或泥鳅受惊蹦跳出水面又没入泥水中,煞是可爱。这时,父亲往往会停下,转身去抓黄鳝和泥鳅,并喊母亲拿来桶装好。回望被犁翻的水田、桶里的收获,父亲抽烟的吧嗒声更响,吐出的烟圈飘得更高,乃至还会哼几句小调。母亲咯咯地笑了起来,只因为我们一家人又可打牙祭了。

约一个多月后,父亲再次牵起牛儿、扛起犁耙工具,到水田里进行第二次犁耙。母亲则在家做好后勤工作。办水田完毕,父亲打趣母亲:“你这个后勤部长功不可没呀!”

后来,村里还兴起大办干田,父母也没有落伍。年复一年,无论办水田,还是办干田,父母都起早摸黑、一步一个脚印、井然有序、配合默契地办,办得充实自在,办出了秋天的好风景和全家人的好心情。尤其是我和弟弟渐渐长大,常趁秋日的周末或节假日,回家帮父母办田。虽然算不上标准的劳动力,但力所能及地干活、帮忙,也能博得父母的夸赞。但每每此时,父母总会教育我们:“办田,不是你们干的活。要好好读书才是出路!”牢记着父母的教诲,我们信誓旦旦,刻苦读书。毕业后,我和弟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成家立业也很顺利。而父母几十年来在老家深居简出,依然坚持着“秋来好办田”的传统,用汗水、手茧、牛儿或“铁牛儿”耕出风情,耘出苦乐。

这么多年过去了,父母的干田早已不办了,仅在秋来办水田。今秋,在电话中听父亲说,秋来好办田,他又准备和母亲一起行动了,遗憾的是人老了,只能来个“一犁一耙”了……在父亲的絮絮叨叨间,我们禁不住潸然泪下。何龙飞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