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教育 > 正文
在朴素中追求教育的极致之美——重庆市茄子溪中学德育工作侧记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11-03 00:56:13 | 编辑:周游

  大渡口区中小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走进茄子溪中学

  班级值日

  升旗仪式

  “我们的节日”课程展示现场

  近日,一场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展示活动在重庆市茄子溪中学举行。活动现场,同学们以自己的方式解读“重阳”节,让不少嘉宾湿润了眼眶。

  育人之本,德育为先。“我们的节日”课程活动虽然是全区开展的工作,却正好折射出近年来茄子溪中学在德育工作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学校紧紧围绕传统文化活动和“自信+文明”的核心素养培育开展立德树人工作,形成了自己的五大德育品牌,让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都不失为一个合格、优秀的中学生。

  “教育不光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为将来适应社会奠定基础。”茄子溪中学校长李燕对此有着深刻思考。看似朴素的道理,却蕴含最有深意的教育哲学。这样的教育也让茄中学生无论在校内还是走出校园都能够向着“简单做人,极致做事”的方向前进。

  A、做亮德育品牌

  构筑校园德育“主阵地”

  早上7点半刚过,初二(2)班的同学们便拿着清洁工具在操场上集合,然后分散到校园各个“责任区”开始一天的劳动。校门口的台阶上,几名女生仔细地用刷子清洗着缝隙里的污垢;操场边的小花园,一位男生弯腰用工具拾起地上的落叶……校园里随处可见同学们劳动的忙碌身影。

  也许有人会对学生在校园里做清洁不以为然。与其他学校不一样的是,茄子溪中学的值日班级制度是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要参加一整天的学校劳动,德育处还会在早晚对学生的劳动情况各进行一次检查考核。

  这项从2013年开始实施的制度如今已成为学校的德育品牌之一。学校德育处负责人介绍:“看似简单的校园清洁,不仅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还让学生在劳动中养成做事认真、动脑筋、珍惜劳动成果、爱护环境等诸多良好品质。”

  实施几年来,学校也发现学生明显的变化。天花板上够不着的蜘蛛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用竹棍将扫帚接长就能打扫;由于全校学生都参加劳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珍惜劳动成果。不仅如此,这些优良品质逐渐在其他方面延伸。学习上,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动脑;校内校外,大家都学会了爱护环境,珍惜劳动果实。

  高楼不是一天建成,学生的品质习惯养成也不仅仅在一个方面。由于茄子溪中学位置相对偏远,校门口只有一路公交车,马路外是铁路,铁路后面就是长江。原来学生放学一窝蜂出校门、挤公交,或挤不上就跑到铁路上、长江边玩耍,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从2013年开始,学校实行排队放学制度。无论哪个年级哪个班的学生,放学时都要在操场上集合,再统一有序出校门乘车。对学校这样的行为,一开始很多学生、家长不理解,但看到放学疏散学生的时间由原来的一个半小时缩短到现在的半个小时,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文明有序,不少家长和周围居民都对学校竖起了大拇指。

  在学校看来,排队放学一方面是保证学生的安全,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学生养成了遵守秩序、遵守纪律、讲文明的习惯。现在,每当遇到学校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茄中学生良好的规矩意识和文明行为都会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称赞。

  多年来,茄中极其重视学生德育工作,坚持德育品牌的打造,也极力把看似细小的工作做到极致,形成了学校五大德育品牌。除了值日班级制度和排队放学制度,每周一庄严的升旗仪式成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深受学生喜爱的“大家访”制度,不仅让老师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情况,更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距离。现在,学校规定每一次期中、期末等重要考试,教室里多余的课桌和学生书包一律整齐地放在教室外的走廊,规范考室考纪。茄中相信,学生的思想素质、行为习惯与学习成绩同样重要,德育教育是灵魂的教育,也是一个学校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

  B、常抓立德树人

  在传统文化中守住中国人的“根”

  茄子溪中学高二10班的赵茂渝同学和同龄人有些不一样,她爱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原来就喜欢过洋节,觉得适合我们年轻人。在学校的组织下体会了几次我们的传统节日,发现并不像之前想象的那么无聊,反而有很多有意义的东西。”她说。

  正如赵茂渝所说,从学校层面,茄子溪中学对传统节日等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并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主抓手。每年端午、中秋等节日,学校都要组织相应活动。如端午节的包粽子,诗歌朗诵,配乐演唱,中秋节的做月饼、主题班会等。

  由于今年中秋和国庆放假重叠,高二8班的主题班会特地提前在节前,班委还组织全班同学行“拜月仪式”。祭桌、香炉、盘碟碗盏、祭品等,同学们先在网上查询相关规则,再在班会上有模有样地进行,让老师颇为感动和意外。

  现在,传统节日的意义对茄中学生来说不再仅仅是放假。从节日过渡到文化,不仅增强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学校的“节日活动”和布置的“节日作业”还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年春节,老师都会让学生跟长辈一起在家制作团年饭,拍全家福,并撰写心得体会。开学后,一些班级甚至还针对“压岁钱”与“微信红包”、“在家过节”与“旅游过节”等现象发起了“春节习俗演变”主题班会。

  “传统文化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德育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以传统文化为载体,茄子溪中学开设了系列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如书法、绘画、黏土等,课上老师都会融入相关知识内容,扩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接触面。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开设的“统战文化的智慧与艺术”选修课程,成功申报重庆市普通高中市级精品课程。“我们开设这门课程,在于让学生在了解统战文化的过程中,感受统战艺术,培养家国情怀,并以多种方式再现这些艺术,从而获得待人处事的智慧、志存高远的智慧、心怀博大的智慧和高瞻远瞩的智慧。”该课程负责人介绍。学校自编的《统战文化的智慧与艺术》校本选修教材得到中央统战部的肯定,并在其官方网站首页对此作头条报道,市教委官方网页和微信也作了转载报道。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到校学习“统战知识进校园”16批次,近200人次。

  C、落实核心素养

  让自信、文明伴随学生一生

  每年茄子溪中学都有一项特殊的活动:徒步行。每到这一天,从早上8点半开始,全校师生从学校出发,按规定路线全程徒步,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一次近30公里。

  为什么会举行这样的活动?难道仅仅只是为了锻炼学生身体?其实不然。简单的徒步活动也蕴含了学校育人的深意。

  高2018级1班的刘珍在最近一次的全校徒步行中脚被鞋子磨起泡,痛得直掉眼泪。即便如此,她拒绝了老师乘车的建议,在同学的搀扶下咬牙走完全程。已连续徒步3年的初2017级1班学生对相关流程、规则都比较熟悉。“从出发到终点,我都没有操过心,班长、体育委员跑前跑后组织队伍,大家的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很好锻炼。”班主任詹成惠说。

  “一天30公里的徒步,对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身心都是极大的考验。”学校团委负责人介绍,学生不仅要学会坚持、互帮互助,甚至班级的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都能在此过程中得到锻炼。值得一提的是,一路上,每个学生都随身携带了垃圾袋,不仅把自己的垃圾放在垃圾袋中,还会在沿途捡拾垃圾,让“文明”一路相随。

  茄子溪中学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于普通家庭,入校时不仅成绩不够理想,而且在文明意识和自信上也相对欠缺。为此,学校在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中,结合自身实际,将“文明”和“自信”作为重点。

  现在只要你走进校园,就会看到衣着统一、朴素大方,充满阳光自信,向你行礼问好,为你指路,主动帮忙的学生,更别说那从站姿、手势、说话、微笑等各个方面都经过老师训练的礼仪队学生了,他们笑容甜美、彬彬有礼。

  此外,校园广播站,国旗班、师生运动会、校园歌手大赛、班级集体舞比赛、学生社团等也搭建起平台,无不彰显青春活力。

  一系列育人平台让学生一路成长、一路收获。学生杨涵参加重庆市第二届“梦想100”人生规划大赛获第一名,并获得“重庆市美德少年”荣誉称号。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结束的共青团重庆市大渡口区第十二届委员会团代表会议上,杨涵同学全票当选共青团重庆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校拳击队刘润渝同学参加2014年全国青少年拳击锦标赛获男子56公斤级冠军,杨涵同学参加2015年全国青少年拳击锦标赛获女子56公斤级冠军,在今年的全国运动会拳击比赛中获第五名的佳绩。茄子溪中学作为全国体育重点项目(拳击)基地学校,学校拳击队在近年的重庆市青少年拳击锦标赛中多次荣获团体第一名的佳绩。在刚刚结束的重庆市拳击冠军赛中,学校拳击队勇夺4金5银12铜,获男子甲组团体第一,再创佳绩。目前,学校有16名拳击队员进入重庆市专业队;同时,在重庆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先后获金牌8枚、银牌10枚、铜牌15枚的战绩。在2017年高考中,学校12名同学通过体育训练被西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全国“211”、“985”重点大学录取。

  在“简单做人、极致做事”的核心价值观引领下,茄子溪中学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以学校为舞台、以学生未来为坐标,为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链接>>>

  孝善在茄中传承,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作为中学生,回家应该怎样和父母沟通、交流?当心情不好、情绪不佳的时候,又怎样面对父母的教诲?不久前,在大渡口区中小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研究性展示活动暨第三季专家研讨推进会——“孝善重阳·我们的节日”上,茄子溪中学高二9班的同学用主题班会的方式探讨了中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表演中,同学们用现代和古代两个不同时空表现当今中学生和古人对待“孝善”的不同态度,并融入“重阳”这个传统节日元素。高二9班同学充分利用美术特长班的长处,在环节设计上特地用画一画你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故事,既展示了班级特色,又唤起了来宾们对长辈的尊敬。

  一堂精彩的班会课形象地诠释了茄中学生对孝善的理解。据悉,早在两周前,茄中就组织开展了“孝善在茄中传承”重阳节主题班会比赛,高二9班等14个班级进入决赛。决赛现场,一堂堂生动的班会课让现场评委感触良多,赞不绝口,不少老师也纷纷前来加入到听课行列中,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点赞。

  与此同时,为让同学们感受老人们生活的不易,学会如何孝善老人,一周前,在校长李燕的带领下,学校德育处、团委组织了几十名学生前往大渡口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科开展“学会倾听、学会聊天、学会陪伴”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

  在活动回顾中,一位同学说:“我扶着一位老奶奶从一楼走到二楼,居然用时15分钟!从未想过他们上楼有这么困难,身体是如此的疲惫和虚弱,自己应该好好对待为自己衣食住行操心的爷爷奶奶。”

  “我有好几年都没有看见自己的孙子了……”听到张婆婆哭着讲述这些,周巧桔同学也跟着小声哭起来。她明白陪伴就是一种孝善,她为自己面对爷爷奶奶时表现出不耐烦的行为感到愧疚。

  据悉,此次活动是茄子溪中学开展“孝善在茄中传承”重阳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之一。学校德育处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将孝善老人的重心落在“陪伴”二字上,通过倾听、聊天、反思、写调查报告等方式让孝善文化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谭茭 万芮杉 余麗柃 图片由茄子溪中学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