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发展全域旅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09-28 01:57:14 | 编辑:李平

侯金亮

近年来,我市全域旅游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各区县已经涌现出一批较为成功的全域旅游示范镇。比如,沙坪坝区中梁镇、长寿区长寿湖镇、万州区太安镇、武隆仙女山镇等。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是我市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在个别地方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瓶颈。未来,要推动我市全域旅游提质升级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在发展全域旅游方面,有些地方存在着“低”“散”“小”等问题。产品单一、粗糙,存在资源同质化、产品类同化现象。特别是一些乡村游搞成了小农经济,一家一户搞旅游,规模都相对较小,很难形成具有竞争性的产品,难以满足旅游市场日趋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发展全域旅游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当地相关部门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把分散的农户进行整合,帮助全域旅游做好市场开发与营销等有关工作,帮助全域旅游经营主体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经营,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其次,要留住“乡愁”。“乡愁”是一种记忆,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特有的文化。有些地方在搞全域旅游的过程中生搬硬套,甚至把城市里的东西直接搬到乡村。比如,有的地方在景观设计、房舍风格、道路建设、建筑用材等方面追求洋化、高档化,建筑形式表现生硬,不土不洋,不城不乡,失去乡村本色。游客本来是想到乡村,感受一下淳朴民风,欣赏一下老房子、老街区,品味一下历史故事,结果到了旅游景区,发现乡村特有的韵味不再,乡土气息的吸引力逐渐弱化。要留住“乡愁”,就要让人停得下来,静得下来,坐得下来,把游客留得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旅游对经济的带动效益。全域旅游发展要充分认识当地的资源禀赋,以乡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形态、民俗风情、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走特色化发展的道路,让差异化、特色化的美丽乡村赢得游客的青睐。

再次,要做好配套。全域旅游的主要游客来自城市,他们寻求乡村和城市生活的差异化体验,但对于宽带、卫生条件等基本服务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全域旅游项目来说,道路、电力、饮水、厕所、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信息网络等设施的建设能否跟上,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旅游体验。一些相关旅游休闲配套设施建设也是丰富游客旅游体验的重要保障。因此,发展全域旅游要从基础设施抓起,做好相关配套,充分满足游客的需要。

最后,要体现共享发展的理念。全域旅游本身不是发展的终极目标,村民的利益和乡村的发展才是第一位。当前,旅游扶贫正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更需落实好共享发展的理念,让群众得实惠。特别是发展全域旅游不能把当地农民排斥在外或者把农民边缘化,对原有的街区和民居区进行改造,不能损害村民利益。全域旅游发展中要更好体现共享发展的理念,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注重生命的质量;要让旅游开发成果共享落到实处,让村民在旅游发展中得到应有的利益。各地相关部门要主动协调旅游开发企业、村民、旅游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达到成果共享的目的。只有这样,全域旅游才能够避免过度开发,生态文明的目标才能够更近一些。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