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做好会展经济这篇大文章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09-26 03:13:34 | 记者:程正龙 | 编辑:李平

唯有扎实推进会展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导向、注重用户思维,才能充分释放会展经济的强大能量。

金秋九月,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对重庆会展行业来说,也是硕果累累。连日来,从2017重庆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洽谈会到2017中国(重庆)健康产业展览会,从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到重庆市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会议……多场规格高、规模大的展会轮番在我市举办,产品展示、营销创新、智慧碰撞,可谓是精彩纷呈。这样红红火火的会展经济背后,既是各个行业活跃度的直观反映,也是重庆找准路径做好会展经济的最佳注脚。

会展对一座城市而言,不仅仅是为市民提供一个参观的好去处、为商家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为行业创造一个交流的机会,更大程度上是完善城市功能布局与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选择。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会展经济当中有个1∶9的概念,意思是说展会收益比例为1,而带动其它产业利润的比例是9。用德国慕尼黑展览公司总裁门图特的话来说:“如果一个城市办会展,就相当于一架飞机在这座城市上空撒钞票。”正因如此,世界很多重要城市都想通过做好会展经济这篇大文章,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事实上,各个城市都在摸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会展经济。在国外,法国的巴黎以时装、化妆品等展会而享誉世界,美国的纽约则以金融、媒体、时尚等展会而著称。在国内,既有响当当的“京交会”“上交会”“广交会”等会展大品牌,也有像“渝洽会”“义博会”“塑交会”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展会。不过,也有少数城市脱离实际贪大求全,生搬硬套其它地方的发展路子,导致会展经济同质化恶性竞争,展馆整体利用率不高,花费巨资建造的展馆成了摆设,会展经济路子走错、走偏。

近些年来,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自贸试验区多重红利的叠加下,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重庆,以汽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地方特色产业展会为引领,并将亚欧互联互通产业对话会、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重庆香山峰会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展会作为突破口,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的路子。数据显示,2016年重庆举办展会活动597个,创造直接收入123.3亿元,同比增长13.8%,拉动消费969.4亿元,同比增长11.6%。风生水起的会展经济,让重庆逐步成为长江上游地区名副其实的“会展之都”,进而为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

然而,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相比,无论在品牌影响力还是在国际化程度上,重庆会展还有一定差距。重庆要持续发展会展经济,在找准路径后,还要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会展的层次和水平。一方面,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锐意创新的勇气,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与优化会展资源,深化会展业的跨界融合,创造更多类似“会展+产业”“会展+旅游”“会展+文化”等“会展+”发展新模式。另一方面,要在完善酒店、交通物流、餐饮、通讯等硬件配套服务上下功夫,培养会展专业人才,为会展经济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与环境。

当然,培育会展经济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持续发力。唯有扎实推进会展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导向、注重用户思维,才能充分释放会展经济的强大能量。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