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为永川“乡贤评理堂”点赞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09-15 02:47:48 | 记者:程正龙 | 编辑:周游

期待有更多类似永川“乡贤评理堂”这样的平台或机制创新,为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激发出新农村建设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日前,本报报道永川“乡贤评理堂”新乡贤陈吉友的故事,引发了广泛关注。原来,当地有一个违规占道经营路边菜市场,因为费用问题,摊主一直不愿搬进新修的菜市场,后来在陈吉友前后1个多月的说服调解下,路边菜市场终于挪了窝。

从捐资助学济困到化身“和事佬”调解矛盾,从出钱铺路修桥到谋脱贫致富之策……处处都有新乡贤活跃的身影。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价值的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体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乡贤就是本乡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被本地民众推崇敬重的贤人。他们在维系地方社会的文化、风俗、教化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不过现在,乡贤有了新鲜的“血液”,一大批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的农村优秀基层干部、乡村教师、返乡能人等,正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为延续乡贤文化提供强劲动力。

应该看到,在新农村建设当中,积淀千百年来乡村基层治理智慧的乡贤文化,正成为引领乡村新风尚和振兴乡土文明的重要抓手。乡贤的价值被重新挖掘,内涵被不断拓展,这得益于乡土文明价值的回归。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能反哺一方水土。对新乡贤的价值认知,既在于“新”,更在于“贤”。新是因为新乡贤往往具备更高的知识水平、更宽广的视野、更丰富的社会资源、更现代的理念,能够激活乡村和谐发展“一池春水”。贤则是因为各行各业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的贤达人士,可以为乡民传递崇德向善社会正能量,淳化乡风民风;可以纾解乡村空心化、民风凋敝、精神荒芜等问题,增强乡民的归属感、幸福感。

乡村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短板。著名学者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乡村建设的意义关乎国家和民族。要创新乡贤文化,就必须要在不断丰富的实践中充分体现乡贤的独特价值和意义,让乡贤文化在接力传承中发挥更大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而优化乡村治理,则需要不断充实人力、物力、财力,其中人是关键。激活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既是建设“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新农村与基层自治的题中之义,又是实现他们人生价值的有效载体。

活跃在永川乡村“乡贤评理堂”的新乡贤,就是按照“草根群体、民间力量”的社会定位、采取“我们的乡贤我们评”方式评选出来的,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是群众身边的好人、能人、热心人、贴心人,在群众中有威望、接地气、能带头、起作用。此外,永川还出台了《关于加强“乡贤评理堂”建设的工作方案》,做好了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设计,值得肯定。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期待有更多类似永川“乡贤评理堂”这样的平台或机制创新,为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激发出新农村建设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