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綦江中峰镇全力打造全市中蜂养殖第一乡村
来源:綦江报
时间: 2017-09-04 16:04:05 | 编辑:李振兵

人们在中峰镇扶贫养蜂基地中劳作 记者 付毅 摄

人们在中峰镇扶贫养蜂基地中劳作 记者 付毅 摄

  春暖花开养蜂合作社的业主王春银与合伙人一起查看蜂箱 记者 付毅 摄

春暖花开养蜂合作社的业主王春银与合伙人一起查看蜂箱 记者 付毅 摄

  在中峰镇扶贫养蜂基地,养蜂专家正在指导当地农户养蜂 记者 付毅 摄

在中峰镇扶贫养蜂基地,养蜂专家正在指导当地农户养蜂 记者 付毅 摄

蜜蜂养殖是中峰镇的传统项目,大多数农户都把养蜂作为增收致富的副业。近年来,该镇以发展蜜蜂产业为突破口,坚持走“栽树子、养蜂子、搞园子”的山地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全力打造“重庆中蜂养殖第一乡村”。

扶贫养蜂项目基地

近日一大早,脱贫户许林国就匆匆来到位于新庄村的綦四蜜蜂养殖场,只见场内植物茂盛,鲜花盛开,150多只蜂箱整齐地放在凉棚下,棚架上布满扁豆、丝瓜等藤蔓作物,整个养蜂场就是一座欣欣向荣的花园,管理员正在为凉棚下的蜂箱洒水降温。许林国的4箱蜜蜂就托管在这里。

场内技术管理员邹晋告诉记者,綦四养蜂场是中峰镇的扶贫养蜂基地,目前还有31户贫困户的124箱蜜蜂托管在这里,由专业技术人员帮他们养殖。

据介绍,中峰镇利用扶贫资金,帮助2015年确定的101户贫困户发展蜜蜂养殖,并以綦四养蜂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起了扶贫养蜂基地。基地采取分散养殖和集中寄养两种模式,技术培训合格的脱贫户将4箱蜜蜂带回家自己养。技术不合格的、没有能力养殖的脱贫户,就将蜂箱寄放在基地,委托基地代养。目前,分散养殖的有70户,集中寄养的有31户。对于分散养殖的,合作社给予贫困户技术支持,确保每箱蜜蜂的产蜜量达到5斤。对集中寄养的,合作社保证每箱蜜蜂的产蜜量达到2.5斤,户均可增收2000元以上。

生态蜜蜂养殖场

走进中峰镇白峰村刘三养蜂场,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步道整齐,错落有致,树木葱郁,空气清新,让人耳目一新。刘永宏从事养蜂业已经24年了,以前都是在山沟里散养,哪里有空地就把蜂箱放到哪里,山上山下,杂乱无章,也不好管理。去年11月,镇里帮助他建起了标准化的生态养蜂场,依照规范蜂场建立要求,建起了运动板房、路道、围栏、脚架等。刘永宏说:“养了24年蜜蜂,现在才拥有这座生态养蜂场。”

现在,中峰镇共有10家养蜂产业大户,镇里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养蜂户因地制宜,打造不同风格的标准生态蜂场。蜂场内安装监控设备、围栏,铺设板砖,统一蜂箱,规范环境卫生,确保产品安全。这10家养蜂场建设规范,绿树成荫,一排排蜂箱整齐地放在树荫下。每个养蜂场都是一座漂亮的花园,生态养蜂,保证蜂蜜纯正。

目前,该镇有养蜂户400余户,蜜蜂5500余群,蜂蜜年总产量2.2万公斤,年产值达600万元。同时,该镇成立了綦四养蜂专业合作社和春暖花开农民养蜂专业合作社,带动全镇400余农户从事“中华蜜蜂”养殖,对蜂户进行技术指导、跟踪服务、现场教学培训等,解决了部分农民就业问题。镇里还注册了“盘龙水”“渝真蜜”两个品牌,分别授权綦四养蜂专业合作社和春暖花开农民养蜂专业合作社使用,目前市场价格稳定在每斤120元左右,蜜蜂养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线上线下拓销路

春暖花开养蜂场是去年才建成的,场主王春银是一名90后小伙子。他告诉记者,他家从爷爷辈就开始养蜂,可以说是一个养蜂世家。父辈的销售方式都是凭口碑,亲朋好友充当了“推销员”。王春银去年回中峰老家建养蜂场,虽说离取蜜期还有20多天,但他已经在微博、微信和一些论坛上宣传自己的养蜂场了,“现在就有很多人关注,有的还开始预订了。”王春银说,他希望从网上打开销路,将蜂蜜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过去中峰镇蜜蜂养得多,但没有自己的品牌包装,也难以进入市场,蜂蜜基本上是靠口碑销售。”该镇镇长周伟告诉记者,目前,镇里注册了“盘龙水”“渝真蜜”品牌,委托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设计制作包括养蜂户信息、防伪标识等内容的内外包装盒,严格品选优质蜂蜜进行统一包装、定价、销售。对接合作社、大户建立蜂产业微信、微博平台,设计营销方案,营造蜜蜂文化氛围,宣传、推广中峰蜂产品,组织社员参加国内蜂产业会议和重大营销活动。

同时,该镇支持养蜂户和养蜂合作社将中峰蜂产品投入城区超市、商场、药房专柜,鼓励利用淘宝、京东、微信等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销售,镇里承担平台使用、申请费用;积极与重庆载禾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依托“土鸡在线”等线上成熟的会员制销售平台,精准定位中高端目标客户群体,拓展中峰蜂产品在区外进行线上销售的渠道。

“养蜂产业发展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也有了,这个时候,我们更要严格监督产品质量。”周伟介绍,为严把产品质量关,该镇建立了养蜂产业数据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加强蜂产品质量把控。对全镇蜂箱进行统一编号、喷码,建立蜂产品质量追溯渠道,逐步对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实现蜂蜜产销全程质量监控;制定蜂场周围化学药品管理办法,禁止向蜜源植物喷洒农药;对查实生产、销售假冒伪劣蜂产品的养蜂户(合作社),依法从严处理,纳入养蜂“黑名单”。

“质量是产品之本,更是产品立足市场的根。”周伟说,下一步,该镇还将引进蜂产业龙头企业,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让龙头企业强大的资本、信息、人才、技术等优势和该镇的蜂产业资源要素互补,激活整个蜜蜂产业,形成镇里的特色经济,让中峰镇成为名副其事的“重庆中蜂养殖第一乡村”。

记者张学成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