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们的努力有好的回报”
——五名高三委培生的高考故事
本报记者 黄琪奥
6月6日,武隆县中学校门口,白马中学学生胡凯恒随同学们看完考场后,并没有急着回到大巴车上,而是走到了等候在考场外的父母身旁。当同学们问他今年高考的目标时,他自信地说:“同济大学。”
和其他同学不同,胡凯恒、曾韵涵、代密林等5名同学除了是白马中学高2016级学生外,还有另一个身份——重庆外国语学校高2016级学生。高中3年,他们都是在重庆外国语学校学习,他们也被称为委培生。
“他们能到我们学校,是因为市教委自2010年实行的普通高中捆绑发展工程。”重庆外国语学校有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外国语学校和白马中学结成对子,每年从白马中学选择5名学生代为培养,这些学生不仅会保留原校的学籍,也会回到武隆县参加高考。
委培生的高中学习生活和普通学生有哪些不同?
“首当其冲的就是英语口语。”胡凯恒回忆,由于初中英语主要以拼写为主,很少注重对口语的培养,刚到重庆外国语学校时,面对全英文的教学环境,当时就懵了。
“印象最深的便是2013年10月份的一次月考。”代密林说,“我满怀信心地在考官面前准备口试,但没说两句,就被打断了,最后只给我打了17分,当时的心情别提多沮丧了。”
和学习上的不适应相比,更让他们迷茫的是生活上的不适应,“自从来到重庆之后,我基本上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每到周末,看着同学们大包小包地提着行李回家,我真的很羡慕。”胡凯恒说,“有一次,我甚至告诉妈妈,我想退学。”
班主任老师郭娟知道这个情况后,主动找到胡凯恒谈心,打消他退学的念头,劝他不要轻易放弃。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之下,这五名委培生的成绩有了很大的变化。在高考前的最后一次诊断考试中,他们的成绩基本都超过重本线50多分。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有好的回报。”五名委培生对高考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