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冬藏”藏什么?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李 桐

2024-11-07 10:10

11月7日,我们迎来今年冬季第一个节气——立冬。

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开始。立冬后,太阳直射点进一步南移,北半球日照减少,冷空气加强,气温下降趋势逐渐加快,气候由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过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三个典型候应来概括立冬的自然特征:初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时,深秋的气息还未消尽,冬已翩翩而至,万物纳藏。

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冬日,“藏”是万物的生存之道。冬藏的智慧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顺应,更是对生生不息的深刻诠释。

“冬藏”,藏的是什么?植物通过休眠减少能量消耗,蓄积防冻物质,如糖类和蛋白质,降低细胞液的冰点,防止细胞因结冰而受损,安全度过冬季。冬小麦、油菜、果树、茶树等越冬农作物,休眠潜伏,等候开春返青、生发芽叶。因此,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的冬藏,有生机潜藏以待来春之意涵。

立冬时节正是秋季作物收晒储存之际。比如,在东北地区的农村,人们将选留的作物种子精心保护,等待来年开春播种;将粮食装袋,堆在空屋的炕上贮藏;将白菜、萝卜、土豆等采收,存入菜窖,满足冬天之需。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我国古代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立冬是进补的好时节,人们也乐于制作一些便于储存的美食,如熏晒腊味、制作腐乳等。此外,立冬到次年立春气温较低,水质清冽,适合酿酒,历来有“冬酿”一说,许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立冬时节用糯米酿酒的习俗。

立冬,从藏菜储粮到酿制美酒,无不彰显着冬藏待春发的生命力量。

(作者为中国农业博物馆博士、助理研究员,人民日报记者常钦采访整理)

来源: 人民日报  
编辑: 刘咏   主编:单士兵      审核: 张燕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