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2024-09-05 07:40
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我们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向来都需要具备敢于正视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下,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一些问题,或订单减少,或回款变慢,或成本增加,或创新乏力,甚至还有一些企业家和家属遭受网络暴力,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损失。
有领导干部认为,直面这些问题会自揭“家丑”,是不自信的表现,应该藏起来内部消化。其实,直面问题不讳疾忌医,反而能体现出务实开明的作风。政府部门更应该连同企业一起,利用好最佳窗口期,不让问题累积,在解决问题中增强社会预期。
▲江西南昌高新区税务局工作人员向企业介绍惠企政策。记者 崔璐 摄/新华社
直面问题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务实态度,它不会渲染悲观情绪,更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的方向。
问题无处不在,人们工作学习生活时都会遇到问题,同样,企业也会随着经济波动,遇到一些新问题。
当前,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使得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较为突出,感受较为明显。
对此,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只要不提问题,问题就不存在;只要不揭开问题,问题就会自动解决。很明显,这种“掩耳盗铃”的现象背后是畏难情绪在作祟,是缺乏直面问题的勇气在作怪。
不论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还是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层面都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或许会减缓速度,但改变不了前进的大方向。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经济犹如一艘巨大的航船,正以“GDP总量全球第二位”的姿态乘风破浪。
▲山东省邹平市礼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太阳能板铝合金边框挤压生产线上生产。记者 范长国 摄/新华社
直面问题能拉近与企业的距离,让企业感受到政府解决问题的决心与诚意,从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也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据《习近平浙江足迹》记载,本世纪初,温州龙港遭遇严峻问题,原来当地在从“农民城”向“产业城”转变的过程中,一些公司甚至龙头企业外迁。
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浙江通过机关效能建设,打造起“高效、廉洁、勤政、务实”的政府新形象。“效能革命”使到龙港投资的外地企业纷至沓来,十多家外迁企业相继回流。
如今回看,“效能革命”正是因为直面问题不回避,才拉近了与企业的距离。当下,我们同样应该坚持这样的问题导向,既说成绩也说问题,既鼓劲儿也讲困难,通过展现解决问题的决心与诚意,让企业与政府“双向奔赴”。
既要肯定成绩,也要善于倾听。面对当下经济形势,政府需要拿出有力的措施,以实际行动和保障提升经济信心。但问题面前,“肯定”虽是必选项,倾听问题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加分项。
比如,对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的贷款难问题,要在耐心倾听中发现症结所在,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对一些企业发出的上下游配套成本较高的呼声,也不能听而不闻,而应当好牵线搭桥的“媒人”。只有不回避问题,蹲下身子耐心倾听,企业才能感受到被重视和关爱。
既要全力以赴,也要“心贴心”。为改善营商环境,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许多政策,各地更是大力创新体制机制,全力以赴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
但全力以赴之余,更要重视缩小与企业的心理距离。到企业调研结束后,不妨坐下来与企业家谈谈心,关心一下调研主题之外的困难;畅通公对公的联系机制之余,也可以交换一下私人手机号,增强企业家的归属感。只有在相敬如宾中拉近与企业家的心理距离,自己人的心才会贴得更近。
▲重庆市长寿区纪委监委把护航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纳入政治监督范畴,图为该区纪检监察干部深入经开区企业了解有关情况。彭俊华 摄/视觉重庆
直面问题不是自揭“家丑”,而是在不回避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从而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时代进步总是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实现的。当下部分企业面临的问题,既有局部性的,也有行业性的,可能还有系统性的。政府部门要按“题”索骥,把“问题清单”变成“履职路径”,沿着路径一个一个解决。
比如,“想”得更深一点。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问题预估得更全面,措施准备得才会更充分。对于当下部分企业面临的市场性、技术性、政策性、金融性问题,政府部门在谋篇布局时,可以把问题想得更深一些、更充分一些,以更多的先见之明化解企业的现实困难。
比如,“走”得更勤一点。前不久,三年前落户重庆云阳的联宇电子,决定用几年时间将总部及相关工厂迁到云阳。企业之所以如此决定,就在于当年刚一落户,所在街道就与之频繁走动,并在走动中帮其解决了招工、手续、配套等各种问题。推而广之,在不干扰企业生产的前提下,政府部门的脚步不妨迈得更勤一点,在走动中帮企业解决问题。
比如,“帮”得更实一点。近年来,各级财政、税收、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等部门,出台了许多助企纾困政策。但从现实来看,一些企业仍反映未享受到政策红利。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解决好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不让政策浮于表面,做到因企施策,甚至是“一企一策”,让政策之水真正解企业之渴。
面对当下部分企业存在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别总把问题掖着藏着,在掩耳盗铃中懒政怠政。同时,要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中检验本领担当、衡量党性强弱,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