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何兰生:坚定农耕文化自信 讲好乡村文化振兴故事
    农民日报
    时间:2024-04-27 23:26

    近日,农民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何兰生在《三项学习教育通讯》杂志“深学笃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栏发表署名文章《坚定农耕文化自信 讲好乡村文化振兴故事》。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重要位置,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一员,农民日报社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在深学细悟、宣传阐释、创新落实上狠下功夫、力求实效,坚定文化自信特别是农耕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三农”新闻舆论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坚强的思想保证、更强大的精神力量、更有利的文化条件。

    “全面”与“重点”兼顾

    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涵盖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新闻舆论、思想道德建设、网信事业、文化保护传承、国际传播、文明交流互鉴等方方面面。对于农民日报社来说,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有“大文化”的格局视野。从宣传思想战线职责出发,要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从服务党的“三农”工作出发,要深耕乡村文化建设领域,讲好乡村文化振兴故事,巩固壮大“三农”主流思想舆论。农民日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着重把握好三个层面:

    一是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情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孕育形成,源于习近平总书记深沉的文化情怀、强烈的文明担当。在梁家河苦读经典,在正定保护元代名碑,在福州城市建设中保护“三坊七巷”,在浙江关停石矿保护良渚遗址……习近平同志在地方执政期间,涵养了对祖国秀美山川、历史文化的由衷热爱,沉淀了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深刻的文化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出席一系列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会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对赓续中华文脉、发展中华文化的思考和实践不断深化。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就要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文化情怀、坚定的文化自信、博大的文化胸襟,以此为入口走进总书记的语境、情境、心境,增进对新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自觉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二是全面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要义。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坚持”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2023年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2023年10月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个着力”要求。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既有宏观整体指导又有微观实践路径,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作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对照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梳理概括的11个方面重大创新观点、16个方面战略部署,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及实践要求,做到融会贯通、学深悟透,体用结合、学以致用,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工作。

    三是重点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耕文明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既要系统全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精髓要义,也要有意识地聚焦“三农”工作大局,突出领会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耕文明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从乡村振兴要“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到建设农业强国要“赓续农耕文明”,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应该认识到,新征程上农耕文化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从文明发展看,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底色,是我们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根本特征。从现代化进程看,优秀农耕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思想智慧与精神滋养,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民惟邦本、亲仁善邻等理念更是价值凸显、愈发珍贵。就“三农”工作来说,独特的农耕文化传统与历史资源也是我们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显著优势。做好新时代“三农”新闻舆论工作,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不断深化对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坚定农耕文化自信,守牢“三农”意识形态主阵地。

    “理论阐释”与“实践贯彻”结合

    提升思想引领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农民日报紧紧聚焦这一首要政治任务,找准“三农”行业领域的结合点,贯通理论与实践,丰富方式与手段,创新形态与话语,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阐释、宣传传播,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传播的舆论矩阵,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有思想力的理论言论,做深学“习”研究与宣传阐释。理论研究阐释越深入,认识理解就越深刻,实践运用就越自觉。农民日报在学理化研究、贴近性阐释上下功夫,策划了一组“仲农平”重磅文章和“三农学习谈”系列评论,体量上大小结合,内容上紧密呼应,阵容上形成声势,取得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报道效果。3月25日至27日连续三天,农民日报一版以近整版篇幅推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农’感悟”系列“仲农平”文章《旧邦新命》《厚土新枝》《大国新途》,从农耕文化的角度切入,分别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农耕文明”“农耕文明滋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农耕文化现代化”主题,逻辑严谨,层层递进。这组文章带领读者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深沉的文化情怀,深入分析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引用古今中外大量鲜活生动的素材,视野宏阔、论述有力,给人启迪、发人思考。难得的是,在不短的篇幅里,深入说理的同时兼顾行文韵味,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读来如沐春风,契合了融媒体时代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文章推出后,在业内引发热烈反响,被中国记协专题转载推荐。

    ▲3月25日-27日连续三天,农民日报一版以近整版篇幅推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农’感悟”系列“仲农平”文章。

    农民日报头版“三农学习谈”专栏,重点策划文“话”农耕系列评论员文章,撷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结合当前“三农”工作实际,解读如何看待和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系列评论精短有力,既把握现实特征,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更着眼未来发展,指明“怎么干”,将抽象的理论附着于鲜活的事例,用明快的语言解读、解疑、解惑,兼具理论性与可读性。此外,农民日报还积极借用“外脑”,汇聚专家智慧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与研究,比如约请农史、哲学研究专家探讨新征程上如何赓续农耕文明,推出整版报道《中华农耕文明:将传统融入现代》;围绕保护传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话多位非遗专家学者、地方政府负责人、代表性传承人,推出系列整版“对话”报道,透过理论研究最前沿、文化实践第一线的权威声音,展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

    以有说服力的鲜活实践,彰显新思想的实践伟力。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理论的说服力、感召力从根本上说源于在科学指导实践中展现的真理力量。2024年以来,农民日报加强重大主题策划,在头版开设“农耕文化里的中国——习近平文化思想地方实践”专栏,推出一组重大通讯报道,充分展现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各地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和巨大成就。报道注重挖掘各地特质,全面总结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既有三秦大地陕西保护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的孜孜探索,也有孔孟之乡山东结合儒家文化培育文明乡风的现代实践,还有文化大省浙江“以文化物”念好文化产业致富经的深度解析。参与报道的记者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开展扎实调研,将思想观点注入文字,把满腔情感倾入笔端,呈现出的报道文采华美、富有哲思,展现了文化报道应有的品质与韵味。

    农民日报长设《文化大院》《乡风文明》版面,专辟“古村落与乡愁”“农遗风采”“美在民间”等栏目,展示古镇古村落古民居的丰富底蕴,介绍优秀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品味乡土民俗、农味歌舞、农趣赛事等。特别是近年来,农民日报围绕移风易俗、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重点、难点,深入解剖案例典型,推出《文化礼堂,何以“点亮”清湖古镇》《一场与高价彩礼的博弈》《美育,如何不落下农村娃?》等一批调研报道,深挖问题、求解答案、总结经验,受到业内广泛关注。

    以有影响力的融合报道,扩大好故事的传播半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文化建设亮点频频,为“三农”媒体提供了最丰厚的题材库、故事库。农民日报通过创新的表达方式、融合的传播渠道,不断扩大乡村文化故事的传播半径,向社会各界展示乡村文化振兴的累累硕果。比如,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邀请文娱名人、农村网红互动,采用短视频、海报、直播等轻量化方式,推出“丰收中国送祝福”“古村落里的丰收中国”等报道,其中“丰收中国零距离”融媒产品被中央网信办全网推送,助力农耕文化“出圈”传播。贵州台盘“村BA”广受关注,记者奔赴2023年全国“村BA”篮球赛火热现场,通过视频直播、人物特写展现新时代农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再如,2024年春节期间,农民日报策划“说说我的幸福年”系列Vlog,以一批“95后”年轻记者的视角带领网友赏龙灯、逛庙会、学剪纸、品年食,沉浸式“打卡”乡村非遗,体验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发网友强烈的“乡愁”共鸣。

    “新闻性”与“文学性”统一

    打造乡土文化栖息地

    报纸是新闻纸,同时也是文化纸。党报不仅担负着传递权威信息的功能,更肩负着传承文化基因、弘扬人文精神的重任。农民日报在近年来的办报实践中,从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汲取养分、激发灵感,不断增强报纸的文化韵味、提升报道的文化品位,将思想性、文学性与新闻性有机结合,打造“字里行间”的文化栖息地。

    改革内容生产,涵养文化底蕴。全媒体时代,碎片化信息、“快餐文化”席卷而来,新闻信息传播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不乏为追求传播速度而忽略内涵深度的倾向。农民日报自2022年起改革内容生产,打造专门的深度报道版面,让读者每天都有新鲜、深度的阅读体验。我们特别在8版开设《名家与乡村》栏目,聚焦名家与乡村的交集,呈现知名学者与“三农”的情缘,“烹饪”有思想、有温度的乡土文化大餐。在这块版面上,莫言、刘震云、贾平凹等文化名人,邓秀新、任继周、王永民等院士学者,畅谈他们曾经的乡村经历、在乡村发生的生动故事、与乡村的真挚感情,留下他们对土地、乡村和农民的感念、祝福与思考。经过两年多的实践,8版已经成为展现农民日报办报品位的一个重要窗口,有读者专门来信谈读后感:“这个版开卷有益,读后发人深省。它人事文贯通、诗情画炫彩,以真说事,以美传情,扎根生活,高扬旗帜……起到了一张专业性报纸不易取得的前瞻性策动、整体性联动、综合性映像的最佳效应。”

    丰富个体叙事,彰显人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农民日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的重要论述,秉承“为农民说话、让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的价值理念,把农民群体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角,讴歌他们的伟大奉献、关注他们的思想情感。文艺副刊《百姓与茶坊》上,一篇篇短小的散文、杂感、诗歌、小小说,聚焦人的精神世界、心灵情感,闪烁思想的光辉,增进情感的交流。作品取材大都贴近乡村生活,乡土气息饱满,文学色彩浓郁,其中的哲思理趣,引人思索来神。《脉动》版关注大时代里的小人物,通过农民个体的悲欢离合,展现城乡社会的发展演变,反映大时代的律动变迁。近年来,农民日报在策划重大主题报道时,既有宏大叙事的重磅言论,又充分利用“脉动”等报道形式,通过微观角度展现宏大主题,让党的创新理论更有质感和温度。比如,2023年底,《脉动》版推出《一双筷子吃出千滋百味》《一杯清茶品出烟火人生》《一俯一仰耕出崭新天地》等一组文“话”农耕报道,用大量丰富饱满的基层人物、个性故事,带领读者在一饭一蔬、一食一饮、一针一线中,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日久弥新的农耕文化魅力,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优化视觉表达,提升审美情趣。新闻是对事实信息的客观记录,也是一种审美创造。无论语言措辞还是版面编排,背后都蕴藏着编辑记者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一家媒体的审美水平。好的新闻作品与好的表现形式结合,能达到“1+1>2”的传播效果。农民日报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受众的审美需求,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注重优化摄影、美术、版面设计,借助美术、技术将思想艺术化呈现。以2022年3月7日六、七通版为例,丰收的田野上一只装满粮食的青花瓷碗,寓意着端牢“中国饭碗”这一深刻主题,美术创意与版面主旨、文章排布深度融合、相得益彰。再如,2024年新春特刊通版《以文化人 立心铸魂——沿着足迹感悟大国领袖农耕文化情结》,淡雅的水墨山水画作底,远望有村庄田园,近处是由手绘非遗项目拼图构成的“文”字,版面中融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记者的感想体悟以及地方的实践,让人眼前一亮。同步推出的互动式H5《溯中华农耕文明,方知何以中国》,手绘长卷恰似一张铺开的古风卷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引发广泛传播。总之,让读者和用户在每一篇文章、每一个版面、每一个融合作品中都能体味文化韵味、感受文化之美,并以此增强文化引领力、提升传播力。

    ▲农民日报2022年3月7日六七通版版面图。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新征程上,农民日报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文化使命,以文化人、凝心聚力,不断开创“三农”新闻舆论工作新局面,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舆论支撑。

    编辑:邱春     审核:邹密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