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锐评|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潼南区中医院 聚焦岐黄之美 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日报
    时间:2023-12-28 08:30

    “百名医师进社区”出征

    名医名家到医院带教

    专家义诊现场

    社区义诊活动

    中医药文化节诵经典表演

    膏方飘香,“岐黄小天使”诵经典,水泛丸制作工具圆匾传承仪式,陈氏针法师承仪式,国医大讲堂、“百名医师进社区”……

    12月26日,“岐黄新生代 本草正年轻”重庆市第二届中医药文化节潼南分会场暨潼南区第五届膏方养生文化节在潼南区中医院盛大启幕。医院通过内外场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旨在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康养影响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发挥中医药在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中的作用和独特魅力。

    本次活动围绕一展览、一义诊、一传承、一节气、一讲堂、一研学、一观摩、一传播等“八个一”系列主题,设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搭建了名医名科展览区,开展了惠民义诊。同时,本次活动还充分利用融媒矩阵进行立体宣传,更好地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及文化薪火相传,增强广大市民对中药特色膏方的了解,营造“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学中医”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将健康送到群众家门口。

    专家纷纷点赞 医院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本次文化节在潼南区中医院学术报告厅开幕,重庆中医药人共聚一堂,共话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与会领导和嘉宾对潼南区中医院近年来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医院驶入了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以潼南区中医院为龙头引领的潼南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迅速,使中医药在传承中创新发展,惠及更多基层群众。”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协会秘书长操复川表示,潼南区中医院传承的水泛丸、陈氏针刺疗法等非遗技艺,弘扬了中医精华,而膏方养生文化节更是成为潼南区的人气活动IP,让无数民众前来“赶集”,切实守护了百姓健康。

    潼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礼兵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潼南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依托潼南得天独厚的优势,持续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潼南中医院成功晋级国家三级中医医院,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独树一帜。膏方养生文化节的举办,是深入贯彻“健康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务实举措,也是展示潼南区中医药文化建设成果的难得机遇。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王世纯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本次文化节既有专业的学术交流,也有传统医药类的非遗展示,更有中药膏方等中医药文化的展览展示,还有名中医领衔的义诊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特色突出,是潼南区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的一项既具体而又务实的举措。

    构建就医新格局 做群众健康“守门人”

    全民健康“一盘棋”,做好群众健康“守门人”。作为区域龙头医疗机构,如何将医院不断精进的医疗实力变成全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助推器”是潼南区中医院一直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潼南区中医院通过“上引下传,资源共享”的方式,以实际行动切实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8月30日,潼南区部分群众在潼南区中医院享受了一次“三甲”医院优质诊疗服务,对前来义诊的重庆市中医院肿瘤科的医生们耐心细致的解答竖起了大拇指。事实上,患者在潼南区中医院享受重庆市中医院专家的服务已成常态。

    积极构建就医诊疗新格局,牵手重庆市中医院共建紧密型医联体,借力上级医院,把优质医疗资源引进来。目前,重庆市中医院派出4名专家脱产驻点帮扶该院内分泌科、肿瘤科、病理科、皮肤科,提升专科能力水平。

    向上借力,向下助力。潼南区中医院不断优化区内医共体建设,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先后修订《医共体章程》《医共体理事会》《医共体“医通”实施细则》等相关管理制度。院本部向各分院派出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共153人次对口帮扶分院,接受分院进修人员13人次,培训分院医务人员912人次,帮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项。用好远程医疗健康服务中医远程平台和远程心电网络,为分院提供中医指导和远程心电诊断服务,中医远程会诊8例,远程心电诊断882例。

    为进一步落实医共体内双向转诊制度及利益共享机制,潼南区中医院每日预留号源,安排专人对接转诊事宜,各转诊分院凭《转诊单》享受绿色通道服务,医共体各分院上转病人401人次,潼南区中医院下转各分院病人164人次。

    医院在全面提升基层医疗质量上下细功夫、下实功夫,聚焦基层医疗的短板、弱项,成立区域中医专科联盟,从根源上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医院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质量控制、技术准入等方面统一标准,以66个基层首诊病种为基础,通过专科攻坚、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精准帮扶,补齐基层首诊病种短板,初步实现了“大病不出区、小病不出镇街”,基层居民就医服务更高效、便捷和安全。

    此外,该院纵深推进“三医”联动改革。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不断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开展分级诊疗,方便群众就医。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减轻群众看病用药负担。

    构筑全民健康格局,必须保障特殊群体“不掉队”。潼南区中医院统筹落实脱贫人员医疗救治,为农村脱贫人员进行“一站式”结算窗口,所有农村脱贫人员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共1050人享受先诊疗后付费优惠政策。

    发挥中医药特色 学科人才实现“双驱动”

    “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都很专业,最近病情也得到了改善,目前已经可以从事重体力劳动。”50余岁的患者因遭遇车祸,出现神志不清、失语、四肢无力等严重症状,医院结合“陈氏针刺疗法”、醒脑开窍针法、颅骨骨瓣修补术等治疗,经过两月治疗后,患者已经康复出院。

    据了解,“潼南陈氏针刺疗法”是潼南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而潼南区中医院的针灸科则是潼南区及周边地区针灸理疗技术的“领头羊”,主要采用6大类50余项中医适宜技术及四种精微创手术来治疗疾病,开展的技术运用的病种多、临床适用范围广。医院针灸科对于治疗多发病、常见病特别是慢性疾病,老年病、疑难病较其他治疗手段具备独特优势。

    作为一家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康养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三级中医医院,潼南区中医院不仅拥有针灸科这样的国家中医特色专科,还有被评定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的心血管病科,肾病内分泌科、推拿康复科、肺病科、脾胃病科、脑病科、肝胆普外科等6个区级中医重点专科。

    学科与人才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驱两轮”,缺一不可。潼南区中医院党委书记何胜君表示,医院坚持走人才强院之路,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以强有力的培训、激励等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为培养更多精通岐黄之术的“铁杆”中医人,建立中医药发展的人才支撑,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潼南区中医院引进名医名家,如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传承工作室、国医大师沈宝蕃、岐黄学者方邦江名医工作室及张继、毛得宏、洪蕾全国名中医工作室、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杜甫能传承工作室,中医师带徒30余人,加快了中青年中医药人才成长。抢抓“英才潼行”机遇,近年来,潼南区中医院一共引进硕博士40余名、学科带头人30余名、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70余名。

    营造“以学促思、以思促行”的学习氛围,建设学习型医院。潼南区中医院注重发挥资深业务骨干的传、帮、带作用,选派中医师外出进修学习,打造一批全方位中医人才;加强与周边“三甲”医院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操作水平和急救能力,提升医疗团队整体素质;加强医师规范诊疗培训、“三基三严”考核培训、“西学中”培训、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等培训,开展各类健康科普活动,凸显中医药在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的独特作用,打造出一支具有高度凝聚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疗队伍,共同用精湛的中医技术守护百姓健康。

    中医文化进万家 居民素养“健康+”

    “老师,贝母是什么呀?”“老师,甘草能治什么病?”

    医院第五届膏方养生文化节当天,潼南区文星小学的学生走进潼南区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展览馆开展研学活动,认识中药材,了解中医药适宜技术,孩子们在与医生互动中,了解了中医药基本常识。

    中医药文化展览馆是潼南区中医院聚力打造的中医药文化阵地之一。该展览馆面积约2000平方米,集教学、展览、科普、VR中医知识普及互动系统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现已通过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现场审核,建设成为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科普基地。此外,医院还在潼南区蔬菜公园规划建设总面积约20亩的潼南区中医药文化植物园,在院内建成“治未病文化长廊”、以“清心树德·医心向廉”为主题的独具中医特色的廉洁文化长廊。多点并行,打造出潼南区中医药文化育人“主阵地”。

    产品是文化的载体,讲好中医药故事,潼南区中医院一直在创新:整理编撰《潼南区药用植物汇编》,编撰《潼南区中医院院志》;精心制作《大医精诚》《了不起的中医人》《十二时辰》系列宣传片,《杏林春暖正扬帆》宣传片;创作歌曲《杏林颂》《牵挂你》《点燃生命的火焰》;舞蹈《太极魂》VCR获全市视频大赛一等奖;科普绘本《甜甜虎熬中药课堂》《甜甜虎故事茶庄》获重庆市“甜甜虎一分钟说中医”青少年绘本大赛青年组网络展播第三名和第五名……书籍、视频、歌舞、舞蹈、绘本,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潼南区中医院进一步强化中医药文化内涵阐释,丰富传播形式,让中医药文化更好地融入群众生产生活。

    活动是载体,互动体验让中医药文化入脑入心。本次举行的膏方养生文化节是潼南区中医院的品牌活动之一,至今已举办五届,传播“冬病冬治”“冬病夏治”等中医养生治病理念,深受百姓喜爱。

    “出征……”在本次文化节的开幕式上,“百名医师进社区”授旗出征仪式举行,在未来一周,潼南区中医院的医生们将走进社区,为居民提供义诊服务,将健康送到群众家门口。本次“百名医师进社区”活动是潼南区中医院常态化“送医、送药、送文化”的又一有力举措。据悉,医院坚持党建统领,“岐黄之美 医心为您”党建品牌赋能“双网”共治健康服务,为市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健康上门服务,让医院健康服务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医院实施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院坝、进企业“五进”“方便看中医 放心用中药”中医药进乡村等活动,利用基层分院中医馆、国医堂等场所,向城乡居民普及推广,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举办国医大讲堂、中医药文化交流会、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会,利用中医药膏方养生文化节传播“冬病冬治”“冬病夏治”等中医养生治病理念。

    接下来,潼南区中医院将秉承“传承、创新、求精、奉献”的院训,高起点规划、高品位打造、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等中医药特色优势,让市民了解中医、体验中医、感受中医、受益于中医,努力打造出中医特色突出、文化氛围浓厚、综合功能完善的中医名院。

    汪丽容 图片由潼南区中医院提供

    编辑:李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