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锐评|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创新打开方式 让大思政课有“知”有“味”
    重庆日报
    时间:2023-12-22 08:02

    “你好,新重庆”特色思政公开课

    山水之外的重庆性格、陆海新通道上的重庆与世界、两江四岸旁的重庆灯火、吃穿里的重庆非遗……日前,一场以“你好,新重庆”为主题的特色思政公开课,在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举行。

    公开课上,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陶晗老师和其他4位专业教师组成的授课团队,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主题主线,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目标任务、途径举措、体制机制作出解读,为现场师生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公开课。这是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善用大思政课,引导广大青年将青春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的生动实践。

    创新开展“五联系”

    构建大思政课新生态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思政课建设作为重点核心,为青年学生构筑精神基石、夯实人生根基。

    “10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形势与政策》课上,思政课老师高平把思政课的理论与国情结合起来,以精选案例、呈现案例、分组讨论、精炼总结等形式,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采用“模块+专题+项目”形式,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深度转变,建设了一批课程优质、师生共情、良性互动的思政“金课堂”。

    为促进思政课建设在创新中提高,马克思主义学院还确立了“五联系”工作制度,组建“工作领航队”“专业引路人”“技能好帮手”“班级引领者”“学生知心人”等五个小组,对口联系学校各二级学院,开展“联系二级学院、联系专业、联系教学班级、联系社团、联系学生”工作,推动大思政格局不断向纵深发展。

    比如,在联系专业方面,思政教师通过与专业教师交流研讨、指导“课程思政”教研等方式,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提供课程思政的内容供给。在联系社团方面,思政教师把思政教育融入社团建设,指导开展“以劳为径 与美同行”植树活动、“致敬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礼赞劳动创造、“乡村振兴”主题调研等社团活动。在联系学生方面,思政教师联系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实际困难等,当好学习生活、职业成长等方面的引路人。

    “五联系”工作制度推行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思政课教师的工作层层铺开,调动了思政课教师在课堂内外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与专任课教师共同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养学生成长成才路。

    创新融入红色资源

    为大思政课建设注入深厚力量

    “走进红岩革命纪念馆,大量照片和文物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呈现出来,震撼着我的心灵,让我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参加完“行走的红色课堂”后,该校管理学院学生王蕊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段话。

    回想起参加过程,她至今仍深有感触:“老师带领我们参观渣滓洞、白公馆等,通过走访、拍摄、记录等形式,引领我们感受过往历史、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据悉,马克思主义学院还深挖重庆本土红色资源,以“传承红岩精神,担当复兴重任”为主题,以校内、校馆、校地“三联动”为保障,与“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杨闇公故居”“江津陈独秀旧居陈列馆”等合作建立校外思政实践教学基地,打造具有重庆特色的系列思政任选课,作为思政课和专业课的拓展课程,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平台建设、资源建设和评价体系改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汇”课堂上,教师在“领取问题”环节,精选了“个税改革”“篮球场之争”等12个社会热点问题;在“学习要点”环节,精选了35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让学生边听故事,边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义。“著名作家与重庆文学”课堂上,教师从重庆文学基本概念、特征入手,按历史顺序品读重庆故事、重庆特色、重庆语言,结合作家故居探寻文学文化、文创的发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怀与诗歌中的重庆……

    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了“党史里的重庆故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汇”“著名作家与重庆文学”等3门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党史里的音乐故事”“重庆发展史里的匠心故事”等2门校级精品在线课。

    “红色文化、地域文化的融入,不仅丰富了思政教学内容、创新了人才培养方式,也提升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引导莘莘学子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李东说。

    焕新技术赋能改革

    打造特色鲜明的“数字马院”

    “数字马院”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新形态。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数字马院”建设为依托,探索思政课数字化改革创新发展途径。

    在“数字思政课”上,学生们戴上VR头盔,双手持操作手柄,就可以在虚拟空间的模拟历史环境中,身临其境般感受探月工程、深圳变迁等场景。“太神奇了!这种体验就像沉浸在各种真实场景中走动、观赏,生动可感的画面就在我眼前,仿佛触手可及。”会计学院学生葛凤莲说。

    借助VR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以数字化技术丰富育人内容、创新育人方式、完善评价体系,实现大思政课视野宽起来、内容活起来、质量高起来。

    用好多平台“数字马院”资源库,激发思政课内涵张力。思政教师在备课时通过平台,获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四史”“榜样文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材体系。依托智能化教学环境,推行了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利用互动讨论、抢答抽选、直播词云等功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使思政课堂从教师“独奏”变为师生“合奏”。

    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借助“大国工匠”“辉煌中国”等思政课虚拟仿真资源,引导学生通过3D立体画面、立体环幕影像、特殊扩声系统身临其境地感悟革命战争年代的艰难困苦、领略辉煌中国的伟大飞跃,让抽象的思政理论“看得见、摸得着”,让枯燥的思政课教学“活起来、转起来”。

    陈雪 张骞月 图片由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编辑:李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