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北周武帝原来长这样
    光明日报
    时间:2024-03-30 09:33

    ▲宇文邕头像复原图 新华社发

    日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北周武帝宇文邕墓和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墓的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记者从新闻发布会获悉,通过考古实证,目前可以确定北周帝陵的分布范围,还以科技考古方式对宇文邕的容貌进行了初步复原。

    北周帝陵应分布于咸阳洪渎原

    北周是中国历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王朝之一,奠定了隋唐大一统的基础。北朝后期,宇文泰凭借家族和自身的影响力,成为关中鲜卑集团的主持者。北周定都长安,历五帝,共二十四年。

    199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咸阳陈马村意外发现了一座北周高等级墓葬。根据出土墓志、金玺等重要文物,其墓主应为北周第三位皇帝武帝宇文邕及其武德皇后阿史那氏,该墓即北周孝陵。2022年,在基本建设考古过程中,考古人员又在咸阳北贺村发现了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陵墓,出土墓志显示该墓应为北周静陵。两陵墓相距约7.8千米。

    北周孝陵未发现封土、陵寝建筑等设施。墓葬被多次盗掘,甬道出土武帝墓志;武帝棺椁出土金套管、玉珠、石灰枕、铁棺环等,武德皇后棺椁出土金花瓣、珍珠、微型坐佛等金步摇残件;后龛发现木箱朽痕,出土鎏金铜剪刀、鎏金铜镊子、鎏金铜耳勺等。武德皇后金玺和墓志为公安机关收缴,原应分别位于甬道、墓室。

    北周静陵在墓室西北部填土内清理出大量料珠、玉块残块,东北部出土鎏金铜剑首,推测原有佩剑、玉组佩随葬。在墓室北部填土内有木屑、人骨,判断葬具为木棺,横置在北壁下。墓葬内出土随葬器物以各类陶俑为主,墓志置于墓室入口东侧。

    结合宇文泰诸子墓葬的分布情况,从宇文觉静陵到宇文邕孝陵之间的区域是咸阳洪渎原北周墓葬的集中分布区,考古专家推测北周其余3座帝陵应该沿洪渎原的边沿分布。

    首次以科技手段复原古代帝王容貌

    头戴帝冕、清瘦英武、不怒自威——这是研究团队通过科技手段对北周武帝宇文邕进行的初步面貌复原,也是我国首次以科技考古方式复原古代帝王容貌,赋予历史以鲜活气息。

    复原中国古代帝王容貌,最大的困难在于获得古代帝王完整的颅骨和高质量的基因组数据。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团队用专门适用于古DNA的捕获探针,从北周武帝肢骨样本上获取了约100万个可用的基因位点,还原北周武帝头发、皮肤、瞳孔等关键特征。经过6年的反复尝试,终于“描绘”出宇文邕头像。

    通过颅骨CT扫描和对头发、皮肤和瞳孔色素等相关基因位点的分析,研究团队认为:“北周武帝宇文邕拥有黑色头发、黄色皮肤和棕色眼睛,符合典型的东北亚、东亚人长相,与人们想象中鲜卑族相貌须发茂盛、发色偏黄和高鼻深目的特征大不相同。”

    通过遗传学分析,研究团队发现,北周武帝宇文邕与古代契丹人、黑水靺鞨人以及现代达斡尔人、蒙古人存在最近的遗传关系,并估计宇文邕的血统有六成源于古代黑龙江流域的东北亚人群,三成源于古代黄河流域的农业人群。武帝家族谱系表明,他的祖母王氏可能是北方汉人,所以,武帝有约三分之一的古代黄河流域血统,这极可能是鲜卑皇族与汉人贵族长期通婚的结果。

    整合分析已发表的鲜卑人基因组数据后,研究团队还发现,鲜卑人群至少有60%的主要血统来源于古代黑龙江流域的东北亚人群。同时,不同地理区域的鲜卑人内部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而这种差异很可能是鲜卑人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与周边人群长期通婚融合的结果。这一发现,为南北朝时期贵族之间“胡汉融合”找到了直接证据,对于中古时期通过民族融合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意义重大。

    编辑:杨潇     审核: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