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奖章公布,重庆198人获市级“五一劳动奖章”
2025-04-29 22:24
4月29日,2025年重庆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召开。今年,重庆授予重庆市轻工业学校等98个单位“五一劳动奖状”,授予杨娟等198名同志“五一劳动奖章”,授予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处等100个集体“工人先锋号”。
▲2025年重庆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现场。记者 何春阳 摄
从行业分布看,表彰对象覆盖了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水电气生产和供应业、教育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建筑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金融业等20个行业门类,相比上次评选增加1个行业门类。
此外,面向基层一线,注重推荐艰苦行业。奖章建议名单中,一线职工和农民工共计123人,占比61.5%,相比上次评选增加4%,其中一线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112名,农民工31名,分别占比56%、15.5%。注重推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艰苦行业劳动者,专门拿出名额推荐工作在基层一线和艰苦行业、文化战线的集体和个人,其中货车司机6人、网络主播3人、网约车司机2人、外卖配送员1人、一线城市管理和社会工作者2人、地质巡查等一线应急人员4人、乡村振兴14人和10个集体、文化战线5人和3个集体、环卫行业1人和4个集体。
活动现场,会上,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乐梅,2025年重庆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工信职业学院教师梁攀等5位劳模工匠、一线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分享了各自的奋斗经历和心得体会。
“一个劳模就是一面旗帜,投身轨道行业三十余载,我的理解,劳模这面‘旗帜’,既要体现在日常工作中,也要插在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上。”乐梅表示,轨道交通宛如城市动脉,承载着百姓便捷出行的殷切期盼。目前,轨道交通集团已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有力促进“轨道、城市、产业”协同发展;同时,不断推出延时运营、轨道市集、适老化改造等便民举措,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轨道人的责任与担当。她将与2万余名重庆轨道人一道,秉持“为了山城有坦途、永做轨道螺丝钉”担当使命,努力跑出轨道“加速度”,让市民出行便捷“再加码”。
“因为热爱,我主动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正是坚持,让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逾越的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重庆工信职业学院教师梁攀用自己的个人经历阐释了他对劳模精神的理解和实践。作为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他不仅在教学中倾囊相授,还利用周末及寒暑假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工作室,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向他们传递劳模精神,激发青少年对技能学习的兴趣。他坚信,只有将技能传承下去,才能让劳模精神在新一代中发扬光大,为国家源源不断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对我来说,产教融合,送来的不只是一张学历证书,更是一把打开职业通道的‘金钥匙’。它让我从只会简单‘看煤样’的一线工人,成长为能参与燃料管理的‘多面手’。”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奉节发电厂物资部副主任刘文昌说,十年来,他见证了燃料管理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的迭代,也历经了从“燃料小白”到“技术尖兵”的锤炼。在市委、市政府《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指引下,在产教联盟推进“求学圆梦”的行动中,已有数万名产业工人实现学历能力双提升,重塑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神坐标。
当天,百万职工“扛起新使命、建设新重庆”劳动和技能竞赛也正式启动。活动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全市重大工程、助力迭代产业体系、提升职工素质技能,推动开展“四个百万”职工系列劳动和技能竞赛,旨在充分发挥劳动和技能竞赛在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大力培育新时代产业工人主人翁精神,提升创新创造动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今年,全市将举行全国引领性竞赛2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性竞赛11场,市级重点竞赛20场,示范带动区县(产业)竞赛300场、企业竞赛10000场,覆盖近3万家企事业单位,组织动员不少于400万职工参赛,力争产生“五小”创新成果10万件,提升技能等级10万人。竞赛将从4月持续至11月底。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