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思想 > 正文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11-12 06:34:55 | 编辑:李平

核心提示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本报与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委党校分中心联合推出策划专版,与读者共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制度体系

谢来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坚实制度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科学理论体系的坚强支撑。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党的坚强领导做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能增强战略自信和定力,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才能立足长远的规划设计,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一心一意谋发展,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从路线、方针、政策上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实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用不到40年走完了发达国家两三百年的发展历程,这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的体现。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短时期内各种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重大科学技术创新项目获得攻关突破,国家安全、社会安定才得以长久保持,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重大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过了长期实践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有机统一。改革开放以来大力推进的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主轴的改革成功化解了原有体制机制的一些弊端,并有力地防范了原有体制机制的一些风险,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一个国家具备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必将无坚不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方面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使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更加突出;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更加有机结合,释放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同时,要继续借鉴人类文明发展有益成果,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能够产生巨大的制度合力。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全面构建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确保党的全面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越建越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等构成的完备制度体系,形成的巨大制度合力,将凝聚起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行动合力。我们坚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展现出崭新的壮丽图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得到更好坚持和巩固,制度优势必将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顺利实现。

深刻理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张贵群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擘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开辟了“中国之治”的新境界,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发挥制度优势、坚定“四个自信”的必然要求。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70年来“中国之治”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其优势也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和基于这种制度优势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非是孤芳自赏、自我满足的,更不是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正所谓“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唯有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方能进一步凸显制度优势、增强“四个自信”。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发展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正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步迈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本身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之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呼应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其“三步走”的时间表与路线图与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在时间上高度吻合、在内容上高度契合,其实现程度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唯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方能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如期顺利实现。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那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的涉及15个领域的366项重大改革举措,则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40多年的改革开放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革除体制机制弊端的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们国家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这些改革往往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的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唯有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能进一步破除改革障碍、激发改革活力、释放改革红利,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现代社会,风险挑战无处不在。从国际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国内环境看,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进入收官阶段,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各种挑战、矛盾、困难相互交织,各种风险潜藏于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及时洞察、准确把握、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可见,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智慧,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要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就要用制度确保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切实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这就要求我们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期待,不断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以坚实制度保障满足人民新期待,带领人民在创造美好生活的路上不断前行。总之,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锲而不舍地做好制度安排并抓好贯彻落实,就能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我们国家将更加充满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更加一往无前。

要把握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践要求

黄建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的重大政治问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将“中国之治”推向更高水平和崭新境界,必须深刻领会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各项实践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必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中国共产党既是国家治理价值目标的引领者,又是国家治理方案的制定者,还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坚强领导者和主要推动者。今天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正是由于这套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坚实支撑,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并为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定、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新时代新征程上,只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才能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治理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坚定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又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既是取得过去成就的深刻原因,又是中国人民未来幸福美好生活的根本保证。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互相协调的国家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做到“不惑于外物,不迷于他见”,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性、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充分认识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坚持巩固是完善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坚定制度自信,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

坚持目标导向。“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客观情势,对制度建设和顶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相应更加繁重,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赢得战略主动、应对风险挑战、维护发展全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明确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总体目标既是发展方向,也是实践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紧紧围绕总体目标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开展工作,始终在目标指引的方向和道路上持续奋进,并经常对照总体目标检视工作,确保不跑偏、不懈怠、不走样。

坚持改革创新。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创新和完善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应当看到,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本身就是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才得以建立和完善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整体性推进中央和地方各级各类机构改革,重构性健全党的领导体系、政府治理体系、武装力量体系、群团工作体系,系统性增强党的领导力、政府执行力、武装力量战斗力、群团组织活力,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党和国家职能体系主体框架初步建立。但这些改革举措有的尚未完成,有的甚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落实,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我们决不能停下脚步,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当前,必须高举改革旗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瞄准短板弱项,抓紧制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与此同时,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倡导制度理论创新,为最大限度减少体制机制障碍和制度漏洞、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提供坚实思想理论支撑;另一方面要尊重首创精神,鼓励实践探索,不断激发各类治理主体创新活力和创造积极性,把各个领域中取得的新鲜经验、有效做法提炼上升为制度规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

(稿件由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委党校分中心提供,作者均为该中心专家)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