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思想 > 正文
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政教育体系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04-02 06:26:44 | 编辑:李平

胡尚全

■将思政课内容融合其他课程设置,破解思政课程“单兵作战”和“孤岛化”困境,让各种教学活动都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一重要论断,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协同学校、社会及家庭等多方教育主体,实现有效的时间衔接与空间覆盖,全面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构建分众协作机制,实现全员育人。高职院校要注重顶层制度设计,统筹校内各方力量,充分发挥专任教师的教书育人职责、党务干部的管理育人职责和后勤系统的服务育人职责。首先,专任教师是思政育人的重点,是确保思政育人工作做到位的主体力量。因此,要通过强化教育和学习,增强专任教师对自身工作的认知能力,在管理过程中强化引导,加大专任教师育人责任的硬性考察力度,不断加强专任教师的道德修养,提高他们的思政教育水平。其次,党务干部要将思政教育与管理工作相融合,积极发挥管理岗位在职业院校全员育人体系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要做到管理民主、办事高效、认真负责,以自身行为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再次,后勤系统要及时热心提供服务,后勤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学生,服务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师生之间情感认可,关系到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和信任,从而影响到思政教育的效果。因此,全员育人需要构建分众协作机制,实现教书与育人结合、言传与身教统一、管理与服务并举,形成人人关心学生成长、时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处处服务学生发展的思政教育局面。

构建分段教育体系,实现全程育人。职教学生思政教育有其独特的复杂性、社会性和长期性,要全面研究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整个过程学习生活基本规律,推进分类分阶段教育引导,实施年级、专业、特殊困难学生差异化教育,不遗留空白、不遗漏盲点,实现从入学到毕业思政教育的全程引导。针对刚入学新生,要加强思想价值引领,围绕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教育。通过开学典礼、思政课教学、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厘清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上的一些盲点和疑点,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针对中年级学生,其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是非判断能力,要围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教育。通过丰富的思政教育形式,充分利用学生广泛开展的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寓教于乐、以文化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爱国奉献、遵纪守法、服务社会、公道正派的思想品质,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针对高年级学生,要围绕增强学生理想信念开展教育。要结合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岗前实训、业务培训、技能竞赛中,教育引导学生立志高远、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积极乐观,自觉把个人梦想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通过分段教育,构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衔接有序的全程育人体系。

构建分类课堂设置,实现全方位育人。用好传统教学“第一课堂”,建立课程思政体系,不断创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课堂设置。将思政课内容融入其他课程设置,破解思政课程“单兵作战”和“孤岛化”困境,让各种教学活动都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开辟校园文化“第二课堂”,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开设形式多样的“道德讲堂”“文化礼堂”“文明广场”,传播主流价值,使思政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拓展校外“实训课堂”,注重学生实训期间的教育引导,思考建立校企“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通过校园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相融合,在提高学生自身实践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干事创业积极性,提升其从业意识、从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切实增强思政教育的实践育人效果。重视网络“新兴课堂”,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要搭建“两微一端”全覆盖、立体式的网络思政教育矩阵,充实完善思政内容,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引导,运用互联网技术使思政工作“活”起来。

(作者系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