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思想 > 正文
 以精品奉献人民是责任也是追求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03-12 07:21:55 | 编辑:王俭林

周勇

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博导、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指出,要以精品奉献人民。

  在当下,所谓“精品”就是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体现中国价值,展现中国力量和精神,具有当今时代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经得起历史、时代和人民检验的作品。

  “以精品奉献人民”,对于每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而言,既是责任,也是追求。古人说,知识分子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在物质短缺的时代,出一本书十分不易,能够著书立说的人也很少,故心比较沉,气比较静,意比较专,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一笔一划地描,几千年来留下了不少好东西,使我们今天得以享受到无比丰厚的文化典籍。这是那个时代中国学问家的精神,也是前人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来了,房子、车子、票子、职称的问题来了,复制容易了,抄袭容易了,低水平重复容易了,这不能不影响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做学问的态度和作品的成色,这不能不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为什么写、为谁写、写什么”这些根本问题。

  “以精品奉献人民”昭示我们,奉献给人民的必须是培根铸魂的精品,而不是缺魂少魄的赝品;必须是时代的精神图谱,而不是满地碎片的假学问;必须是引领风尚的时代号角,而不是病态呻吟的戏说水货。

  “以精品奉献人民”,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历史学的功能和价值。历史学以过去的事情为研究对象,因此,它似乎是一个只关注过去的问题、只研究过去的学科,是故纸堆的学问。但其实不然,历史学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学问。其基本功能在于存史、资政、育人。存史是基础,而资政、育人都是观照当下、指引未来的事情,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学是前瞻的学科。

  “以精品奉献人民”应当成为每一个史学工作者不懈的追求。按照“以精品奉献人民”的要求,重庆历史学者就要坚持讲政治、崇学术、重团结、推新人、出成果、走正路的优良传统;要努力追求和形成“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学术标准、一流水平、服务全国大局、对话西方主流学界”的学术理念;要不断叩问和巩固“为城市存史,为市民立言,为后代续传统,为国史添篇章”的初心和使命;要以科学的精神,求实的态度,敬畏的心态,深入研究红岩精神,在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的比较研究中,确立其在中国革命精神图谱中的历史价值,弘扬其时代价值;要在过去40年创造出《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重庆通史》等优秀学术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和著作。

  时代期待精品,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不断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能够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历史学精品力作。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