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月亮井、圆井和方井
时间: 2019-02-18 06:57:00 | 编辑:李平

刘云霞

寻访江津白沙古镇的东华街古街,不能不去寻访古街的三口古井——月亮井、圆井和方井,它们是古街的灵魂,白沙古镇的“镇”镇之宝。

月亮井在东华街一头的月亮井古街上,古街的名字也因月亮井而得名。

月亮井砌在两座居民房屋的屋檐下,井口生生把窄窄长长的巷子隔成了两段,人们出行极不方便。于是,聪明的石匠想了一个办法——用石头把水井严严实实围起来,上面再用一大块平整方正的石头盖住。

这样一来,井口就不是显露在地面,而是藏在地基壁上。如果不刻意寻找,还真不知道那里有一口井。

干旱少雨的年月,月亮井却越发热闹。住在月亮井旁边的贺大爷说,他今年73岁了,自3岁起跟着拉纤的父亲搬到这里,井里的水就一直都是盈满的。

月亮井的井水很神奇,严寒的冬天,长江水冰冷刺骨,井口却烟雾缭绕,热气腾腾,井水温暖如春;夏天酷热难耐,月亮井里的水却如冰水一般凉快。

那一年白沙干旱,好多白沙人到这里来取水。家家把大大小小的铁桶木桶瓦盆瓷盆按序排放在井沿旁。人们等候取水时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十分快乐。各家派出取水的男人女人们,聚在这条窄巷子里,家长里短,呱呱唧唧,酿出了另一种繁荣。

距离月亮井几百米处有一口圆井。顾名思义,井口是圆的,此井挖掘于何年何月,又出自哪位能工巧匠之手已无从考证。71岁唐姨说,听老辈子讲,圆井至少有三百多年历史了。

至今,圆井里的水还被古街上的居民宝贝似地饮用着。不管自来水如何方便,人们仍用简易的管子将井水引到自家水缸里。如果哪天自来水停了,人们更是蜂拥而至排队取水。大家都说圆井里的水最纯净,喝圆井的水肯定会长寿。于是,唐姨就掰着指头,如数家珍地介绍老街上曾经的百岁老人。

圆井造型独特,分内井和外井。平常,井水刚好漫过内井,有时内井的水装满时,就会漫出到上层的外井里来,但绝不会溢出地面来四下横流。

据说以前圆井的水是满的,都漫到了外井口了。怎么现在刚好漫过内井呢?

唐姨听她爷爷讲过:兵荒马乱的年代,有兵匪常在这里路过,遇酷暑炎热口干舌燥时,他们饥渴难忍就直接在圆井井口用手捧着水喝。因为他们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当地百姓非常痛恨,就常在夜里祈愿,圆井的井水不要漫至井口,让兵匪们不用工具就喝不到井里的水,而那时的兵匪一路行军怎能带汲水的工具呢?或许是上天有眼真的保护着子民,有一天早晨,人们忽然发现圆井的井水少了好多,刚好只漫过内井的井沿,必须要用吊桶才能打到井水了。从此以后,因为饮水的不便,兵匪们也就只有绕道而行了。

传说的故事让人好奇。我想这可能是老百姓曾经的良好愿望吧。这一口造型奇特的井也表达着人们对和平日子的向往。

方井位于一道长长的斜坡下面,井口大得出奇,竟有两三米宽,简直像是一口小鱼池,称得上东华街最大的古井。

过去方井附近居住人口还多,在炎热的夏天里,收工回家的石匠、篾匠、纤夫,拖着疲惫的身子路过,常常在井口上蹲下,端起葫芦瓢舀水喝。咕咚咕咚,一瓢井水不歇气就下肚,喝完了伸长脖子喘喘气,再舀起一瓢抹一把脸,冲冲结实刚劲的手臂,整个人就变得清爽干净了,回家的心情也畅快起来。

据考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初,有一家染坊的老板出资对方井进行过一次重大的重修。从此方井水源丰沛,当地人不但将其当作生活用水,而且还用来灌溉周边的庄稼地。历史上当地屡遇土地干涸,附近很多庄稼颗粒无收,但方井附近一带的农作物仍然长势丰茂,以致很远的人把这口方井成为神井。

如今的方井,水源还是那么充足,源源不断的井水向外顺着一条小沟流去。因为离居民居住区较远,人们也不在此汲水了。有人将方井外的小水沟拦起来,安上洗衣石,在这里洗洗衣物。

岁月蹉跎,古井沧桑。月亮井、圆井、方井,如此静谧地坚守在白沙古镇东华街。而今,我再次亲近东华街古井的缘由,就是在打捞那些饱经沧桑的岁月,让喧嚣浮躁的心注满久违的古镇乡愁。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