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教育 > 正文
传好发展接力棒 培育新时代优秀人才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01-28 03:30:07 | 编辑:周游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以人才培养创新推动学校深层次变革

  高效课堂

  学生在开展阅读活动

  从四川电大重庆工作站“两人一间半房子”蹒跚起步,到如今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一体两校三区全域重庆”的发展格局,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在奋斗中勃发、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放中成长,在重庆市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久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举行了人才培养工作大会。会上,学校系统总结了几十年办学经验,谋划高水平人才培养改革举措,部署新时代学校人才培养工作。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高质量办学和高品质学习、全面提升学校服务能力、全力推进“一流的开放大学、一流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站在新起点上的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正全力开创人才培养工作新格局。学校深信,实现高质量办学高品质学习目标,是一场接力跑,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为新时代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1 重塑使命 回应人才培养新机遇与新要求

  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是高校办学治校的首要问题,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关键所在。

  四十载砥砺奋进铸辉煌,新时代人才培养书华章。经过近40年的改革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学校抓住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发展、开放大学筹建、高职校示范项目建设、优质校项目建设等机会,形成了“一体多元三融合”的发展策略和办学格局,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在“互联网+双一流”为办学主线的多个领域取得了成绩。

  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例,近10年来,学校获职教类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建成市级精品课程7门,自建优质在线开放课程261门,成功完成市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81项,公开发表学术和教改论文累计达到1600余篇,累计完成厅局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0余项。

  新时期,如何弯道超车续写辉煌?如何让学校的文化精神和优良传统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人才培养是学校第一大政治任务、第一大发展主题,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轴。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办学是学校的改革方向,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是改革主线。”学校党委书记郭庆强调。

  在学校看来,学校改革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显现,“大智移云”(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正不断影响着经济生活和教育生态。学校发展正处于“提速换挡、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当前举办的远程开放教育、高职教育、成人学历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都面临着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的发展重任。如何办好新时代的教育是一道新考题。

  去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此期间,学校重塑使命、自觉求变,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议题开展一系列改革行动。关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思考,正在悄然成型。

  2018年12月底,学校充分借助人才培养工作大会,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怎么教、怎么学”等问题,解决在学校办学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问题与难点,也更加深入分析、透视人才培养工作的成绩和问题。同时,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趋势,站在历史的新起点谋划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新发展。

  学校为什么如此重视人才培养?为什么花费巨大精力举行人才培养工作?学校认为,教育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才能真正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改革创新,制定相应的高水平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才能办出特色鲜明的“互联网+双一流”新型高校。

  2 聚焦教学 用实践回答怎么教、怎么学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怎么教、怎么学是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中关注的重点。

  不久前,18名一线教师、在校学生、企业代表、后勤保障职工等人围绕本职工作,在人才培养大会上进行了教学、育人、保障三个层面的典型案例分享。

  “培养人首先是思想育人,必须从思想上为学生成长指明正确的方向。”教师陶晗以《群策群力夯基础,真心真情真教育》为主题,为大家讲述了如何构建思政课程教学体系,服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陶晗介绍,学校于2015年进行思政课“三融合”工作,2016年混合模式教学试点、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强化常规管理和教学管理,2017年开展思政课教学大练兵、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演练,让思政接地气,入脑入心。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如何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

  很多人认为大学语文没有必要,但是在创新教育学院阳雯老师看来,大学语文在于塑造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有情感、有思想、有自信、有担当的人。学校在《大学语文与写作》课程中引入了微信公众号相关写作内容,在重庆电大汉文服务中心,文学类课程开设了腾讯课堂,推行文学类的课程作文竞赛。并以互联网交际工具为辅助,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促使传统学科发挥出更大的育人效果。

  在专业带头人、重庆市名师胡方霞的分享中,她借助《平台共享 中层分离 高层互选——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主题,介绍了该专业课程体现以学生为本,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愿望选择专业方向,还可以选择其他第二就业方向的学习需求,培养能广泛适应就业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学校全面建设“互联网+”时代下的“一流的开放大学、一流的高职院校”征程中,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不一样?

  来自课堂教学一线的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的张娅老师以《智慧课堂与混合教学的实践》带领大家走进她的智慧化课堂。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以及数据采集、分析反馈修正,让大家看到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提高学习效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在学校很多老师看来,多样化的实践平台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传媒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崇刚和方呆呆原创团队的成员们讲述了他们的《双创日记》。他们开展“3+X”创新实践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带动700余名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在校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比例达到2.56%。校团委“以实践之名坚定信仰力量”为主题,分享了融合提质量,共建一体化育人机制的探索。他们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践育人体系,3年来近500人3万多公里路100多次报道,从田间地头到群众心头,师生同走实践路。

  此外,项目化实践教学、资助育人,心理育人、实践育人……一个个精彩的发言、生动的案例,不仅彰显出教与学上的突破,也充分证明他们在构建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找到了合适的路径。

  3 砥砺奋进 写好下一个发展故事

  40年来,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在改革开放中建立,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始终走在重庆教育改革开放的前列。

  数据显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在2016-2017年度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中综合排名百强,创新发展影响力排行榜列第48位,社会服务能力50强。在2018-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中位列第60位。

  新时代新时期,如何才能交出优异答卷,跑出好成绩?

  建立在对发展经验的全面总结上,学校对未来发展做出了深刻的回答。郭庆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实现高质量办学高品质学习,开创人才培养工作新格局”提了全面推进高质量办学和高品质学习、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3个方面的15点意见。校长李国提出以人才培养模式引领人才培养工作全系统变革等8个努力方向。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师生深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正如学校所坚信的“我们要建成“互联网+双一流”新型高校、实现高质量办学高品质学习,是一场接力跑,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具体而言,未来学校将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引领人才培养工作全系统变革;建设质量保证机制保障教育教学的核心地位;以“互联网+”专业集群为核心,强化专业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支撑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强化诊断与改进,构建能力测评体系;明确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绩效考核;切实提升教师与岗位相适应的能力;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等九大层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从教学模式到专业建设,从机制管理到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发展的每一步都如此清晰。

  “我们需要踏实地不懈努力,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忠于职守、抛弃浮华、不惊荣辱,用百年树人的勇气与胆魄,用源自良心的担当,润物无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奋斗。”李国表示。

  数说》》

  近3年,学校获得全国性奖项超过500人次,学生在省部级及以上的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近300项。

  近10年来,获职教类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

  教师参加全国教学信息化大赛、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等国家级教学竞赛获奖61项,其中全国一等奖2项,市级辅导员技能大赛奖5项。

  40年使命坚守,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已累计培养毕业生60余万人,在校生超过11万余人。

  周珣 胡忠英 图片由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