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教育 > 正文
“智慧医院”让健康民生更有温度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01-22 07:25:46 | 编辑:李平

  医学影像会诊中心提高区域医疗服务质量

  移动医疗系统提升医院管理服务水平

  自助导航系统帮助市民快捷就医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渝委发〔2018〕13号),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智能化,加快实施智慧医疗优先行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8年5月启动“智慧医院”示范建设。

  按照《“智慧医院”示范建设评审方案(试行)》,2018年11月底评审完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等10家医院荣获重庆市2018年度“智慧医院”称号。

  重庆市2018年度“智慧医院”荣誉榜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智慧医院打造舒心安心服务

  2018年,重医附二院陆续在渝中院区和江南院区部署自助服务设备、导航设备、移动医疗推车、移动护理PDA,大幅度提高医院自助服务和移动服务能力。升级两地三中心机房、信息安全、虚拟化平台,全方位提升“一院两区”模式的业务应用灾备和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实现两院区的统一管理部署。快速推进智慧便民、智慧医疗、智慧护理、智慧医技、智慧后勤、智慧保障、区域协同等建设,全面提升便民惠民服务能力,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保障医疗质量管理,大幅度提高智慧医疗服务品质,患者就医满足感明显增强。

  智慧医院建设形成院内导航、微信预约挂号平台、自助机的一体化自助服务;上线现代化规范化分诊叫号系统、自动化门诊发药系统;全面实现取号、绑管、传送、分拣全流程的智能化采血流水线,标本管理、检验分析、标本传输的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用先进理念和尖端科技打造的智能轨道物流传输系统,呈现极致安全、便捷高效先进、完备的院内物流传输系统,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物流系统,为新时代的智能医院赋能;上线静配中心,实现静脉药物的集中配置、混合、检查、分发的新型闭环管理模式,保障患者用药及时和安全;部署安全输液控制系统、移动护理PDA、交接班触摸电子大屏、移动医疗车等便捷化自助设备,实现病房智慧化;实现远程医疗服务常态化,有效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让更多基层患者有机会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扩大“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的辐射范围,为百姓开启更好的就医体验。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信息化建设让医患关系更温暖

  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百姓健康,不断整合医疗资源、理顺业务流程,加强建设智慧型医院,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多年来,医院高度重视“智慧医院”创建,优化顶层规划设计,落实建管机制保障,保证了创建及运行过程中人、财、物各方面需求的调配和落实。严格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不断加大信息化投入,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电子病历、检验、影像、合理用药、手麻、移动护理、输血管理、传染病管理、120急救等系统陆续上线。与中国银行合作建立起医院患者自助服务系统,实现挂号、缴费、充值、查询等移动全覆盖,多渠道预约、智能分诊、智能导航、智能寻车、排队叫号、诊间支付,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就诊服务。引入物流全程条码管理,药品配送自动化、可追溯,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了患者就医体验,实现业务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充分调动信息化人才团队的自主开发能力,了解各科室业务需求,结合实际进行系统升级、模块细化、流程再造;落实系统辅助开发职能,充当好临床医技科室、职能管理科室与第三方软件开发公司的“桥梁纽带”,让系统开发更加精准,推广更加快捷,维护更加科学,管理更加高效。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

  着力便民惠民 助力医院转型

  医院以结构化电子病历为核心,集成了Pacs、Lis、病理、心电、体检、急诊、感控、移动医护等系统,建立了BI、CDR等平台,信息系统配套齐全;开发了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等应用,为患者提供挂号、分诊、查询、宣教等互联网医疗服务;建立了完善的医保结算系统,除支持重庆市医保的门诊、住院联网结算外,还支持全国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和全国异地新农合的住院联网结算;部署了260台终端的自助服务系统,支持各种身份介质、各种支付手段,实现丰富自助功能;各个收费窗口均支持聚合支付,实现支付环节的零等待;初步完成一站式入院服务中心建设,优化入院服务流程,实现“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利用蓝牙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建成智能导航系统,帮患者快速找路,缩短就医时间;建立了区域协同医疗一体化信息平台,以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会诊等信息系统;引进成熟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在部分科室进行了语音识别医疗场景的试点应用;建设了院内“医疗百度”搜索引擎,实现了对历史就诊记录和电子病历文档资料的快速检索。

  下一步,将进一步应用各种新技术,持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提高医疗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智能辅助决策能力,不断提升智慧医院建设水平。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创新发展理念 改善就医体验舒适度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以医院信息平台为依托,以患者就医需求为导向,领导重视,全院参与,拥抱互联网,借力信息化,贯穿于院前、院中、院后,从细节入手,构建智慧医疗新模式,持续完善多渠道分时段预约挂号、多途径支付、自助打印、自助信息查询、门诊自动发药、智能导诊、院内导航及志愿者服务等服务流程。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就医流程,大大缩短了患者的在院等候时间,切实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健全并完善了医院信息平台功能,实现了业务系统的高效协同和信息共享交换,建设了临床数据中心,实现了临床数据的标准化,提高了业务数据的利用价值,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智慧医院建设,实现了以电子病历为中心的临床业务的全流程管理,强化了医疗业务全流程数据质量管控。实现了一体化临床工作站、电子认证、移动医护、手术麻醉信息管理、合理用药监测、院感监测、临床路径管理、智能输血全流程管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智能毒麻药品管理、基于物联网的消毒供应管理等建设内容;以区域协同为纽带,建设120指挥调度中心、远程影像、远程会诊中心,服务三峡库区千万百姓。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智慧医院为自主创新赋能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进一步推进,智慧医院的建设成为促进医院发展的必备因素。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的临床信息化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融合工作实际,渗透管理思路,借力专业公司,合作研发了一系列具有九院特色的应用系统。凸显了成本低、效果好、后发优势明显的特点。让实践、创新赋能智慧医院,实现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目标。

  智慧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安全保障。建成医疗安全质控智能平台,实现了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追踪考核全流程、多角度的质量安全保障;首创药物不良反应自动监测,实现药品不良反应自动监测判断和统计,自动筛选、自动触发报告,及时向主管医师预警。

  智慧服务提升群众便捷就医体验。自助服务解决“三长一短”就医痛点,医保智能审批让“患者最多跑一趟”,移动床旁结算让“患者一趟都不用跑”,远程诊疗实现“检查在基层诊断在‘三甲’”。

  智慧识别保障惠民政策精准落实。实现精准扶贫对象住院全程控费,实现特殊人群自动识别享受政策优惠。

  下一步,医院将继续按照公立医院改革的要求,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力争2020年前,通过互联互通和电子病历双四的测评工作,通过智慧医院赋能,让群众在“互联网+”时代享受高品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建设智慧医院让患者“童心同乐”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运用智能技术服务于临床医疗、医院管理和后勤保障,医院制定“3+2+2”行动计划,率先行动,全面实施,全力打造重庆市有温度的“智慧医疗”新高地,不断提升儿童就医舒适感和家庭幸福感。

  三个“率先行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首家开展诊间扫码支付,2016年启用至今,已达600万人次使用,极大缩短了排队、等候、缴费时间;首家启用电子就诊卡系统,目前已累计发放27万张电子就诊卡;率先建立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识别系统,解决了患儿身份实名认证问题,维护患者的就医权益。

  两个系统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建设人工智能影像识别与诊断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建设远程会诊系统,连接外省市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开展远程会诊,共享优质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减轻了患者负担,减少患者求医的东奔西走,舟车劳顿。

  两个升级改造,提高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首个建立基于“一站式服务平台”、“能耗监测平台”、“设备安全监控”的后勤信息管理平台,提升后勤管理效能,降低后勤保障综合运行成本,为医院的运行保障工作安装了“加速器”;运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医院HIS、LIS、PACS、远程会诊、远程心电、移动医护、急诊急救等信息系统,建立临床数据中心和决策运营分析系统,提升了医院科学管理水平,为优质、安全、温馨的医院服务输送“智慧”的力量。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

  智慧医院为优质服务提速

  围绕“智慧医院”建设,践行“多学科团队医疗”模式,为近200万人群提供了健康服务。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围绕便民惠民,在医疗、护理、医技、管理、后勤、保障、科研及教学等方面进行智能化信息改造,促进了医疗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利用自助设备、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实现自助预约、缴费、打印、信息推送、信息查询、智能导诊、院内导航、智能陪检陪护、点餐等物联网服务,进一步优化院内就诊流程,减少排队等候时间,让患者就医更便捷。

  完成了一个平台、两个中心、八大类应用的建设,包含70余个系统、130多个子系统,实现了医护一体化、门诊住院一体化、临床医技一体化、移动固定一体化、院内院外一体化,全面提升医院服务水平和患者就医体验。

  依托临床数据中心CDR、360视图、智能决策BI系统等,实现了医疗质量、学科发展、医疗水平、成本核算等精细化管理。HRP系统、OA系统、HIS系统的数据共享,实现办公、管理、临床业务的深度融合。一站式后勤管理系统、楼宇智控平台,实现了医院智能化的后勤业务管理。

  医疗大数据平台汇聚10余家三级综合医院1437万患者近3427万份病历的临床诊疗数据,已逐步开展临床、科研、教学的应用。“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已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通过50余个互联网医生团队,为5000余名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

  数据驱动智慧力量

  医院以智慧服务和智慧医疗为切入点,着力构建数据驱动的新型智慧医院。

  以“全程服务、主动服务、精准服务”为目标,构建“新桥智慧伴侣”服务,涵盖院前、院中、院后各环节,做到每个流程环节均有提醒和导引。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实施全面实名制就医,切实维护患者权益。提供扫码付、POS支付、免密支付、微信、支付宝、医保卡等多种支付方式供患者自由选择、快捷支付。全面实现预约后支付,同时实施患者信用管理,免除患者先支付带来的退费和医保结算麻烦。患者院前检查、入院预约、出院办理均实现一站式办理,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医院以接口中心、号源中心、消息中心、账务中心为主体,构建“互联网+”形势下医院患者服务统一平台。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以医嘱为主线,构建业务全覆盖的临床信息化闭环体系。夯实临床数据基础质量,支撑临床智能化应用,实现临床诊断和手术名称实时标准化录入,构建统一生命体征数据采集平台,实现护理文书相关数据自动生成和预警提醒。研发知识库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各类知识库的统一管理,涵盖知识新建、知识转换、知识应用和知识分析等知识管理全过程。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护航群众健康的“智慧急救”

  履行重庆市政府公共卫生救援职能及主城八区120指挥调度和日常急救职能,集急救、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面向社会提供综合医疗服务。

  院前,120智慧调度云平台基于电子地图实现对救护车的实时监控、动态调度、智能导航,现场的录音、视频数据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采用云计算和分布式技术,最终实现区域合作、统一调度的“智慧急救”;可视化120系统实现现场人员、调度中心、院内急诊以及院内专科之间基于视频的互动,消除黑障盲区,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院内,建立了近40个子系统的统一集成、数据共享的医院信息智能管理系统,包括自动包药、自动发药在内的智慧药房系统,对药品和医用耗材实行精益管理的智慧物流系统。

  对患者,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应用,床旁服务系统、智能导医机器人、多渠道预约挂号、在线支付等覆盖广泛的自助服务设备,极大地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随着智慧急救、智慧医疗、智慧服务的逐步实现,有着80年建院历史、以急危重症和创伤救治为特色的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将在新的征程启航。

  綦江区人民医院

  智慧医院便民有实效

  医院围绕“一体两翼两基地多中心”建设规划,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门诊实现人体(3D)导诊、院内地图指引、多媒体分诊叫号、诊间支付宝、微信扫码结算、短信推送服务、银医自助缴费、打印等功能,提升患者就医感受。

  实现智慧病房住院患者呼叫、床头信息、病区床位信息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整合,实现床旁动态查询住院费用、物价、检验、检查报告和满意度评价。将住院结账前移到患者床边,简化患者住院结算流程,提升便民服务能力。整合医疗资源,搭建市、区、乡三级远程医疗平台,实现远程影像、心电和会诊。

  强化信息安全运维体系、医院灾备机房建设,夯实信息基础。整合医疗资源,搭建市、区、乡三级远程医疗平台,实现远程影像、心电和会诊。依托区卫计委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患者诊疗信息与居民健康档案共享。

  下一步,医院将优化网络架构,打造医院数据中心,完成大数据的初步应用;建立健全智慧管理、后勤、科研、教学体系;通过互联网技术,延伸服务范围,让病人就医突破时空限制;建立区域医联体服务体系,实现区域诊疗资源共享,助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利用知识库(AI)和大数据支撑,提升医务人员诊治水平,提高医疗质量。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