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政务 > 正文
南川 精准培育“新农人” 乡村人才遍地花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10-31 06:30:46 | 编辑:王俭林

  在“南川巧媳妇”培训现场,厨师正在传授学员厨艺(资料照片)

  经过10多天的厨艺培训,46岁的庞先贵从一名不太擅长做饭的农村妇女变成一家餐馆老板;两个月的家政培训,百无一能的王玉明也在城里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在南川,像她们一样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创业就业的事例,不胜枚举。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为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水平,南川区各部门结合乡村实际以及广大农民的客观需求,汇聚各方力量资源,创新开展一批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在提高青年农民一技之长的同时,也激发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问题导向

  结合实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连日来,南川区兴隆镇金花村8组的石关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游客络绎不绝。42岁的陈玉芬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自从今年6月推出休闲观光农业后,“回头客”越来越多,创业渐渐才有了起色。

  从只知道种植单一的蔬菜水果,到现在种植李子、脆桃、海棠木瓜,还引进了山羊、清水鱼搞起了乡村旅游,短短几个月时间,陈玉芬迅速从种养“小白”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前不久,她参加了职业农民培训机构组织的外出观摩,回来之后又在农场内搞起了民宿。

  让人惊讶的是,几个月前,她的公司还一片沉寂冷清,缺乏活力,变化始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乡村振兴,人才是重要支撑。如何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南川通过实施《乡村技能培训计划》,对农村青年农民进行培训,并将培训对象进一步聚焦到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领办人、骨干人员身上,分类型、分层次,结合市场和农民需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机制体制的创新,打破了过去从‘简单培训’到‘精准培育’的转变。”南川区农委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道。他们围绕粮油、果蔬、茶叶、中药材、方竹笋、水产、畜禽、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按照“就地就近、农学结合”原则,对广大农民开设农业产业技能培训,制定主导产业培训规划,实现课堂培训、现场教学、拓展教学、移动教学结合,做到培训按需施教、因材施教。

  “有技术和没技术完全是两码事。”对技能培训同样深有感触的还有南平镇天马村11组的杨洪杰。杨洪杰说,通过培训,现在生猪存活率提高到98%,他还将生猪养殖规模扩大到2000多头,成立了农业公司,发展起中药材、茶叶、生猪为主导的特色种养,成为村民公认的“土专家”。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南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已覆盖34个乡镇(街道),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现代青年农场主)创业孵化基地4个,实训基地10个,培育农村实用人才9214人,其中生产型2352人、经营型3522人、技能服务型1156人、技能带动型1108人、社会服务型1076人。

  因地制宜

  推广“巧媳妇”撑起半边天

  在南城街道官地村,只要一提到2组村民杨利容,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原来3年前她家因为贫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通过努力如今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成了村里的致富能人。

  杨利容家能有如此大的变化,还得从南川开展的“巧媳妇”培训说起。

  早年间,杨利容一直和丈夫吴雨红在成都打工。2011年回到官地村的老家后,种植有10多亩蔬菜,但由于销售渠道单一,加上自然气候影响,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挣不了几个钱。“孩子读书、老人看病、生活开支都需要钱。”说起之前的生活,杨利容直摇头。

  直到在朋友的推荐下,杨利容报名参加了“南川巧媳妇”,学到了烹饪技巧。“培训不但没收一分钱,还倒给补贴。”杨利容说,老师除了传授农家菜的制作烹饪外,还会讲解农家乐的管理、经营以及电商知识等。

  结业后,得益于厨艺的精湛和谦和的性格,杨利容成了周边村社农户举办红白事邀请的“红人”。“现在不但受人敬重,收入也不错。”看着妻子的事业蒸蒸日上,吴雨红也做了一名鼓手,一个月能挣好几千,日子慢慢地开始好转起来。

  杨利容的致富故事只是南川区推广“南川巧媳妇”品牌的一个缩影。南川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充分发挥乡村妇女特别是留守妇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南川区人社局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群众加入的原则,因地制宜推广“南川巧媳妇”品牌,并通过购买社会服务、送技下乡等形式,对留守妇女开展农家乐经营、管理等技能培训。

  与此同时,南川区人社局还结合农村群众的实际需求,每年开展服务型技能培训与南川土特产制作培训等,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立体培训体系。截至目前,该区累计培训“南川巧媳妇”600人次,每年新增技能型人才3000余人,初步形成农家乐“巧媳妇”、电商“巧媳妇”、月嫂“巧媳妇”,让更多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创业。

  因势利导

  培养电商带头人助农增收

  今年板栗开始采摘的那天,河图镇骑坪村2组的村民李光中感到很高兴。因为当天他以4元一斤的高价,卖给了重庆红曼农业开发有限公司70多斤板栗,收获了近300元。

  “这在以前都不敢想。”李光中说,今年能够增收,骑坪村“第一书记”魏先曼功不可没。骑坪村一直以种植板栗为特色,家家户户以板栗作为主要收入来源,板栗品质好、口感好,但就是卖不起价,甚至有时还都烂在树上。

  魏先曼得知情况后,参加了区里组织的电商知识培训,同时还到重庆及其他省市交流学习销售运营,并成立了重庆红耘科技有限公司,搭建由京东·南川特产馆、淘乡村、“南川好礼”等组成的线上线下融合交易平台,为村里的板栗叫卖吆喝,帮助老百姓卖了好价钱。“一个月前,我们便在几个平台启动预售,共接到2000余个、1万余斤订单需求。”魏先曼说。

  “电商带头人让养在深闺的农产品卖向了全国,带动了增收。”南川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充分发挥电商的资源优势,今年该区按照产业振兴的要求,制定印发了《南川区农村电商发展暨电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电商人才的培训,利用电商产业园、电商服务站优势,鼓励后进村的“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返乡人员、中职学生成为农村电商带头人,并借助“引进来、走出去”方式,提高他们的电商技能和实战经验。

  与此同时,该区通过设立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对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示范村支部书记开展分层分级的专题培训,发挥“领头雁”作用。截至目前,该区开展农村电商服务乡村振兴到田间活动5场,开展各类电商知识培训20余场,培训农村电商带头人千余人。今年1至9月,全区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达7.9亿元,同比增长30%。

  张倩 乔筱 图片由南川区农委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