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政务 > 正文
攻坚克难摘穷帽步履铿锵奔小康   —开州区高质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县,奋力再出发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10-19 06:32:37 | 记者:彭光灿 | 编辑:王俭林

  长沙镇福城村美丽乡村。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开州区委宣传部提供

  关面乡泉秀村二组村民唐祖亮说,今年他家预计木香收入能超二十万元。刘康 摄

  长沙镇齐圣村猕猴桃喜获丰收。刘康 摄

  “30多年磨一剑,成功了!”“后续巩固更关键,更要静下心来认真、扎实去抓落实,不要让老百姓失望……”9月20日上午,欢聚在开州剧院的不少干部群众兴奋不已,相互之间诉说着感慨。

  他们的兴奋源于这天举行的全区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更来自于8月10日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开州区等3个区县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通知》,我市3个区县“摘帽”条件基本具备,拟退出贫困区县序列,开州赫然在列。

  喜讯传来,欢欣鼓舞。“让开州贫困地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夙愿落地生根,至2017年底,贫困人口减至7706户1987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73%。“脱贫攻坚中做示范、带好头”的答卷至此美满书写。

  “但脱贫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要真正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让百姓过上美好生活,还需要将脱贫攻坚继续深入推进。”开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此为契机,该区还将继续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锐意进取、奋勇拼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么具体如何做到?

  抓谋划转观念,设计脱贫攻坚新路径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只有找准方位才能把握航向,只有主动作为才能克难前行。

  “全区上下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州区主要负责人掷地有声,向全区人民作出庄严承诺。

  “下一步,我们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持续抓好扶贫工作,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着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开州审时度势,谋定后动,为扶贫攻坚深入推进找准方向。

  为此,该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从远从深谋划,从高从严要求,从紧从实推进。

  精心绘制作战图。该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双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了“三年集中攻坚、三年巩固提升”目标,制定出台深化脱贫攻坚实施意见、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脱贫决胜年活动方案、完善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的意见等4个总体方案,制定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就业创业等12项具体行动方案,实行精准的攻坚会议制和专项工作推进制、问题会诊制、重大问题会商制等,确保脱贫攻坚有力有序推进。

  配齐配强攻坚队。区级领导带头蹲守、行业部门牵头落实、驻村工作队入户帮扶,派最精干的人员到一线,全区465支驻村工作队、135名“第一书记”进村入户,真正沉下身子,保证驻村时间,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做到人员、政策、效果三到位。

  强化督查问责。该区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督查巡查组,成立5个业务指导组、10个督查巡查组,紧盯基层一线督促检查,做到所有镇乡街道每月至少巡查1次,确保摸准真实情况,提前发现问题,抓好整改落实。

  凝聚社会力量。积极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动员社会广泛参与。把握好东西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定点帮扶等契机,主动沟通对接、争取支持,将“输血式”帮扶变为“造血式”帮扶。中国法学会、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大力支持开州,选派精干力量常驻开州开展帮扶,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协作对口帮扶到位资金3000万元,重庆市江北区对口支援1.5亿元。各帮扶单位、民营企业、社会人士主动参与、出钱出力,募集资金2亿元。营造了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大格局。

  抓重点补短板,干出脱贫攻坚真成效

  脱贫攻坚,必须精准发力、定向施策。

  为此,开州紧紧抓住关键所在,始终把“精准”二字贯穿于识贫、扶贫、脱贫全过程,因地制宜制订脱贫攻坚计划,实行“因村因户精准施策”,确保攻到点上,扶到根上,走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突出产业扶贫“改穷业”。该区紧紧扭住“持续增收”这一核心,围绕“选准特色产业、扶持新型主体、构建利益机制、完善服务体系”的思路,长短结合发展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覆盖88.9%的贫困户;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53个,乡村旅游覆盖贫困村87个、贫困人口4.8万人;实施贫困户到户产业扶持,帮助3.99万户次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增强利益联结,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1.5万户贫困农户通过土地入股、代养托管、订单生产、就业务工等多种方式从中受益。

  突出基础建设“脱穷境”。通过加快推进农村路、水、电、讯、环保等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累计投入11.8亿元改善交通,方便了群众出行、支撑了农村发展;解决了70.9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帮助8.75万贫困群众干净、方便用水;解决了18.36万农户用电问题;91%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突出教育扶贫“斩穷根”。近年来,开州通过建立从学前到大学的全覆盖教育资助体系,共计资助贫困学生37.7万人次。其中,对贫困家庭学生免书本费和学杂费、提供免费营养餐和寄宿补助,反复多轮次开展劝返入学,对特殊儿童开展送教上门,做到了应助尽助,确保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切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突出就业扶贫“摘穷帽”。采取“五个一批”办法(密切政企合作,组织招聘一批;加强校企合作,订单转移一批;开发公益岗位,援助安置一批;政策激励扶持,自主创业一批;利用乡情优势,带动输出一批),组织招聘会80余场次,开展贫困人口就业技能培训7.38万人次,开发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岗位2092个,帮助6.15万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创业,有效促进了贫困人口的长期脱贫和长效脱贫……

  “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特别是2020年以前,继续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点。”开州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攻坚中担当,在担当中跨越,正不断将脱贫攻坚继续向深水区推进。

 

  典型案例>>>

  扶出成效

  ——关面乡“两美融合”打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漂亮仗

  产业致富生产美

  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关面乡十里坪木香基地里,泉秀村村民谢国海就背着工具开始“上坡”。目前是木香的收获期,从中秋节后到今年12月底,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需要完成20多亩土地的采摘。

  “虽然累了点,但一想到今年的收入,身上满是干劲。”谢国海介绍,按照今年每斤干木香9.2元—9.3元的合作社收购价,他预计将从土地上收获25000元左右。“而且我自己的土地收完后,还可以到合作社帮忙抢收,每天能有120元的工资收入。”

  这在一年前完全无法想象。谢国海因父母长期患病,自己是三级残疾,在精准识别中,被列入建卡贫困户。2017年,为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在当地合作社的大力扶持下,他加入了乡里的木香种植产业。通过流转20多亩荒废土地,去年靠种植木香,年底有了近4万元的收入,第一次让家里“富”起来。

  与谢国海一样“富”起来的同村贫困户还有82户,在这里木香产业成为了真正的致富产业。据了解,截至目前关面通过精准施策,积极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建立健全四种利益联结机制,已发展起了以木香为主的中药材主导产业,现种植有木香、黄连、杜仲、厚朴、党参等各种药材4.8万余亩,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846元。

  焕然一新生活美

  “到过我们小园村的,谁不说我们的家乡美!”在不少小园村村民心中,这种自豪正变得越来越强烈。

  的确,一走进小园村,干净整洁的道路,两边绿树成荫,装修得别具特色的农家小院掩映在青山绿水中,房前树下,三三两两农闲休息的村民拉着家常……文明新风正扑面而来。

  而这仅是关面乡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关面乡对环境、水源等进行全方位的整治,全乡环境面貌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持续向好,农民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

  据关面乡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乡村振兴,该乡将姚程村、小园村、关面村3个村纳入了美丽乡村试点建设,以示范引领全乡范围着力打造卫生乡镇,油化场镇道路、绿化道路周边环境,大力宣传保护环境卫生,提高群众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改变群众乱丢乱放的不良习惯。并在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方面累计投入超过500万元,保障生活垃圾有车运、生活污水有地清、生活环境有人管。

  同时,结合脱贫攻坚工作,该乡已累计整治河提、山坪塘4处,新修饮水池15处,新牵水管58.8千米,让全乡每一个农户都能吃到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新增变压器3台、移动基站2座,极大的解决了边缘山区农户无信号问题;新建老年文化活动中心1所,新建多功能小广场2个,切实满足了老百姓对精神文化的需要……

 

  链接

  脱贫攻坚

  减——

  ■2017年底,贫困人口减至7706户1987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73%。

  建——

  ■建设农村道路1696公里、人行便道760公里,实现行政村通达率100%、通畅率100%、通客运率100%

  ■除险加固病险水库53座,整治山坪塘7325口,修建农村人饮工程2677处,铺设管线8500余千米,解决70.9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帮助8.75万贫困群众干净、方便用水

  ■实施农村电网改造1400公里,新建改造变压器798台,解决18.36万农户用电问题

  ■加快推进乡镇、村社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收运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91%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和文化惠民活动、年均受益群众250万人次

  ……

  增——

  ■全区产业发展覆盖88.9%的贫困户

  ■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53个,乡村旅游覆盖贫困村87个、贫困人口4.8万人

  ■实施贫困户到户产业扶持,编写24种扶贫增收产业模式,帮助3.99万户次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

  ■增强利益联结,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发展农业企业107个、合作社1578个、家庭农场820个、种养大户2.98万户,1.5万户贫困农户通过土地入股、代养托管、订单生产、就业务工等多种方式从中受益

  ■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和股权化改革,实行“配股到户、按股分红”,累计财政资金配股3025万元,3560户贫困农户变股东

  …….

  惠——

  ■组织招聘会80余场次,开展贫困人口就业技能培训7.38万人次,开发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岗位2092个,帮助6.15万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创业

  ■建立从学前到大学的全覆盖教育资助体系,资助贫困学生37.7万人次

  ■健全完善标准化村卫生室433个,轮训乡村医生2500余人次,累计医疗救助贫困群众3.71万人次

  ■落实住房保障,改造农村危旧房13214户,帮助2.94万名住房困难群众易地搬迁

  ■将符合条件的9434户24480名贫困群众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实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