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发展智能制造要在四方面发力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10-12 06:30:00 | 编辑:李平

程伟

《智能制造》一书阐述了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挑战及我国智能制造体系的初步设想,分别介绍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数控一代”和“智能一代”的实施成效与总体情况等,可为政府部门、制造业企业和研究机构中从事制造业政策制定、管理决策和咨询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

智能制造作为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变革和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我认为,以下四个方面对我市发展智能制造尤为重要。

第一,搭建支撑平台。平台搭建是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一是搭建理论研究平台。组织专家学者探讨智能制造本质,把握智能制造规律,洞察智能制造趋势,前瞻性地提出我市发展智能制造的产业方向和重点布局。二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中心,组织高校、学会和企业联合建立若干示范性颠覆式科技创新平台,补齐集成电路、芯片等短板,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三是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智博会等相关国际展会作用,同国内外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数据共享、市场应用等方面交流合作,共享智能制造发展机遇。成立大数据分析机构,推进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带动商用、民用数据的整合与共享,打造智能产业发展新优势。四是搭建企业云服务平台。主动跟进提供工业软件工具使用指导、知识产权评估、科技成果转化、法律风险把控、大数据共享及交易、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精准服务,“一企一策”为企业排忧解难。

第二,注重分类指导。分类指导是发展智能制造的有效途径。一是大力培育智能产业。重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软件服务、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等12大产业,推动智能技术转化应用和产品创新,促进技术集成与商业模式创新,布局中高端产业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二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面向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重点抓好企业互联网构建和智能工厂打造,推进传统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创新,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三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按照发达国家两个70%的经济规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70%,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70%),提高生产性服务收入在企业总收入中的比重,将制造业打造成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主战场。

第三,建设人才队伍。专业人才是推进智能制造的关键因素。一是注重引进人才智力。编制《重庆市引进智能制造高层次人才参考目录》,靶向引进高端研发人才和团队。大力实施“鸿雁计划”,积极拓展海外引才引智渠道。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海智工作站、离岸创业基地建设,柔性引进全球智力资源。加强本地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氛围。二是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持续加强科学普及工作,大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厚植科技创新的沃土。完善高校学科布局,引入市场竞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推广中小学STEM教育,不断提升优质人才的供给能力。建立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标准,完善企业培养智能制造人才的激励政策,发动企业将实体经济中聚集的大量具有深厚行业经验的传统人才“升级”为智能制造人才。三是注重激发人才活力。落实分类评价制度,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建立智能制造人才评价机制。

第四,强化政策保障。政策支持是推进智能制造的坚强后盾。一是争取国家政策。积极争取成为制造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引入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资源、重大工程和试点示范项目支持,助力我市加快建成国家重要的智能产业基地和全国一流的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示范之城。二是强化政策创新。充分发挥扶持政策、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创新财政政策、价格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支持方式,做到综合施策、因情施策、精准施策,为推进智能制造提供有力保障。三是抓好政策落实。跟踪研究《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落实情况,根据国内外新情况、新变化及时优化调整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落实力。

(作者系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