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教育 > 正文
重庆万州技师学院 探寻市级示范校创建的“创新密钥”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9-19 06:05:04 | 编辑:王俭林

  重庆万州技师学院风貌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木工项目第三阶段集训启动仪式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员、第43届世界大赛选拔赛优秀指导教师华德余到校授课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重庆万州技师学院木工集训基地培育的选手徐颜获得木工项目优胜奖,欣喜的余温还未完全消退,该校又迎来了新的荣誉。

  日前,该校被人社部确认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木工项目中国集训基地,这意味着该校连续2届承担起为全国参赛选手助力的重担。集训基地恰如一个侧影,投射的正是重庆万州技师学院优质的办学水平。

  特别是从2016年市级示范校立项建设以来,该校积极探寻实践“创新密钥”,以重点建设会计、汽修、数控3个专业和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为突破口,在教育教学、校企合作、招生就业、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得到提升和突破。

  这所已有62年办学历史、渝东北地区唯一的技师学院,正在借力示范校建设,向社会输送更多受市场欢迎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创新培养 以专业建设为根 浇灌技能人才成长之路

  放眼全国,中职院校招生情况都不太乐观,但重庆万州技师学院的招生人数却不降反升,去年招生人数就有2000多人。究竟是什么吸引着三峡库区、周边区县和省市的学生选择到这里学知识、学技能?

  “学生和家长最看重的是就业率。”校长赵建国介绍说,去年学校向社会输送了1720名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100%。

  要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必须要有与市场需求契合的专业,同时也需要每个专业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更多学生成长成才。

  在这样的理念下,重庆万州技师学院在示范校期间依托会计、汽修、数控3个专业建设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据了解,在走访调研多家企业、职业院校和若干毕业学生后,该校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反复研讨,形成了系统的《人才需求调研数据分析报告》和《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这些报告为学校培养人才找准了目标和定位。会计专业构建了“三结合,两融通”人培模式(岗位、课程、考证三结合,做学训行为与岗课证目标两融通),汽修专业构建了“四维一体”人培模式(课堂、车间、线上、企业),数控专业构建了“工学结合,产训对接”人培模式,并在部分班级中试点。

  赵建国还谈到,人才培养模式犹如“骨架”,还需要有丰富的课程作“血脉”、高质的教学作为“心脏”,才能构成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成长之路。

  为此,重庆万州技师学院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3个重点专业共研制课程标准8门,包括《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钣金技术》《零件数控车削加工》《数控车工技能训练》《数控加工工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些课程资源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专业学习。

  目前重庆万州技师学院还推行了教学模式改革,会计专业构建了“四段两环五步”教学模式,汽修专业构建了“三融五步”教学模式,数控专业构建了“项目+任务”阶段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3个重点专业在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带动辐射了财经商贸、汽车、机械、航运、建筑、计算机信息六大类22个专业的整体向好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在示范校建设期间,重庆万州技师学院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仅建立更多教师培养激励机制,还给与很多培训福利,更有企业的高级技师甚至国务院高技能人才特殊津贴享有者来校兼职任教。

  示范校建设期间,该校教师参加市级以上赛课、教案评比等教学类比赛获奖30人次,其中市级一等奖8人次、市级二等奖10人次、市级三等奖12人次。

  创新合作 以产教融合为本 校企双方共谋互赢愿景

  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重庆万州技师学院始终把市场需求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根本方向。

  也就是说,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技工,就培养具备什么样技能的学生。

  重庆万州技师学院汽车系与大能手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大能手班”后,又与深圳市清研车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清研班”。据了解,“大能手班”、“清研班”使用校企双方共同开发的校本教材及课程资源,按照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教学计划授课,学生须通过校企双方共同的考核选拔,任课教师须通过校企双方共同的培养培训。

  汽车系在校企合作上的探索为学校深化产教融合耕好了“试验田”。

  通过订单式培养、委培班、教学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近年来重庆万州技师学院先后与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仁宝电子科技公司等5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广泛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和重庆主城区,拓宽了学校内涵发展和学生高质量就业的路子。

  示范校建设期间,重庆万州技师学院的校企合作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除了继续推进“清研班”、“大能手班”等冠名班发展,学校还与上海宇龙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技能鉴定考试平台,并与重庆大学出版社合作共建3个重点专业的教学资源库,与大能手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名师课堂。

  同时该校还在中船重工长平机械厂、重庆美功财税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0余家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仅3个重点专业就有350余名学生到合作企业参加观岗、跟岗实习。

  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搭建更好的“温床”,该校在示范校建设期间再度“升级”了校内实训基地,会计专业扩建沙盘模拟实训室并成为市级技能大赛集训基地、汽修专业新建钣喷实训基地,数控专业升级改造自动加工实训室配备工业机器人。

  在赵建国看来,建设与企业接轨的实训场所,是学生学好技能的基础。

  近年来重庆万州技师学院已建成世界技能大赛木工项目国家集训基地、汽车实训大楼、汽车钣喷实训中心、船舶航运大楼、机电实训大楼、建筑实训中心、综合实训大楼等校内实训基地。早些年,该校就已成为国家人社部立项批准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重庆市人社局立项批准的重庆市技工院校船舶驾驶、会计、建筑施工、建筑装饰(木工)实训基地,重庆市教委立项批准的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

  目前学校22个专业均拥有独立的校内实习实训场所,实习实训总体条件在全市排在前列,为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师生技能水平筑起了坚实的保障。

  创新突围 以竞赛培训为杆 撬动社会服务再塑品牌

  示范校建设2年来,重庆万州技师学院有151名师生参加市级以上的各类技能竞赛,共获奖131人次,获奖率达86.8%,创下学校近年来最好成绩,同时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也逐步走向了深入实践。

  据了解,重庆万州技师学院每年都要举办一届包括全校技能大赛在内的艺术周,对优秀选手授予荣誉和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技能学习的积极性。

  据悉,重庆万州技师学院在示范校建设以来累计完成各类培训35852人次,其中数控、汽车技师培训520人次。同时还承担了第五届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木工项目比赛,重庆市第九届、第十届中职技能大赛部分项目万州区初赛,重庆片区内河船员培训教学竞赛等各类赛事,并承办全市技工院校2018年招生宣传月暨技能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无纸化考试、市技能鉴定中心“技能成才做主未来”等各类活动。

  建成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木工项目国家集训基地,顺利完成集训任务后,日前该校又获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木工项目国家集训基地认定。这期间,学校的“汤纯友首席技能专家工作室”、“廖本祥技能大师工作室”也批准建立起来。

  以技能竞赛和社会培训为杠杆,被撬动起来的不止是师生成长还有社会服务,既帮助学校塑造起了技工教育品牌,又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2017年3月,重庆万州技师学院被评为全国唯一一个内河“五星级船员培训院校”,同月又被评为“重庆市优秀技工院校”。近一年来,学校建设发展的成果获得领导专家们的高度赞同,同时还迎来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广州轻工技师学院、永川职教中心等多所院校到校参观交流,学习该校的教育教学、招生就业、实习实训等方面的经验。

  无论是与世界技能大赛“亲密接触”,还是把三峡库区劳动者素养提升重担“揽上身”,足以洞悉重庆万州技师学院在示范校建设期间的高质量发展。

  这种发展让师生受益、让企业受益,更让区域受益。

  依托示范校建设,库区技工教育的品牌越擦越亮了。

  据了解,万州区委和市区两级教委、人社局、财政局等部门对重庆万州技师学院的示范校项目高度重视,对建设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市教科院、市评估院等相关专家更是多次到校指导示范校建设相关工作,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赵建国谈到,在示范校建设的后期,学校将加快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时与企业共建实体合作项目,例如会计专业已建成美功财税会计工厂,汽修专业已引进地方知名企业入驻学校建立高端汽车品牌4S店。

 

  链接>>>

  投入450万元打造“智慧校园”

  数字化校园是重庆万州技师学院示范校建设中的特色项目。

  目前该校已对该项目投入450万元,通过第一段时间的建设,该校校园监控和无限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并实现了万兆网络进校园、千兆网络进房间,校内网络终端容纳量达1万台。

  在重庆万州技师学院,所有的教室均已配置摸书写电子白板、多媒体智能教学互动系统等信息化设备,并建成先进的录播系统、多媒体智慧教室,提高了教学信息化手段。

  “现在我们正在围绕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建立涉及全校学生、教师、教学、评价、招生、就业、安全等方面的校园管理平台及应用系统,建成后将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全过程的深度融合。”校长赵建国说。

  文秀月 刘进 图片由重庆万州技师学院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